探讨我国医患矛盾现状,原因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这不但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也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笔者通过对医患关系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医患关系;现状;原因;对策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它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目前我国经济正沿着市场化的轨迹发展,医疗制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这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要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医方、患方、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国家增加卫生投资力度,准确定位医疗机构的性质,确保广大中低档人群的基本健康等实际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实现医患关系真正意义上的融洽。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理想化的期待与非理想化的现实差距是客观存在,融洽医患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健全法制的同时提高自律的约束,只有以诚信为杠杆、人文为基石。
才能真正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医患关系.即充满同情心的医生和对医生充满信任的病人。
一、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群:医师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南单
纯求医者扩展为与之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者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他们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医生。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和困家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
虽然卫生主管部门已做了多方面努力,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矛盾直接转化成医患冲突,医院成为冲突的发生。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
医疗环境中存在一种现象,一方面,患者怨声载道,抱怨自己付了医药费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甚至自身利益受到伤害;而另一方面,医生叫苦,自己在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又要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
同时各地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病人对医务人员不信任。
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信任度都很低,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问题困扰。
各地法院的医疗纠纷案件呈现上升的趋势,造成医患关系日趋势紧张的因素,不仅涉及技术性问题,更包括医患双方个体及群体的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状态、认知水平、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和医疗环境、服务流程等诸多非技术性因素。
此类事件如此之多,表明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更是值得我们医者的深思。
二、医患矛盾产生原因
1.现行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不尽合理。
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机制还未形成。
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以药养医的机制催生了医院和医生的逐利性,造成过度诊疗行为,开大处方、贵重药、滥检查的现象严重。
2.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医患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医务人员,在具体诊疗活动中,患者是在医务人员的引导下进行诊疗的。
由于一些医院、医务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相关医疗规章制度,
医疗技术水平低,造成了医疗技术事故的发生;由于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
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缺失,出现了“红包”、医疗商业贿赂、服务态度欠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
3.部分患者不能理性对待医疗活动。
患者医学知识缺乏,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个别患者及其家属道德素质低下,在医患纠纷中为达到不正当目的,出现无理取闹事件。
甚至催生了出现专业策划患方闹事的“医托”,严重影响了医院工作秩序,威胁医务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4.医患双方缺乏有效沟通。
在诊疗活动中,部分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与病人在情感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容易造成患者及亲属误解。
而在出现了医患纠纷后,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协商机制,矛盾容易激化。
5.新闻舆论的负面引导。
部分新闻媒体在报道医疗事故时,未能进行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形象严重受损,进一步激化了医患矛盾。
由于患者在医疗事故中属于弱势群体,社会公众往往对患者具有同情心,因而进一步加大了对医务人员的误解和对立。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1.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1)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多向病人介绍病情、用药和检查目的。
医生应以“实际需要”为原则,制定一个适当而合理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过度医疗和滥用高新技术。
从而避免出现患者前期接受费用高昂的检查,后期却因没有足够的后续治疗费用而被迫退出治疗的结果。
(2)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医患互信。
医院医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要与病人及其家属
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热情耐心地回答病人及其家属提出的关于疾病治疗的相关问题,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目的,减少和避免误会。
患者也应对医生从事的医疗行业工作的复杂性和职业的高风险性给予充分的理解。
只有医患双方真诚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
(3)医院应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设立相关部门,及时受理和处理患者投诉。
怀着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态度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多为患者设身处地考虑。
收集患者及其家属乃至社会群体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并反馈结果。
医院应该充分认识到做好医患沟通、完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2.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立医院补偿机制。
建立起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
后,亟待调整完善。
如对过度诊疗行为如何进行行政处罚还是空白,对一些非法行医的行为相关罚则过轻,违法成本过低。
要加快相关卫生立法工作,推进法制化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法制保障。
通过全行业管理、属地化管理,落实医疗服务监管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评价和评估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
卫生行政机关和医保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为医院和医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其不良诊疗行为实施积分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医闹行为,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秩序。
和优质护理服务。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人文素质,尊重患者的权利,尊重生命的尊严,给患者更多的亲情关怀,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三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让病人体验人性化服务。
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医疗服务中一个突出的问
题。
诚然,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紧张的医患关系,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仅仅靠医患双方的努力还是不够的。
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制度。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所以医护人员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自身修养,努力搞好医患关系,让患者得到实惠,医务工作者得到理解,因此我们更应该做出百倍的努力,使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呈兴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9).
[2] 项心怡.宋其良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
[3] 刘朝晖.目前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4)..
[4] 张瑞华.景琳影响医患关系的社会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8).
[5] 王文福.浅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6).
[6] 刘海军.医院文化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