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组号评价等级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导课: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抢答,作者简介、背景等,然后小组汇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爬山虎的脚的资料。
(约4分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小组内解决。
13分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声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疏通文意。
遇到不认识
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伴交流,读完后快速完成以下练习,完成后两两相互检查并纠错)。
jūn yún chóng diéyèbǐng hén jìzhújiàn kòng xì()()()()()()空:kòng()铺:pū()重:zhòng()爪:zhuǎ()
kōng()pù()chóng()zhǎo()
2.难写字我提醒
3.理解新词我分享(请选择合适的自学新词的方法: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并记录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课文内容我梳理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
作者认真观察,按一定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____的地方,爬山虎的____,爬山虎脚的____和____,以及爬山虎是如何___________ 往上爬的,最后描写了爬山虎的____和____的密切关系。
二、合作探究。
(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按a_b_c_D顺序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0分钟。
)
1.品读课文,赏读悟情。
(1)作者介绍爬山虎的叶子时,是从叶子的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来生动描写的。
(2)爬山虎的脚_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住墙。
细丝原先是____的,现在____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____一把,使它紧_____在墙上。
(3)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几天就____了。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很_____。
这说明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非常_____。
三、反馈展示(5分钟先组内反馈交流,再班内展示共享)
1.对以上学习与交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反馈交流、纠正、共享。
(小组长正确掌握成员学习情况。
)
2.随机抽取三个小组进行班内展示反馈。
四、精讲点拨(5分钟)
1.教师针对以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疑难解答和提示。
2.教师精讲本课的写作手法。
五、巩固拓展,仿写练笔。
(10分钟)
读完课文,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请同学们观察一种植物,围绕其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句写一个片段。
六、学习小结
【课后拓展】
请你欣赏叶圣陶的《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