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
暂性脑缺血发作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指南给予个体化预防处理,
并随访
(4)不建议针对无症状的腔隙性梗死灶进行过度治疗; (5)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质量针对SBI的防治随访研究。
THANKS!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
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
在发病24h内应尽早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 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
无症状脑梗死
1、重视不够,不清楚其预后及危害性
2 、过度诊断、过度治疗,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存在不可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
CONTENTS
目录
1 2
概念 流行病学和断
转归 处理
概念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可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或盐酸美金刚改善 认并提高生存率。知功能,更重要的需要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来 改善生活质量,
无症状脑梗死的确诊和处理流程图
推荐意见
(1)确定为SBI后,建议积极筛查脑卒中危险因素 (2)单一腔隙性梗死,不伴有血管危险因素者,不建议服用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3)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SBI者,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
流行病学
SBI 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患病率为 8-28% ,年龄越大,患
病率越高。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
慢性病等均为SBI发生的高危因素。
诊断标准
1.CT和(或)MRI发现脑内有梗死灶或软化灶。
2.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3.排除其他非血管性疾病以及脑出血引起的软化灶。 4.如果DWI显示为明显高信号者,则为新发梗死灶。 5.没有脑梗死或TIA病史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
血脂异常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为脑卒中高危 /极 高危状态,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改 变生活方式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将 LDL-C 降至 1.8mmol/L (70mg/dl)以下或使LDL-C水平比基线时下降30%-40%(I
级推荐,A级证据)
共识
1、无明确的脑卒中或TIA的既往病史
2、脑CT/MRI检查时发现有与脑血管分布一致的脑梗塞灶或
脑软化灶 3、临床上没有与病灶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
CT或MRI梗死灶的直径≥3mm。(直径3-15mm的病灶为腔
隙性脑梗死)
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T2WI和FLAIR上呈高信号,T1WI 上为低信号。 如为新近脑梗死在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慢性 期则呈低信号。
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心脏病变、吸烟、情绪障
碍等),是预防 SBI 、卒中和认知障碍的重要措施。控制血压
对预防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监测血压,优先选用可减少血
压变异性的药物,如CCB。
共识
1、单一的腔隙性梗死不伴有任何血管危险因素,不建议使用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2 、对有血管高危因素的 SBI 患者,需进行 10 年心脑血管事件
并维持21d,有益于降低发病90d内的卒中复发风险,但应密切观
察出血风险(I级推荐,A级证据)。
鉴别诊断
1. 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可通过磁共振扫描鉴别。
2. 陈旧性脑出血
3. 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为代表) 4. 血管源性白质高信号
转归
SBI是发生 症状学脑梗死 和 痴呆风险增高的重要影像标志
物,提示 5 年后发生症状学脑梗死的风险为 3%-10% ,高于
健康人2倍左右。
处理
目的:降低症状性脑梗死和痴呆发生的风险
疑问:1、何时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2、何时使用他汀类药物?
尤其是对年龄较轻,没有任何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 脂血症、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慢性病)的 SBI 患者, 需要如何处理?
处理
目前理论上认为使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能够预防血栓形成,
但在SBI方面尚缺乏临床循证的依据支持。 国内外对 SBI,尤其是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缺乏多中心的研 究,尚无循证依据。根据专家反复讨论,形成共识。
风险评估,如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为6%-10%时,可以使用
阿司匹林,对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0%的患者,建议使用
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疾病 3、对合并严重性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 预防脑血管疾病
共识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也缺乏证据,对于血脂升高者,建议参考中 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二级预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