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古希腊神话故事集》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东到小亚细亚,南到埃及及北非,西到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北到里海。
历史沿革:1、荷马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原始氏族制瓦解期。
2、殖民化时代:前7世纪——前6世纪,奴隶制巩固发展时期。
3、古典时期:前6世纪——前4世纪,奴隶制民主制黄金时代。
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公元前146年。
二、古希腊的文学分期及成就1、早期文学(前11世纪——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2、中期文学(前8世纪——前5世纪):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和文艺理论。
3、后期文学(前4世纪——前2世纪):文学成就不大,主要是喜剧。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故事集》一、神的故事:提坦神族的故事;希腊民族起源的故事;沙漠形成的故事;露珠与太阳的故事。
二、英雄传说:英雄赫剌克勒斯的传说;能工巧匠代达洛斯父子的传说。
三、古希腊神话故事的文化精神及艺术魅力古希腊神话的共同主题:人道思想和现世思想古希腊神话的艺术魅力:想象力极强;故事性极强;哲理性极思考与练习:1、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哪两大类?这些神话故事的基本主题是什么?2、为什么说古希腊神话故事反映的是人道思想和现世思想?3、简要分析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艺术魅力。
第二讲荷马史诗一、作者简介荷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主要活动地在小亚西亚一带。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爱琴海两岸流传着许多歌颂战争中英雄的短歌。
荷马将其加工成两部具有统一风格、统一情节和相互关联的人物形象的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二、“特洛伊”战争的历史背景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希腊联军与特洛伊城邦因为港湾之争发生过一场为期十年的战争,结果是希腊联军攻破特洛伊。
诗史关于战争的起因:不和女神厄利斯挑起战争。
三、《荷马史诗》(一)《伊利亚特》: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一首歌。
1、故事梗概:阿喀琉斯、阿伽门侬、赫克托耳2、主题简析:通过一场为期十年的战争反映了人类由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特有风貌。
3、人物形象: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都是古代氏族英雄。
阿喀琉斯:典型的古代勇士。
性格刚烈,武艺高强,重视个人荣誉。
赫克托耳:成熟的古代英雄。
有勇有谋,有责任感,视荣誉胜过生命。
4、《伊利亚特》的道义观念战争双方都是可歌可泣的,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这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远古战争是一种正常而正当的豪迈事业。
(二)《奥德赛》俄底修斯十年海上漂流及返乡后与纠缠妻子的求婚者斗争的故事。
1、故事梗概:俄底修斯,波塞冬,骚西,帕涅罗帕。
2、主题简析通过俄底修斯十年海上漂流的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战胜大自然的能力与智慧;通过俄底修斯与求婚者的斗争,歌颂了奴隶制对原始公社制的彻底胜利。
3、人物形象俄底修斯是一个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形象。
(三)《荷马史诗》的进步意义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
(四)《荷马史诗》的局限性童年时期的人类还无法正确理解客观事物的法则,把人的行为及其成败归结为神的意志;史诗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观点。
(五)《荷马史诗》的艺术性结构巧妙,富于匠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语言质朴、自然。
(六)两部史诗的比较1、情节连贯:情节是连贯的,又有相互关联的人物。
《奥德赛》是《伊利亚特》的续篇。
2、主题不同:《伊利亚特》表现古代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
《奥德赛》表现古代人民的智慧与能力。
3、题材都十分重大:《伊利亚特》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
《奥德赛》则关系到与人类休戚相关的大自然以及新兴的社会形态。
4、艺术上的异同:相同之处在于艺术结构和对素材的取舍上相同。
不同之处主要是表现手法和风格各异:《伊利亚特》用第三人称,顺叙手法。
《奥德赛》用第一人称,倒叙手法。
《伊利亚特》基本格调壮烈,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奥德赛》基本格调瑰丽,总体风格是浪漫主义的。
(七)《荷马史诗》的地位与影响《荷马史诗》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确立前后的社会风貌,所以人们称这一时期为“荷马时代”;《荷马史诗》对人类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被称为“荷马时代”的“文学化石”;《荷马史诗》对欧洲后世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源泉,另一方面,它奠定了欧洲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流派的两大源头。
思考与练习:1、简要分析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和俄底修斯的英雄形象。
2、荷马史诗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3、怎样理解《伊利亚特》的“道义”观念?4、从情节、主题、题材和艺术手法及风格方面比较两部史诗的异同点。
第三讲《神曲》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纪的概念历史上的中世纪:公元476年——1664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即欧洲的整个封建社会;文学史上的中世纪:公元5世纪——14世纪文艺复兴。
二、中世纪的政治特点:1、政教合一2、神学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3、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三、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史诗与民谣和城市文学等。
(一)教会文学:《圣经》及其影响下的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
(二)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三)英雄史诗与谣曲: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主要有《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影视资料)和《伊戈尔远征记》;最有影响的谣曲是“罗宾汉谣曲”。
(四)城市文学: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第二节《神曲》一、作者但丁生平与创作(一)生平简介(1265——1321)(二)创作简介《新生》、《飨宴》、《帝制论》、《论俗语》、《神曲》二、《神曲》(一)情节梗概原名《神圣的喜剧》。
采用中世纪最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三界的故事。
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1、《地狱》梗概九层地狱2、《炼狱》梗概九层炼狱3、《天堂》梗概九层天堂三、《神曲》的思想内容及进步意义1、对教廷、教皇以及整个僧侣阶级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2、批判性地展示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是中世纪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
3、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表现了新思想的萌芽——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5、探索理想社会的途径,对人类未来充满信心。
四、《神曲》的局限性1、未能摆脱中世纪宗教思想的束缚。
2、未能摆脱中世纪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
五、《神曲》的艺术性1、采用中世纪文学作品常用的象征、梦幻的手法。
2、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形象。
3、比喻的大量运用。
4、结构宏大、严谨、端正。
5、运用民族语言写作。
六、《神曲》的地位与影响1、欧洲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2、文艺复兴文学的奠基之作。
3、开创了欧洲民族文学的新天地。
思考与练习:1、中世纪的文学类型主要有哪些?2、简要分析《神曲》的思想内容及进步意义。
3、《神曲》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神曲》有那些局限性?5、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第四讲《十日谈》第一节文艺复兴文学概述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期间,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古代文化为武器同封建势力和教会神权进行斗争的一场长期而持久的思想教育运动。
二、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二)资产阶级力量的加强(三)各种矛盾尖锐(四)古代文化与封建文化之间天然的不协调三、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一)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神权思想(二)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三)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四、文艺复兴文学的巨大成就(一)奠定了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基础(二)确立了欧洲近代文学的各种题材(三)出现了一大批卓越的作家和作品其中,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被称为“文艺复兴四大家”。
第二节《十日谈》一、作者简介(1313——1375)二、《十日谈》选讲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主题分析从不同侧面宣扬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三、《十日谈》的局限性1、在肯定追求现世生活的同时,表现出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2、在反对禁欲主义的同时,有色情描写的糟粕四、《十日谈》的艺术特征1、和谐有趣的框架结构2、语言犀利,痛快淋漓3、幽默与讽刺手法的运用五、《十日谈》的地位与影响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内容上揭开了欧洲反封建教会的大幕;形式上为欧洲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文艺复兴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4、《十日谈》的进步主题是什么?5、简要分析《十日谈》和谐有趣的框架结构。
第五讲《巨人传》一、作者拉伯雷简介(1494——1553)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欧洲“文艺复兴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巨人传》。
二、《巨人传》的基本情节格朗古杰卡冈都亚庞大固埃约翰修士巴汝奇三、《巨人传》的思想内容通过虚构的情节宣扬人文主义理想。
1、表达人本主义思想,寄托进步的社会理想(1)表达对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渴求。
卡冈都亚的“渴”和庞大固埃的“喝”构成了全书的宗旨。
渴:渴望知识、渴望真理、渴望美好生活、渴望幸福爱情。
喝: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幸福、畅饮爱情。
(2)歌颂理性,肯定人的价值(3)宣扬个性解放2、反对教会,反对封建王权专制(1)揭露统治阶级的掠夺战争(2)抨击封建司法制度和捐税制度(3)否定宗教权威四、《巨人传》的人物形象卡冈都亚: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理想的君主形象约翰修士:人文主义理想的修士形象巴汝奇: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物,身上体现着新型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和强大的自信心。
五、《巨人传》的艺术特征1、拉伯雷善于以生活中的艺术形象为蓝本,进行再创造。
2、大胆运用讽刺手法。
3、语言诙谐生动,富于表现力。
4、运用数字形容描写对象。
思考与练习:1、简要分析《巨人传》的思想内容。
2、简要分析卡冈都亚、约翰修士和巴汝奇的形象特征。
第六讲《堂吉诃德》一、作者塞万提斯生平简介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小说家。
二、塞万提斯的创作诗歌、戏剧、小说等1、诗歌:《帕尔纳索山游记》等2、戏剧:《奴曼西亚》、《阿尔及尔的交易》、《嫉妒人家》等3、小说:《训诫小说集》、《伽拉泰亚》、《堂.吉诃德》等三、《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一)情节梗概:堂.吉诃德桑丘.潘沙(二)主题简析小说以夸张讽刺的手法,以史诗般的规模描绘了16——17世纪西班牙广阔的社会图景,对人民寄予同情,对上层社会给予无情的揭露。
(三)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多面性、立体化的人物。
1、脱离实际,耽于幻想。
2、一个纯真善良的人。
3、有清醒理智的一面。
总之,他是一个可敬、可爱、可怜的人,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于一身,伟大与庸俗结合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