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理念还是政策
此后,国务院召开工作会议,对湖南汨罗、山东 烟台等地的素质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在国务 院的大力推动下,一批素质教育的典型地区涌现 出来。中小学经验交流机制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推 广。90年代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基础教育阶段 。 党中央1999年确定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工作会 议以“素质教育”为主题。
博士逃离科研教中学遭质疑 称唯一原因是没兴趣
新京报讯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2012年11月 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陷入困惑,他在清 华的学生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 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 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 萧杨曾在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业期刊(IEEE TAC) 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数篇长论文。“中国系统控 制领域的博导没有几人在这本期刊上发过文章。” “你 这样做,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那天晚上,程代展彻夜难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封 公开信《今夜无眠》。
素质教育(Quality oriented education) :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抑或国家政策?
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出 现的新生事物,它集中准确地体现了全面贯彻教 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 面的特点,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 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 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增强适应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公民与臣民、私民
臣民没有独立的自我人格,只有无条件的义务奉 献。梁启超曾说传统中国人“知有朝廷而不知有 国家”,“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 已”(梁启超《中国之旧史》)。臣民无我。 私民则只有狭小的私人空间,没有他人意识、公 共意识特别是公共关怀意识,缺乏社会公共生活 参与的热情。梁启超在《中国之旧史》一文说过 中国古代的一个特质是我们“知有个人而不知有 群体”。私民无他。
《教育原理》 2014-6-28
5
新的教育方式:羊妈战胜虎妈狼爸
羊妈是一种粗放式的教育方式,对一定年龄的孩 子只是提出基本的教育目标,老师只要能让多数 孩子达到目标,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教学完全自便 。在芬兰,坚信教育是个“服务”过程,孩子们 就是“顾客”,芬兰的教育方式基本上就是“放 羊”,所以又称这种教育方式叫“羊妈”。放羊 的结果却不可小视,至今芬兰学生参加了4次国 际性的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每次在数 学、阅读和科学方面都入围三甲。这个成绩单不 仅令世界感到意外,连芬兰人也感到意外。也就 是说,连最不鼓励竞争的芬兰教育体系,却培养 出了最具有竞争力的孩子(中国日报)
《教育原理》 2014-6-28
2
中国社会对智力的追求一直比较低,以前科研被认为 是比较时髦的职业,大家认为科研能带来财富、地位、 名誉,对科研很热衷,一旦他们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就纷纷离去。此外,中国社会还存在一种小富即安的 可能性,缺少更高的追求。 学生不想继续从事科研,那就让他走好了,真正喜欢 科研的人会留下来做,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8
《教育原理》
2014-6-28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论》 融合了东西方教育哲学思想,提出“全人教育” 的培养目标 ,主张受教育者在学问、道德、艺 术、宗教、身体、生活等6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 展。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畴之间也是既存在 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 (1)区别: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 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说 明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质、根本方向、人的培养 发展的总体规格、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等 。比起教育目的的范畴来说,教育方针具有更 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 (2)联系: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 容,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我 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 和表述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 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重提“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 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即两为方针)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满意度,解决人 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党的十八大重提“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 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 力)
问题:
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或标准应该是什么?
7
《教育原理》
2014-6-28
教育目的定义
教育目的指整个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最 终结果,是整个教育系统所要培养的人才 规格和质量标准。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 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进行总体性的 规划和预期。(ABC---SPECIAL)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中 、历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中, 更是频繁出现“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第46条规定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第5条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素质教育在进入国家政策范畴之后,已经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教育思想部分的 重要内容。
学者们一般把citizenship一词中的ship解释为如 “船”那样的载体,“公民身份”装载的不仅是 权利,还装载着公民的责任、道德、信仰、信誉 、修养、素质、自律、人际关爱、承诺、信任等 。当这艘“船”丰满起来的时候,也就是负责人 的好公民诞生的时候了。现代教育的全部努力都 是为了培养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公民人格”,公 民教育其实是全部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公民教育引论:国际经验、历史变迁与中 国公民教育的选择》,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999年《决定》赋予素质教育新的理
论含义,并在政策方面推动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职责,是提高国 民素质的必由之路。(针对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 担、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创新人才 ) 实施素质教育,不只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而要 贯穿于各个学段,各种类型的教育,注重每个人 的潜能得到开发。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在考试评价、课程教材等教 学领域有突破,更要在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 结构(终身教育)、优化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配 套。(综合改革司,教师工作司)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共同任务。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与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直接相关的。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层面出 台的许多教育政策围绕素质教育的推进给予不同 角度的阐释,提出重大部署要求。
2004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 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通过“新世纪素质教育 工程”,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06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 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 工作的主题。”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工 作主题的高度。
10
《教育原理》 2014-6-28
党的三代领导人论述及党和国家历史文献 中,“全面发展”大多集中在教育方针的 范畴之中。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57年)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 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 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反映了 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育工 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的重要 方针。
3
《教育原理》
2014-6-28
程代展是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他更重视为国家培养人才 ,强调贡献精神,萧杨是新一代青年人,更强调个人的 价值和兴趣,这应该是时代的进步。每一个个体能够按 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为了集体压抑自己的兴趣, 每一个个体好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而且萧杨表示对 科研没有兴趣,程代展看到的是萧杨的天赋,但天赋不 等同于兴趣,只有兴趣作为原始推动力才能在科研方面 走得更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郝雪梅
《教育原理》 2014-6-28
1
对于导师的不理解和网友的议论,日前,萧杨 也在网上贴出长信,称“其实很简单,唯一的 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 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做科研太累,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 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 “我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 兴趣的人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我希 望自己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萧杨表示,对 去中学当老师充满期待,他很喜欢教会别人知 识的那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