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今年,我省开始实施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法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对照“316工程”指标体系,结合我校近年来的工作实际,现将我校多年来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制定实施一整套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理念需要有效的制度作保障。
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在管理上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制度落实。
(一)在学校领导中实行“四个一”制度为加强对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的领导力度,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学校在领导班子中实行“四个一”制度,即主管一方面工作,带一门课,下一个年级组,蹲一个教研组,实现了学校目标层层落实,班子成员人人有责。
结果,形成了整体工作校长统抓,局部工作有人主抓,教师带课有榜样,每个年级均被重视,教研工作保障有力的良好工作局面。
针对学校班级多,管理任务重的特点,学校将三个年级设为三个分校,聘用优秀班主任为分校校长,下分校领导督促检查,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学校实施近远期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我们认为,一个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工作就会哪黑哪歇,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果。
我校早在1996年就制定出了“三六”规划,即三年把学校办成市级示范初中,再用6年时间把学校建成省级示范初中。
1999年第一个目标实现,2004年学校被授予省级示范初中。
当前的目标是争当省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用6年时间使学校跨入全国同类先进学校行列。
我们的做法是以教研为突破口,再整体推进。
目前,我校承担了两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创新作文和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均衡分班制和教学目标责任制招生分班工作历来是个老大难。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人民群众教育公平的呼声,坚持规范办学,坚决摒弃分“重点班”或“火箭班”的做法,坚持均衡分班,将优、中、差生、城乡学生、男女生均衡、合理搭配,分到各班。
我校现有33个教学班,没有一个所谓的“重点班”。
在把学生均衡分配的同时,又将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平均分班代课,并实行教学目标责任制、任课教师三年一循环的大循环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将优秀率、及格率、巩固率、提高率指标按一定比例分解到各班、各科老师,使“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更让教师、学生均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这样,夯实了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责任,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稳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
(四)坚持实行学生“操行量化积分”制度为贯彻全面发展,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早些年,我校就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实行“推行量化积分制度”。
具体做法是:以班为单位,对学生日常品德、言行按《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进行打分。
一学期分四次即每月一次,每生基础分为80分,若有好的表现加分,若有不良表现则扣分。
学期末,将每个学生的四个分加起来总平,即为该生全学期的操行表现总评分,并将分数按A、B、C、D等级填入《学生素质报告册》。
这样,就把学生的日常品行表现与学业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品德和习性的养成,让他们知道,好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而且其它方面都要好,促使其全面发展。
这种做法,与后来颁布实施的《陕西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有关要求是不谋而合,也符合“316工程”指标要求。
(五)激励学生发展的奖励机制青少年学生上进心强,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以受到学校表彰奖励为荣。
但是,我校在表彰奖励学生时,不同于别的学校。
那就是每学期不仅要大张旗鼓评选表彰少数“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班团干部”,而且要严肃认真地评选表彰更多的“特长生”、“文明守纪生”、“学习进步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受到激励,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使更多的同学有榜样,有信心。
学校每年的总结表彰大会,长长的光荣榜名单,可以说是学生“光荣与梦想”的精神盛宴。
(六)实行“德育工作汇报交流”制度学校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教育学生的先进经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个电话救活两条人命”、“背上学生去医院”,在当地传为佳话。
初三(10)班学生在家属楼拾到“法轮功”反动宣传信件,主动送交学校,再交公安部门,及时打击了邪教势力,表现出我们学生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曹星丽、李珊精心照料走失幼儿,送交公安部门,寻找失主;初二学生抢救受伤的猫头鹰,及时送往野生动物救助站,平安放归自然等校园真实故事,倍受群众称赞。
(七)坚持实施“青年教师扶持、培养”制度办好一所学校,既需要好的管理,更需要好的老师。
我校一贯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岗位,我校实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传、帮、带”活动,从而使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两年发展、三年成骨干。
在安排工作时,对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把压力变成动力,快速成长;要求青年教师要做到“三热爱”: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做到“三不准”:不准让学生站在教室门外、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让学生自己请家长,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在关注教育教学成果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更是对青年教师予以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到温暖。
近年来,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为省、市、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课改先进。
除以上制度外,学校还坚持实施学生身体年检制度,保证学生在校身体健康;实施家校密切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示范学校的作用,构建家校合一的教育平台;实施学生安全责任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多年来,我校从未发生一起学生伤亡、火灾爆炸、食物中毒、违法犯罪及校园骚乱事件。
二、定期举行针对性强、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活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落实这一核心理念,我校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举行了一系列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专题教育活动。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初中生身体发育快,耐挫能力较差,极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早些年,我校就已关注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向省上申请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在校内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通了心理问题咨询热线,开辟了心理咨询室,请专人负责接待学生,及时矫正学生心理失衡,使他们保持良好健康心态。
学校被省教科所命名为“心理健康科研项目学校”,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效,收集整理了几十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勉县教育》专刊发表,发挥了示范作用,反响良好。
(二)初二青春期教育初二学生大部分进入了青春期。
由于传统观念作怪,加之多年来学校普遍在这方面的工作薄弱,学生连最基本的青春期生理及卫生知识都不具备,这极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鉴于此,我校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需,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坚持在初二学生中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专题教育”,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极大欢迎。
该项专题教育,消除了男女生之间的神秘感,宣传了科学知识,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保证了学生尤其是乡村、山区来的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位山区学生家长感动地说:“三中到底是城里学校,理念超前呀!”(三)学困生、问题生转化教育我们倡导老师平等对待、关爱每一位学生。
我们认为,只要施以爱心,引导有方,“丑小鸭”最终会成长为“白天鹅”。
对学困生、问题生我们始终本着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态度,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促进其转化。
学校政教处建立有转化生档案,对转化生跟踪教育、管理,给他们提要求,找他们谈心,细致深入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遵纪守法,不出问题。
春风化雨,滋物无声。
在学校的感化、教育下,许多学困生学习进步了,许多问题生不再有问题了。
三中的老师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出了校门对老师最有礼貌、最肯给老师帮忙的大都是当年的“学困生、问题生”。
为啥?那正是因为当年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啊!(四)初三毕业生考前心理辅导学生面临毕业、升学,压力大、思虑多,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和情绪。
为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学校对每届初三毕业生均要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从校长到老师,从专家到家长,多角度交流、谈心,把握学生心理症结,给予及时疏导、矫正,使他们均能顺利度过这一心理难关,以积极态度,平常心态迎接中考。
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既利于学生中考,又利于学生健康,还有利于学生日后去度过一个又一个“人生考验”,促使他们心理走向成熟。
三、经常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人的能力得益于实践的锻炼。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活动多,是我校办学育人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成功的宝贵经验。
通过活动,学生锻炼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自信,发掘了潜力,弥补了缺陷,填充了空白。
我们认为,一个只有教学活动而无课外活动的学校是死水一潭,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无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开展活动的思路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原则是: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实效性四位一体。
学校除扎实开展诸如歌咏比赛、美术展览、诗歌朗诵会、讲演会、辩论会、文艺演出、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常规性的文体活动外,还针对当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开创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现将我校开展的重要的、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列举如下:(一)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营活动针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懒于吃苦,心理脆弱等现状,学校开展吃苦磨练教育--社会实践营活动。
自开营以来,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我校把大山深处的长沟河中学、驿坝中学定为实践点,每学年举行一次。
双休日,学生徒步走进大山,与山区的孩子同吃、同住,结对子,建友谊,搞比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联欢,接受吃苦磨练教育,学生从中既感受到山区孩子生活的艰辛,又学到了山区孩子诚实与勤劳。
学生在实践报告《我与大山孩子比童年》写道:“他上学翻山越岭,走十多公里山路3小时到校,我骑自行车上学3分钟到校;他上学拿一瓶腌菜,一吃一周,我上学一周花去20多元;他各科平均92分,我各科平均64分,这的确是不幸中的幸运和幸运中的不幸,越比越惭愧,越比越知如何努力.....”;在《大山见证友谊》中写道:“和长中学生离别场面实在忍受不了,拥抱、相互祝愿、相互鼓励,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看看这山,看看这学校,再看看这大山学子,仿佛看到了大山的希望......”。
同学们通过看、听、比,心灵受到震憾,情感得到洗礼,感情升华,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我校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认为,倡导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应从孝敬父母做起。
为此,学校每学期在学生中,以“孝心献父母”为主题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系列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