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
班级:姓名:
一、钠
1.钠的物理性质:
(1)颜色:_____色,有金属光泽。

(2)密度:ρ(H2O)__ρ(Na)__ρ(煤油)。

(3)熔点:_____100 ℃。

(4)硬度:质地_____,可以用小刀切割。

(5)传导性:可导电、导热。

2.钠的化学性质: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②Cl2: _________ ________
(2)与水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与酸(HCl)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过量时:钠与酸电离出的_ _反应;
酸不足时:先与酸电离出的_ _反应,过量的钠再与_ __反应。

(4)与盐(如CuSO4)溶液反应:
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盐溶液再反应。

钠不能把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置换出来。

3.钠的制备、保存与用途:
(1)制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保存:金属钠保存在__ ___或____ _中,使之隔绝空气与水。

(3)用途。

①K-Na 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__ ___剂。

②制备Na 2O 2。

③作电光源:高压___ 灯。

④冶炼某些金属(如Ti),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焰色反应:
(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_____时都会使火焰呈现___ __的颜色。

(2)实验步骤。

①干烧:实验开始时,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
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外焰上__ ___,至与原火焰颜色__ ___为止。

②蘸烧:将铂丝(或铁丝)蘸取需要检验的试样,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③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金属丝表面可能残留的杂质。

(3)应用。

①用于检测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

②添加到烟花中,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4)常见元素的焰色Na:__ _;K:___ 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22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 2O 2的性质:
O 0
2――――――――――→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表现为还原性Na 2O -1
2――――――――――→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表现为氧化性O -2
(1)Na 2O 2的强氧化性
4222
(3)遇CO2、H2O、H+时,Na2O2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即歧化反应)。

[小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①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 )
②H2O2和Na2O2都属于过氧化物,其中氧元素都为-1价。

( )
③7.8 g过氧化钠含有的为O22-数0.2N A。

( )
(2)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①Na2O、Na2O2都是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

( )
②Na2O2在与CO2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
③Na2O2能与CO2反应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 )
④将足量过氧化钠投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同时有气泡产生。

( ) 2.用双线桥分析Na2O2与水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

(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性质(填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相互转化
(1)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转化为Na2CO3的化学方程式
3.应用
(1)Na2CO3、NaHCO3的鉴别
①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固体。

②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

a.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__________溶液。

b.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溶液。

c.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_________溶液。

(2)Na2CO3、NaHCO3的除杂
)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原理:先将通入饱和食盐水而形成氨盐水,再通入生成溶解性较小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苏氏三兄弟
[
1.Na2CO3、NaHCO3的性质及用途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8·高考全国卷Ⅱ,7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 )
(2)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会分解。

( )
(3)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有NaHCO3晶体析出。

( )
(4)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
(5)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 )
(6)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 )
(7)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小苏打<苏打,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
2.Na2CO3、NaHCO3的鉴别
(1)(溶液鉴别)判断下列关于同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鉴别方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 )
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

( )
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 )
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 )
⑤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 )
⑥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 )
5.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丁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6.写出下列转化关系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钠及其化合物思维脑图,脉络构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