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的效果,掌握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政策会因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在给定的条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使产出水平提高,这是毋须质疑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研究是在IS—LM模型的框架下展开的。

从IS—LM模型来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变化所导致IS曲线的变化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

研究影响政策效应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研究IS曲线、LM曲线中的各参数的数值及其变化对曲线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对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

从I 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上看,这种影响的大小会因IS曲线和LM 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IS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也就越小。

这一结果可以用下图表示。

上图中,假定LM 曲线的斜率不变,初始状态下的均衡收入y 0和利率r 0也完全相同,现假定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相同的一笔支出量均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假定右移的距离是E 0E 3,E 0E 3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积,即E 0E 3=K g ·Δg ,也就是说,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带动国民收入增加若干倍,这其中的原理在前面的内容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IS 曲线斜率的不同,国民收入的增加额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两者的增加额y 0y 1和y 0y 2均小于E 0E 3,原因是要想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额为E 0E 3,必须保持利率水平不变。

但是,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是不可能的。

因为IS 1曲线、IS 2曲线向右分别平行移动到IS 1′和IS 2′时,在(r 0,y 3)点上,商品市场实现了新的均衡,但货币市场却发生了失衡——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政府支出增加势必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导致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但货币供给不变(LM 曲线不变),这势必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必将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导致私人投资水平下降以及总需求水平进一步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走私人投资的问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斜率而异r 0123r r 1 r 0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是E1和E2,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3,而分别只能增加到y1和y2。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y0y1<y0y2,即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小,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越大,政策效应越大。

IS曲线之所以影响财政政策效应,是与投资的利率弹性以及乘数相关的。

IS曲线的斜率的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小所决定,IS曲线的斜率越小,即IS曲线越平缓,说明投资的利率弹性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将引起投资较大幅度的变动。

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利率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必将使私人投资减少许多,“挤出效应”较大,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较小。

因此,IS曲线越平缓,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挤出效应就越大,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少,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反之,IS曲线越陡峭,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小,政府支出增加产生的“挤出效应”较小,因而国民收入增加得较多,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就乘数而言,乘数越大,IS曲线斜率就越小,IS曲线越平坦,一定投资量和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就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反之,乘数越小,IS曲线斜率就越大,IS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1.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当IS曲线的斜率给定不变时,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时对利率的影响越大,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也就是说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LM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时将导致国民收入发生较大的变动,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这一结果自己用图表示出来。

原因何在?LM曲线的斜率之所以影响财政政策的效果是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相关的。

政府增加相同的一笔政府支出,当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峭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或者说,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较不敏感,意味着一定货币需求的增加需要利率较多地上升,利率上升得越多,对私人投资挤占得就越多,“挤出效应”越大,导致了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同时,LM 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得越多,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增加得越多,利率上升越高;利率上升得越高,私人投资减少得越多,国民收入增加的就少,财政政策的效果就小。

相反,LM 曲线斜率越小即LM 曲线越平坦,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当政府增加支出,即使通过发行公债向私人部门借了大量的货币,也不会使利率上升许多,利率上升得越小,对私人投资产生的影响越小,挤出效应越小,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将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许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同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得越少,利率就上升得越少,从而私人投资减少得也越少,“挤出效应”则越小,国民收入增加的就多,财政政策的效果就大。

3.财政政策乘数财政政策效果可以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或计量。

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收支的变化可以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例如,政府增加一美元的购买性支出导致了国民收入增加了多少,用公式表示为:h dk t dg dy +--=)(111β式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t 表示税收函数中的边际税率,d 代表投资需求函数i = e - dr 中投资的利率弹性,k 和h 分别表示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

从财政政策乘数表达式可以看出,当β、t 、d 、k 既定时,h 越大,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LM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当h → 时,LM 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财政政策效果极大。

相反,若h 越小,财政政策乘数也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同样,若其他参数不变,d越大,即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乘数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也越小。

同时,边际消费倾向β,边际税率t以及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 这些参数的大小,同样会影响财政政策乘数,影响财政政策效果。

二、挤出效应1.挤出效应的概念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

2.的产生原因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完全的。

当私人投资的减少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时,这时的挤出效应就是部分的;当私人投资的减少量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相等时,挤出效应就是完全的。

何种情况下政府的挤出效应是完全的,什么情况下是部分的,依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私人投资以如下方式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产品市场上产出水平达到极大,导致在产品市场上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竞争加剧,物价水平上涨,如果在这时货币的名义供给量不变,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必然会由于价格的上涨而减少。

由于产出水平不变,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量(m1)不变,只有使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量(m2)减少。

结果,债券价格会下跌,利率上升,必然导致私人投资支出减少。

私人投资的减少,必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使总需求减少,导致国民收入降低,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使人们的消费随之降低。

这就是说,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占”了私人的投资和消费。

短期中,如果工人由于存在货币幻觉或受工资契约的约束,货币工资不能随物价上涨同步增加,企业会由于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降低而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因此,短期内就业和产量会增加。

但从长期来看,工人会由于物价的上涨要求增加工资,企业也将把对劳动的需求稳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因此,政府支出的增加只能完全地挤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同样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但一般说来,这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不会是完全的,原因在于此时的经济社会存在一定的失业,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多少能使就业和产出增加一些。

但为什么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的增加还会对私人投资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呢?因为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总需求水平,必然使产出水平相应提高,交易需求所需的货币量随之增加,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就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因此而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

3.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政府支出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投资呢?具体来说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就是货币需求函数(L= ky—hr)中的k。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LM曲线越陡峭,说明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越敏感,一定的国民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货币需求的增加也大,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需求越大,利率上升得越高,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减少得越多,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少,即挤出效应越大。

反之,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LM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小。

第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就是货币需求函数中的h。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LM曲线越陡峭,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需要利率上升很多,从而投资和总需求减少得就多,国民收入也就减少得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

反之,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LM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就越小。

第三,投资的利率弹性。

投资函数i=e—dr中的d就是投资的利率弹性,它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投资的利率弹性越大,说明投资需求对一定的利率变动越敏感,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IS曲线越平坦,一定的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变动也就越大,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就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