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1.根据环境影响的性质与类别,环境评价可分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累积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后续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噪声、电磁、振动影响评价),(视觉影响评价)。
2.将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在实际评价中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3.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登记,有效期为(5)年。
4.建设项目对环境要素影响的预测技术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5.经研究,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设计成由(监测)、(评估)和(管理)3个部分构成。
6.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法)、(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分法)、(浮游植物群落产量和群落结构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1)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8.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9.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工作等级。
二、选择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是()A人文遗迹B生态功能区C水源涵养区D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答案选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详见教材P98.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矿区开发环境保护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制定生态安全保障计划,组织实施B加强绿化,矿区直接引进并遍植松树C依照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合理开发计划D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答案选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详见教材P98.3.某新建轮胎制造企业,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车间配备废气收集与处理装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废气处理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B主体工程设计完成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废气处理装置设计C根据实际生产废气产生情况,企业自行调整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的废气处理装置D经实测,半成品车间废气收集后达标排放,企业拆除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的废气处理装置答案选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详见教材P99。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B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C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D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答案选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
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啊评价文件。
详见教材P99。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级文件的部门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环评单位征求公众意见B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环评单位应当在编制完成后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C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D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可依公众申请,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事项外的全文答案选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六条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详见教材P100。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必须()A客观、公开、公平B客观、公开、公正C客观、公正、公平D公开、公正、公平答案选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详见教材P3。
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是()A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长远影响B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及公众环境权益的损失C规划实施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群健康产生的整体影响D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答案选D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详见教材P22。
8.某省审批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后上报审查。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该省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该规划前,召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B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该规划后,召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在该规划审批前,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在该规划审批后,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答案选C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十七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在审批前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应当提交书面审查意见。
详见教材P38。
9.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不包括()A评价方法的适当性B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C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的合理性D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答案选C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十九条审查小组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独立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不得干预。
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二)评价方法的适当性;(三)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五)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利学性。
详见教材P39。
10.根据《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要求的建设项目,其环评文件应按照规划环评的意见进行简化B对于己经完成规划环评主要工作任务的具指导意义的综合规划,可以实施规划环评与规划所包含的项目环评的联动工作C经审查小组审查发现规划环评没有完成主要工作任务的,应采用适当方式建议有关部门对规划环评进行完善,并经审查小组审查后方能开展联动工作D按照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对于相关项目环评应简化的内容,可采用在项目环评文件中规划环评结论,减少环评文件内容或章节等方式实现答案选B解析:根据《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三、判断题1.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废气无组织排放的监测频次一般不得少于2d,每天3次,每次连续1 h采样或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样4个(对)3.径流系数是指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深的比值(对)4.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位不能恢复、持续下降的疏干漏斗,采用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进行评价。
(对)5.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数≥6个(对)6.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属经流型污染。
(对)7.河流排污混合区内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过程是物理过程(对)8.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
(对)9.高浓度有机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主要来源于处理工艺的厌氧段(对)10.矩阵法在环境影响识别中是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式说明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
(对)四、简答题1.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哪些内容?自然环境调查:地质调查,大气环境调查,水环境调查,土壤环境调查社会经济环境调查:人口环境,经济结构,工业调查,农业调查,交通运输人体健康调查:基准资料的收集,死亡回顾调查,健康状态调查2.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任务1.明确工程项目性质2.划分评价工作等级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5.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提出控制水污染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3. S—P模型应用的基本前提是什么?(1)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2)反应速度是定长的,(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