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
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
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制取硝酸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会全面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
2.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了解工业制硝酸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夹、无色透明气球、铜片、浓(稀)HNO3、酒精灯、胶头滴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
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
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师:本节课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强酸——硝酸。
硝酸是我们中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不会也像硫酸一样也有自身某些特性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对硝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打开一瓶浓HNO3,观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
师:通过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生: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师: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小材料]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 7 g·cm-3,沸点83 ℃,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请一位学生代表口述)师:刚才认识了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板书](二)硝酸的强氧化性NO1.硝酸的强酸性:HNO3====H++3[探究1]HNO 3可以电离出H +,具有酸的通性,浓HNO 3和稀HNO 3遇石蕊试液分别有什么现象呢?[学生动手实验]浓HNO 3遇石蕊试液却是先变红后褪色,且浓HNO 3、稀HNO 3和金属反应均不产生H 2。
这都与HNO 3的特殊性质有关。
[探究2]浓HNO 3、稀HNO 3和金属反应是否有H 2产生呢?[学生动手实验]浓HNO 3与稀硫酸和金属铁反应(生:前者不产生H 2,稀硫酸和金属锌反应有大量H 2逸出)师:为什么硝酸会产生这些现象呢?这说明HNO 3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板书]2.硝酸的强氧化性师:铁、铝在浓H 2SO 4中为什么会产生钝化现象?(生:强氧化性)师:铁、铝在浓HNO 3中同样会产生钝化现象,因为浓HNO 3也有强氧化性。
师:浓H 2SO 4与不活泼金属如铜反应有何条件?(生:浓H 2SO 4氧化不活泼金属需加热)。
那么,硝酸氧化不活泼金属情况又如何?[探究3]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 反应有什么现象呢?硝酸有酸性,能否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视频材料)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 反应师:从这段视频材料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实验]对照视频材料的操作,请完成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 反应的实验,并把现象记录下表。
[改进方案]实验前,准备好与试管配套的事先已系上塑料袋的带导管的胶塞。
实验时,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稀硝酸后,立即塞上上述已准备好的胶塞(如图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与浓、稀硝酸反应的现象,生成的气体进入塑料袋。
反应现象 产物浓硝酸+Cu 1.Cu 片: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绿色3.气体颜色:红棕色4.反应剧烈程度:剧烈5.触摸容器外壁:很热Cu(NO 3)2、NO 2和H 2O稀硝酸+Cu 1.Cu 片:有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蓝色3.气体颜色:无色(打开止水夹后)无色变为红棕色4.反应剧烈程度:缓慢5.触摸容器外壁:温热Cu(NO 3)2、NO 和H 2O [板书](1)与金属反应:(引导学生讨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板书)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3Cu +8HNO 3(稀) △3Cu(NO 3)2+2NO↑+4H 2O师:浓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是否也剧烈?[学生实验]浓硝酸+铝片师:钝化原理: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表面被氧化为牢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与内层金属进一步反应。
[小结]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常温下发生钝化。
师:浓硝酸的运输和贮存可用何种材料制的容器?(生:铁质容器或铝质容器)师: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要求学生记住王水的组成,可引导学生妙用王水中的“王”字的竖横笔画比,帮助记忆)师:比较浓硫酸的性质,浓硝酸能否与非金属反应?[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视频材料)浓硝酸与C、S反应师:对照浓硫酸的性质,你能否写出浓硝酸与C、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练习]C+4HNO3(浓)====CO2↑+4NO2↑+2H2OS+6HNO3(浓)====H2SO4+6NO2↑+2H2O师:从刚才硝酸与金属及非金属的反应及产物情况,你能够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有什么关系呢?生:讨论硝酸的有关反应特点,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多媒体)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硝酸的反应规律有: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②常温下Fe、Al等金属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
③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如稀HNO3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浓HNO3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④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浓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为NO。
活泼金属与极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复杂,可为NO、N2O、NH4NO3等。
⑤非金属单质可被HNO3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⑥王水(浓HNO3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配制)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
师:(强调)反应物或条件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发生变化:NO2、HNO2、NO、N2O、N2、NH3。
如:4Zn+10HNO3====4Zn(NO3)2+N2O↑+5H2O师:(设疑)有人认为:“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的化合价,浓HNO3中的氮从+5价降为+4价而稀HNO3中的氮从+5价降为+2价,从化合价变化可以判断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生:(提示)从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分析。
师:(展示)一瓶呈黄色的浓硝酸,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久置的浓HNO3呈黄色?硝酸应该如何保存呢?[板书]3.硝酸的不稳定性[演示]浓HNO3加热分解(根据现象分析生成物,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生:4HNO32H2O+4NO2↑+O2↑师:浓HNO 3在保存的时候能否用橡皮塞或软木塞呢,为什么?生:不能,这与浓HNO 3的强氧化性有关。
[小结]浓HNO 3显黄色原因:分解生成的NO 2溶于HNO 3。
保存方法:放于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不能用橡皮塞和软木塞。
[阅读材料]硝酸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例题剖析](例1)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NO 2,②NO 2和O 2,③NH 3和N 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 1>V 2>V 3B.V 1>V 3>V 2C.V 2>V 3>V 1D.V 3>V 1>V 2师:大家可以讨论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呢?生:我认为关键是这三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
应该重视的是溶液中气体的体积变化。
(请同学互相交流彼此的认识,促进共同提高)教师精讲:①NO 不与H 2O 反应,设原有NO 、NO 2各3体积,则由反应3NO 2+H 2O====2HNO 3+NO 知3体积的NO 2与H 2O 反应后,变为1体积的NO ,此时剩余NO 的总体积与原来气体的体积比为4∶6。
②由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等体积的NO 2与O 2混合溶于水时O 2过量,若二者皆为4体积,则剩余3体积氧气,与原来总体积的比为3∶8。
③N 2不与水反应,NH 3与H 2O 完全反应,气体剩余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显然有V 1>V 3>V 2。
答案:B[深化拓展]根据气体中氮原子、氧原子守恒关系分析讨论:将NO 2、NO 的混合气体与O 2同时通入水中,恰好完全溶解时应满足怎样的比例关系?答:将NO 2、NO 的混合气体与O 2同时通入水中,发生的总反应是:4NO 2+O 2+2H 2O====4 HNO 3,4NO+3O 2+2H 2O====4HNO 3。
由此分析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三种气体中n(N)∶n(O)=2∶5。
(例2)将3.20 g 铜跟50.0 mL 10.0 mol· L -1的HNO 3溶液充分反应,还原产物为NO 和NO 2。
若反应后溶液中有x mol H +,则此时溶液中含-3NO 的物质的量为( ) A.x2mol B.(x+0.1) mol C.2x mol D.0.1x mol 师:这是一道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涉及了计算,大家可以讨论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生:我认为关键是要明确这两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另外,到底生成多少NO 和NO 2,可以通过列方程组解决。
列方程组解决太麻烦,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守恒和反应后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来解决。
师:很好,可否说一说你的思路呢?(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畅所欲言)教师精讲:因n(Cu)=1642.3-∙m ol g g =0.05 mol ,n(HNO 3)=50×10-3 L×10 mol·L -1=0.05 mol ,由反应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及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可知HNO 3过量,则c(H +)>>c(OH -);又根据反应后的溶液中正负电荷守恒,2n(Cu 2+)+n(H +)=n(-3NO )+n(OH -),由于c(H +)>>c(OH -),所以,n(-3NO )=2n(Cu 2+)+n(H +) =2×0.05 mol+x mol=(x+0.1)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