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变电站工程创优实施细则(电气部分)
变电站工程创优实施细则(电气部分)
电气施工单位须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方针和目标,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充分满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要求。作好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结合施工实际,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水平,降低和控制生产成本,力求创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本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全面实现,力求创建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
c.110kV进出线本期7回,均采用电缆出变电站。
d.110kV电源进线终期12回,均采用电缆出变电站。
e.10kV最终出线36回,本期上12回,电缆引出站外。
(4)消弧线圈及所用电
a.本期配置:接地站用变两台,均在中性点配置消弧线圈。因本期只上一台主变压器,为增加站用电的供电可靠性,本期的站用电中一回采用外接电源形式。
二、工程创优目标
2.1 施工质量目标
总体目标:优良
单项工程目标
1)电气安装工程:;
单位工程优良率100%;
分部工程合格率100%;
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杜绝质量事故和质量管理事故的发生;
材料优良率100%;
2)竣工验收合格率100%;
3)工程零缺陷投产移交。
2.2 施工安全目标
1)无重大违章违纪事件。控制轻伤率千分之三以下,2)不发生重大未遂事故,3)不发生人身重伤事故和一般机械、设备、火灾、4)不发生责任交通事故。
3.2 组织保证措施.........................................................7
3.3 技术保证措施.........................................................8
3.4 物质保证措施.........................................................9
6、《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文件汇编》
7、《电力基建安全工作规程汇编》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1~5161.17—2002)
9、长沙星电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长沙麓谷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1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1.3工程概况及主要特点
1.3 工程概况及主要特点...................................................1
二、工程创优目标...............................................5
2.1 施工质量目标.........................................................5
2.3 文明施工和环保目标
1) 工程项目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2)施工垃圾处理符合规定,力争减少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植破坏
3) 施工区噪声控制符合施工场界限值;
4) 工程施工废油、废气排放符合要求。
5) 运输车辆、施工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测,尾气排放符号标准。
2.4 工期和投资目标
依据施工工期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严格关键工序控制,确保于2010年12月竣工投产;根据工程进度,及时编制工程用款计划;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及时提出变更申请,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5.3二次回路接触不良的防治..............................................19
一、工
1.1
为确保把220kV麓谷变电工程建设成为“优质工程”, 电气的施工过程、关键部分、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控制措施等各个方面作了详细的策划,制定了相关针对性的管理、技术措施。为确保顺利实现工程创优目标,树立施工单位形象,要求施工单位全体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认真遵守执行本《细则》。
1.2编制依据
1、《湖南省输变电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麓谷220kV变电站工程
2、湖南星电实业集团公司《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
3、省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票》-变电安装工程分册、变电调试工程分册。
4、《湖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标准化指导书》(HNGCDABZ-2008)
5、《电网建设工程危险点预测与预控措施》
(6)交直流电源系统
a.新上直流系统一套。
b.新上交流系统一套。
(7)二次部分
a.二次部分根据一次设备配置情况,设置相应的保护、测控、监控、远动、计量等。本变电站按照无人值班变电站要求进行设计。全部采用先进的微机保护、测控装置。所有二次电缆采用屏蔽电缆。
b.10kV保护装置采用分散式布置在10kV高压柜上。其余二次设备均集中组屏布置于主控制室。(在方案二中,220kV线路保护装置采用就地布置形式,布置在220kV保护小室内。)
2.5 工程档案管理目标
所有施工记录、质量保证资料等工程档案与施工进度同步形成,归档及时,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满足施工要求及工程档案管理要求,一次性通过档案管理专项验收。
三、工程创优管理措施
3.1 制度保证措施
为实现本工程创优目标,针对工程管理特点,编制以下施工质量保证制度并在工程施工全过程认真落实, 以保证各种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电气施工部分
工程创优实施细则
编制单位:星电集团输变电工程分公司
编制时间:2010年 3月 26日
编制:
审核:
批准:
前 言
施工质量管理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我公司为了将所承建的220kV麓谷变电站工程建设成为优质工程,树立湖南星电实业集团公司形象,特制定本工程创优实施细则。
五、主要分项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19
5.1 主变压器油位过高、过低、假油位、渗漏油的防治..........................19
5.2SF6组合电器气体微水不合格的防治......................................19
项目法人:湖南省电力公司
建设单位:湖南省电力公司电网建设运行分公司
运行单位:长沙电业局
设计单位:长沙星电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南电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湖南星电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
(1)主变压器
a.主变容量及台数:本期容量1X180MVA,采用三相三圈有载调压油浸风冷式变压器一台。
3.8 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实施................................................12
3.9 创优自查及整改......................................................12
四、施工工艺及技术控制措施....................................13
长沙麓谷220KV变电站位于长沙河西麓谷路往西400米、长常高速公路南侧200米,麓松路与农一路的交汇处。工程总占地约为102米×72米。规划容量为远期3×180MVA,本期1×180MVA。220KV电源进线为远期6回,本期4回。110KV出线为远期12回,本期6回。10KV出线为远期36回,本期12回。
工程的特点
设计特点:
根据省电力公司审查意见,麓谷变设计方案参考湖南省电力公司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实施方案系列中A-6方案,并结合评审会议意见进行调整。对应主变压器采用远期3×180MVA、本期1×180MVA的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220kV采用户内GIS,110kV采用户内GIS,10KV采用户内中置式开关柜布置、全电缆出线,并配置9组容性无功补偿设备,但不配置感性无功补偿设备。考虑到无感性无功补偿设备,故本工程设计中在电气布置上进行了小的调整,使得布置更为紧凑。
3.5 过程保证措施........................................................10
3.6 工程进度管理........................................................10
3.7 工程档案管理........................................................11
4.1 主要工序控制措施....................................................13
4.2 深化工程设计、创造工程亮点...........................................16
4.3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17
b.终期配置:接地站用变两台,接地变一台。
(5)母线及相关设备
220kV母线采用双母线接线形式,本期需新上220kV母线两段及相关母线设备及母联断路器;110kV母线采用双母线接线形式,本期需新上110kV母线两段及相关母线设备及母联断路器;10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形式,本期新上10kV母线I段,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和避雷器各一组。
一、工程简述...................................................1
1.1 编制目的.............................................................1
1.2 编制依据.............................................................1
2.5 工程档案管理目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