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1、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原因: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外交政策有紧密的联系。
P8美国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就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就是它突出的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与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际交流非常频繁。
2、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3、跨文化交际学的确立20世纪70年代。
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跨文化交际专著的出现,专业协会的成立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刊。
4、跨文化交际学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
其标志就是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与研究方法的探索。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基础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P10三、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1、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P142、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被引入中国。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重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语言与交际的关系(2)非语言交际(3)中西习俗对比(4)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5)国民性研究(6)价值观研究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晚,历史比较短,研究范围还比较窄,重要集中在外语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成果就是跨文化语用学。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般性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一、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1、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2、建立更敏锐的跨文化意识3、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5、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6、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二、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两种:(1)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与文化语言不同的的人们惊醒有效而得体的交往所需的综合能力。
其包括四个要素: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②跨文化交际的技能③跨文化交际的态度④跨文化意识(核心)(2)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能力:①了解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
②能解释在课文与教学材料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概念。
③能在安排课堂任务与课堂活动时考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④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与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⑤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
⑥能够帮助学习者客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文化不同与交际失误引起的各种困难。
⑦能够在跨文化交际的场合下帮助学习者建立文化敏感意识。
三、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建议1、学好一门外语2、正确瞧待跨文化交际的经历与遇到的挑战及困难。
3、尽量更多的去了解教学对象所来自的国家与您任教国家的文化及知识。
4、接受跨文化交际训练。
5、刘新身边周围的跨文化交际的事件与现象。
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定义文化就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与住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与观念就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二、文化的要素1、第一种分类:(与跨文化交际有密切的关系)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核心)2、第二种分类:象征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核心)三、文化的分类1、客观文化与主文化。
2、主导文化与亚文化四、文化的特点1、文化不就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就是共享的,并世代相传。
3、大部分文化就是无意识的。
4、文化就是象征性的。
5、文化就是动态的。
第二节交际一、交际的定义1、交际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试图通过使用象征符号与她人分享自己的内在状态。
2、交际就是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但就是这种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并非单纯的传递与接收的过程,而包含着意义的协商与共建。
3、交通就是双方经由交换符号,来建立一个有相互依赖关系的互相影响的系统。
二、交际的要素1、传送者。
信息的来源与发送者。
2、信息。
交际的内容。
3、编码。
指信息传送者在发出信息之前,在内心考虑要怎么样表达的过程。
4、解码。
指在信息发出后,接收信息的人对信息进行解读并赋予意义。
5、媒介。
6、反馈。
接收信息的人在解读信息后,做出的反应。
7、噪音。
可能阻碍交际进行的因素。
三、交际的特点1、交际就是象征性的。
2、交际就是动态的过程。
3、交际涉及意义的协商与共建。
4、交际发生在意识的各个层面。
5、交际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的。
第三节文化对交际的影响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1、SMP:文化影响人们的感知;文化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非语言行为。
2、GK:文化指导人们的交际行为;文化指导人们如何解释别人的交际行为。
二、文化与感知感知就是人们选择、组织、与解释外部客观刺激(信息)的方式,它赋予周围的世界以意义。
人们感知的世界并不完全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她经过了人的感觉器官的过滤,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瞧来差别可能很大。
这种感知的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受文化制约的,文化影响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
1、首先,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选择。
2、其次,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分类。
3、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意义联想。
4、最后,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解释。
三、文化与交际行为四、关于本章,对汉语教师的建议1、理解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意识到每个人都就是文化的产物3、意识到人的交际行为受到文化的影响第一节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不就是实际的行为,而就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价值观就是一套关于什么就是真善美的标准系统;这些规则与标准就是用来判断与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观不就是个人的喜好或者倾向,而就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
二、价值观的种类1、终极性价值观:关于生命、生存等终极目标的价值观2、工具性价值观:关于道德与能力的价值观。
三、价值观的特点1、价值观属于深层文化2、价值观就是人们行为的指南3、价值观既就是稳定的也就是变化的4、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既有相同也有不同5、价值观被违背时会引起感情上的强烈反应第二节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一、K&S的价值取向理论1、人性的本质2、人人与自然的关系3、时间的取向4、行动的取向5、人与人的关系二、H的文化尺度理论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2、权力距离3、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4、不确定性回避5、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三、霍尔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理论1、定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指的就是,当人们进行交际时,她们对于倾听者知道多少所交谈内容的一种理作当然的想法。
在低语境交际中,倾听者对于所交谈内容知之甚少,必须明确被告知所有事情。
在高语境交际中,听者已了解了语境,并不需要提供背景信息。
2、低语境交流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语言交际风格。
有如下方面(1)不特别强调情景或语境(2)重要的信息通常靠明确的语言交流来传递(3)自我表达、流利的语言与雄辩的讲话收到推崇(4)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试图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3、高语境文化的交际特点(1)不强调明晰的语言信息(2)重要的信息通常靠情景性的线索来传递(地点时机情景关系)(3)崇尚人际关系的与谐,在交流中有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与保持沉默的倾向(4)人们试图绕圈子,不直接说不第三节中美文化模式一、中国文化模式1、集体主义2、以家庭为中心3、尊重传统4、等级观念5、面子观念6、重视人情二、美国文化模式1、个体主义2、平等观念3、强调变化或进步4、物质享受5、科学与技术6、工作与娱乐7、竞争意识三、对汉语教师的建议1、当出现跨文化交际的误解或者障碍的时候,要先尝试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解释原因,而不要简单地吧交际失败归结为人性的缺点或不良的动机。
2、要理解被人的文化,首先要理解自己的文化。
3、文化模式与价值观就是动态的,具有多样性,每种文化中都会存在逾期主流文化完全不相同的亚文化,应避免对一种文化模式作简单化的概括。
4、以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来瞧文化的不同,学会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要避免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行文对错或好坏5、到一种新的文化中去的时候,要接触更多的人群,观察更多的事物。
第一节语言与文化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1、基本观点:语言不仅表达与反映了思想,而且还塑造了人们的思想与世界观。
2、三层含义:(1)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与划分现实世界。
(2)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结构影响她感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3)讲不同语言的人感知到的世界就是不同的。
二、语言与价值观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表达了文化;语言体现了文化;语言象征了文化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瞧法态度与价值取向。
第二节语义与文化一、词义与文化1、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的往往不就是词语的概念的意义,而就是附加意义。
词汇意义被大多数人分为指示意义与内涵意义2、根据词汇的指示意义与内涵意义把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词汇分为五种情况:重合词汇、平行词汇、全空缺词汇、半空缺词汇、冲突词汇。
其中做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词汇就是那些半空缺词汇与冲突词汇。
二、颜色词、动物词、数字词1、颜色词:2、动物词:3、数字词:三、禁忌与委婉语四、敬语与谦词第三节语用与文化一、礼貌原则与策略1、礼貌原则:得体准则;慷慨原则;赞扬原则;谦虚原则;一致原则;同情原则2、(1)中国人礼貌的四个特征:尊重谦逊热情文雅(2)中国人的五条礼貌准则:①贬己尊人原则(最重要) ②称呼原则③文雅原则④求同原则⑤德、言、行原则3、礼貌策略的使用程度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1)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权力距离(2)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3)言语行为的加强程度二、称呼语三、称赞语四、道歉语五、请求语第四节语言交际风格与文化交际风格就是指说话的特点。
一、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就是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的重要体现,也就是中西方文化在交际风格方面最为显著的差别。
1、语言交际风格往往就是价值观的外在反映。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对交际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尊重个人隐私,喜欢使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瞧法。
集体主义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与谐,喜欢采取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
2、交际风格还与面子的观念有关。
东亚国家的人多采用间接的交际方式,主要就是出于维护自己与对方面子的考虑。
直接请求别人而别拒绝会让自己丢了面子,而且对方拒绝自己的请求也会感到不好意思。
二、谦虚与自信的交际风格谦虚或自信的交际风格也就是价值观的体现。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人的自信与争先精神,追求与众不同。
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与集体的与谐,崇尚谦虚的美德与含蓄的表达方式。
三、归纳与演绎的交际风格四、对汉语教师的建议1、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汉语教师要充分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善于思考与发现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培养敏锐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