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医学模式:对疾病和健康总的特点和本质概括,反映了一定时期医学研究对象的对象、方法和范围。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元论、朴素唯物论、政理论)生物医学模式(二元论、药物、手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心身统一,恩格尔1977)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临床心理学。
研究脑和行为关系:神经心理学。
促进心身疾病康复和预防: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华生):华生思想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将人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理想原则(至善、道德原则))心理生理理论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罗杰斯。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的本性和价值实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形成。
主要观点:性善论、自我实现论、教育论、患者中心论。
科学心理学诞生:1879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基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变化规律: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音乐镇痛);联觉(暖色、冷色);补偿(失明——触觉敏感)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比感觉更有概括性)知觉基本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歪曲认识)、痛知觉。
记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图像1秒,听觉不超过4秒;记忆容量:9个字母;编码形式:感觉后象。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20秒,不超过1分钟;记忆容量:(7+-2个组块)。
编码形式:语音、表象、意义编码。
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保持时间:永久;记忆容量:可以无限;编码形式:意义编码为主,含语义、表象。
记忆过程:识记(以往最快在第一天)、保持、回忆、再认。
保持曲线:遗忘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先快后慢,从数量上看先多后少。
(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思维:求同(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一事多写。
想象:表象: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以表象为基础发展新的形象。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指向性、集中性)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情感过程:情感通过情绪表达,情绪总是体现着复杂情感。
情感对于情绪来说有稳定而深刻地特点。
爱国心:集体感个性(人格):一个人整体行李面貌,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人进行活动的基础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正常的、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需要和动机:动机以需要为基础,需要+诱因=动机。
需要:行为的根本动因;动机:行为的直接动因。
动机冲突:双趋型冲突(都想要,只能选一);双避型冲突(都不想要,必须选一);避趋型冲突(又爱又恨);多重趋避型冲突(多个时间,都各有利弊)能力:与活动效率直接相关的心理品质。
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和气质表性格:个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在先天气质基础上后天塑造。
心理应激适应综合征应激的心理反应核心影响因素:认知因素。
生活事件属于社会性应激源。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患):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特点:(1)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2)以躯体症状为主 (3)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4)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5)大多数病人不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自身发病中的作用。
致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通过情绪为中介实现,人格特征、行为类型)、生理因素。
诊断原则:心身疾病诊断要考察躯体、心理、社会三个方便。
治疗原则:心身同治。
药物缓解症状、自我心理调节、矫正不良习惯、心理护理(无不间断发泄)临床典型心身疾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人格最重要特征:易焦虑。
长期心理紧张、不良情绪反应(焦虑)、不良个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过分关注自己等);重大生活事件。
原发性高血压:心理因素:A型行为(争强好胜、雄心勃勃、急躁易怒、敌对倾向);社会因素:人口、环境。
冠心病: A型行为与冠心病高相关。
支气管哮喘:过度依赖、敏感、被动型人格特征偏头痛:内向、倔强、敏感、易怒的性格。
恶性肿瘤:C型行为(内向、情绪不稳定、过度合作、服从、克制、无攻击性、谨慎、孤独、抑郁)睡眠障碍问题:入睡困难:遇到重大生活事件的人或神经症患者睡眠困难:有紧张个性特征的人或神经衰弱患者早醒型:抑郁质患者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异常心理、异常情绪、异常行为统称。
特征:个体无法有效适应日常生活要求。
心理障碍理论模型:医学模型:归因于躯体或生物因素心理动力学模型:归因于心理动力因素,认为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心理障碍的动力性原因。
行为模型:归因于社会环境。
所有行为是经后天学习获得的。
治疗目的:帮助人们改变或消除不需要的行为。
社会文化模型:归因于社会文化差异。
心理障碍分类(知情意行):认知过程障碍、情感过程障碍(心境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神经症:病人察觉到持久的心理冲突并因之而感到痛苦并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临床特征:焦虑情绪(主观体验)、防御性行为、人际关系失调、躯体不适感。
类型: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性抑郁)、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伴自主神经症状。
神经衰弱(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易激惹,伴肌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癔症(歇斯底里):心理障碍变换成了身体障碍(如不想参军——突然瘫痪)心理障碍大多为幼年压抑的潜意识冲突而引起——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治疗常用:自由联想方法。
)心理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产生是是由于心理必须通过生理的中介才能产生——坎农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做出鉴定。
心理品质:心理过程、人格特征。
一种毅力测量的工具称为:心理测验。
一个测验所测得分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反映了测验的可靠程度——信度(一个测验工具中对于对象可测量到程度)测验的准确性或真实性成功度,代表心理测验结果是否能反应索要测量心里特质或功能——效度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特曼智商公式:IQ=MA/CA*100)智商是智龄(智力测验得分)与实龄(实际年龄)比值——比率智商。
洛夏测验:投射法。
IQ高于平常指其分数为:100-109 IQ=15(X-M)/S+100称为离差智商。
用16中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测验某人人格特征依据:卡特尔人格理论。
受试者根据自己理解和感受对意义不明图像、墨迹作出回答,借以诱导出受试者经验、情绪、内心冲突—投射测验心理测验工作遵守原则:客观、保密、标准化。
心理评估方法:调查法、实验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心理治疗与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疗法)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交互抑制法、缓慢暴露疗法):学习放松训练、设计等级脱敏表、系统脱敏训练(恐怖、焦虑症)厌恶疗法(厌恶制约法、惩罚法):戒烟酒、药瘾、性变态、强迫症、恐怖症条件操作法(奖励法、正强化法、代币法)自我调整法:模仿法(示范法)人本主义疗法:倾听,不做任何指令性知道。
认知疗法(理论基础:人的情感和行为主要由其认知过程决定)情绪ABC理论:基本观点:一切错误的思维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情绪和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
A诱发事件;B个人信念;C情绪和行为结果。
A不是导致C出现的原因,B对A的理解和解释才是C产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解决心理障碍、情绪、行为问题焦点是“非理性信念”,即错误的思维方式。
治疗目的:以理性观念取代非理性观念(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
治疗方式:主动指导性教育。
临床心理咨询机理:宣泄、领悟、强化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
咨询关系中因素: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温情;真诚坦率。
Eg.心理咨询离不离婚:中立原则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正确评价自己;积极和谐人际关系;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健全情感生活;优良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最好的医患关系模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医患交往的非技术因素中,医患间沟通很重要。
学习:通过练习而促使自己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术前病人心理反应主要是焦虑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类型:角色行为阙如:未进入角色,未意识到或不愿承认。
角色冲突:病人角色与其病前的其他社会角色发生心理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进入病人角色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由病人回到原来社会角色中。
角色行为强化:康复后不能转化为正常社会角色。
角色行为异常:病人无法承受患病压力,对病人角色厌倦、绝望导致行为异常(自杀)医患关系:主动-被动型: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等指导-合作型:急性病人,如阑尾炎术后共同参与型:慢性疾病并有一定文化水平病人。
如糖尿病、溃疡、神经症、心理治疗。
Eg.刚入学的小学生看到别的孩子打扫卫生得到老师的表扬,也主动打打扫卫生,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他经常自动打扫卫生。
其行为过程结果最全面合理的理论解释:社会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