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习内容一:《教育法》基本原则: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是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准则,是制定和执行教育法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中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应与中国总体法的原则相一致,即教育法要以合宪原则、民主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法制统一原则等总体原则为指导, 教育法的制定不能违背这些总体原则。
在此基础上,教育法又应反映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 不能简单地用总体法的原则来代替。
因此,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法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方向性《教育法》第三条规定: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这一规定既指明了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性质,又指明了我国教育应当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
公共性 (一) 教育公共性的含义《教育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法之所以要确立教育的公共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教育事业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共同事业。
第二,个体发展的活动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三,,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教育工作是培养个体的具体行为,它虽然对于个体而言是谋生的手段,但对于整个教育事业来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教育公共性原则的体现教育的公共性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教育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教育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这一规定要求教育要对国家、人民和社会公共利益负责,保证教育制度的正常运转。
第三, 《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平等性教育的平等性原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 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二) 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原则终身性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为终身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
谁都不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获得终身享用的知识,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以补充能量。
政治学习内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一一、我国义务教育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1 含义“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 2、特点义务教育具有: 强制性、免费性、国家性的特点。
(112 页) 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1) 实施义务教育,是强国富民,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
(2)实施义务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各类专门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
(3) 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二、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一) 义务教育的目的目的: 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条) 。
(二) 义务教育的步骤“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第二阶段,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 (三) 义务教育的制度 1. 年限: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 (第二条) 2. 义务教育的阶段和学制阶段: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制,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 (第七条) 学制: “六、三制”、“五四制”或九年一贯制。
(四) 义务教育的对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第五条) 对于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法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
” (第九条) 1、义务教育的保障“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四条) 2. 义务教育的学校设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
(第九条) 3.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并实行助学金制度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第十条) 学校违规收费,教师应予抵制,不应执行。
教师更不得向学生自行收费、收礼。
政治学习内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二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受法律保障的。
《义务教育法》及《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根据其性质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 妨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1、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义务教育法》第 11 条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人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 2、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义务教育法》第 4 条规定: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3、社会组织和个人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是雇佣童工。
《义务教育法》第 15 条和《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 41 条对此分别作了规定: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义务教育在校生免除或终止接受义务教育,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第一,必须是因病或者有特殊情况,其中属于因病休学、退学的需要持有一定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
第二,需要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正式提出申请。
第三,要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二) 侵犯实施义务教育设施和经费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1、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2、侵占或破坏学校的校舍、场地和设备的法律责任认定 (三) 扰乱实施义务教育的教学秩序和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1、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的行为处理。
2、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15 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义务教育法》第 16 条第二款规定: “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政治学习内容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政治学习内容五: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上的体现及作用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 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教学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
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
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
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
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