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问题来激发学生

用问题来激发学生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1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2 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列举有待解释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善于自发主动地提出问题;(自主性) 善于从常人没有察觉之处提出问题;(奇异性) 善于对同一事物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发散性)
大雁为什么要迁徒? 大雁成群飞翔时为什么要排成“V”字形?
彩虹为什么通常出现在雨后,或是有阳光和水雾的地方?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颜色? 为什么要背着阳光才能看到彩虹? 彩虹的颜色为什么外面是红色,里面是紫色? 外面怎么也有一道虹,它的颜色排列为什么不同?
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
科学的起点和原动力 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 用问题推进教学进程 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什么叫做问题?——关于问题的问题
所谓问题,就是不能即时到达的目标。
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 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
[美]吉尔福特
所谓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出适当的行动,去 达到一个可见而不即时可及的目的” 。
虹的形成机理 霓的形成机理
彩虹为什么通常出现在雨后,或是有阳光和水雾的地方?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颜色? 为什么要背着阳光才能看到彩虹? 彩虹的颜色为什么外面是红色,里面是紫色? 外面怎么也有一道虹,它的颜色排列为什么不同? □彩虹为什么总是向下弯曲,而不向上弯曲?
●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
案例7 光合作用的教学
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 这样一个实验:他找了一个木桶,在里 面放了60千克的干土,再将2.5千克的柳 树苗栽在土壤中。
案例7 光合作用的教学
在这之后,海尔蒙特用盖子将木桶中 的土壤盖住,并只用纯净的水浇灌。
案例7 光合作用的教学
那么,柳树是 靠什么来成长 和增加自己的 质量呢?
[美]乔治·波利亚
问句不一定就是问题; 问题不一定要用问句。
●科学的起点和原动力
科学的起点是什么?
科学始于观察;
牛 顿 与 苹 果 树 的 故 事
科学的起点是什么?
科学始于观察; 科学始于问题。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 去实验,去观察。
波普
v0
AB C
D
科学不但以问题为起点, 而且以进一步的问题为转折。
案例5 功的教学
有一座寺庙正在整修,方丈让大和尚用绳子把一块重 为400牛的石块提到2米高的庙墙上,让一个小和尚用绳子把 110牛的瓦片提到屋檐上。方丈要根据两个和尚消耗能量的多 少来分配他们的食物。那么,大和尚拉石块和小和尚拉瓦片 相比,究竟谁消耗了更多的能量呢?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列举有待解释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趣闻轶事和虚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知识实际应用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奥斯特在实验中偶然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电和磁究 竟存在着怎 样的联系?
电能生磁, 磁是否也能 生电呢?
科学的原动力是什么?
好人类奇永心远需要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个家园,
需要对纷繁复杂、变幻无穷的世界建立一个理解
框架,以排—遣自—然一现种象对强自烈己的的种求种困知扰欲。这。种
需要正是科学的第一推动力。
案例4 升华和凝华的教学
1779年冬,在俄国彼得堡的一个寒夜,市中心一个大厅 里灯火辉煌,热闹非常。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 里的气氛烘托得更加热气腾腾。原来,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 舞会,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 翩起舞,有的人还淌着汗水。正当大家跳得如痴如狂时,一 位小姐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喊 道:“快快打开窗户。”当人们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 入大厅,这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雪花。在 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 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案例6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师:你们知道大气层的气温随高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师:是的, 在海拔高度为3000米时,气温约为-2℃;当海拔高度 为6000米时,气温约为-24℃;当海拔高度接近10000米左右时, 气温将降到-50℃以下。那么,当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空调 要将机舱外的新鲜空气引入舱内,应当对空气进行加温还是降温 呢?
如果我以光速 追随光线运动,我 将会看到什么?
我们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 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 它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吗?膨 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或者宇宙 最终会再次坍缩吗?
●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
质疑精神; 进取精神; 创新精神; 求实精神; 理性精神; 民主精神; 开放精神; 合作精神。
5年之后,柳树长大了。他重新将树 和土壤进行称重,结果惊奇地发现:柳 树的质量已增至80多千克,而土壤的质 量却只减少不到100克。
案例8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教学
生:外面的气温那么低,当然要加温。
师:但事实却是,飞机上的空调实际上要对空气进行降温。这究 竟是为什么呢?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列举有待解释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趣闻轶事和虚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知识实际应用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3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
在北美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犬鼠,它生活在地下的洞穴中。 科学家在考察中发现,草原犬鼠生活的洞穴有两个出口,其中 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有隆起的圆形土堆。草原犬鼠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列举有待解释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趣闻轶事和虚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