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体形态学测量
额骨
顶骨 蝶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鼻骨 泪骨 下鼻甲
上颌骨 腭骨 犁骨
枕骨大孔 舌骨
髁突
冠突 下颌支 下颌孔 颏孔
1.下颌骨 2.舌骨 3.犁骨 4.上颌骨
咬肌粗隆 下颌角 下颌体
颅侧面观
顶骨 翼点 颞骨 枕骨 颧弓
额骨
蝶骨 上颌骨
翼点pterion 额、顶、颞、蝶骨会合 处多数人成H形的缝称翼点。
第二节 测量内容与方法
身长测量 下肢长度
体重测量
躯干周径测量 四肢周径
截肢残端的测量
脂肪厚度的测量
身长测量
测量姿势:头、颈、腹、双下肢、足跟并拢在一 条线上。 测量时间:上午10点 注意事项:注意年龄的区别
体重测量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为24kg/m2作为正常体重与超重的分界点, 大于24kg/m2为超重
颅
颅骨23块 听小骨3对
额骨 顶骨 蝶骨 筛骨 颞骨 上颌骨 鼻骨 下鼻甲
脑颅骨 8块
顶骨2 颞骨2 额骨1 筛骨1 枕骨1 蝶骨1
下颌骨
额骨 顶骨
蝶骨
筛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颞骨 枕骨
面颅骨
15块 鼻骨 2 泪骨 2 颧骨 2 上颌骨 2 下鼻甲 2 腭骨 2 下颌骨 1 犁骨 1 舌骨 1
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距离
截肢残端的测量
截肢残端周径:目的为了判断残端浮肿状态,短端成熟 度,以及与假肢接受腔的合适程度。
截肢残端长度 残端左右与前后径
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
测量部位 上臂残端 前臂残端 大腿残端 测量体位 站和坐位 站和坐位 站立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从腋窝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 至断端 从尺骨鹰嘴向下每隔2.5cm测量 一次,直至断端 从坐骨结节开始每隔5cm测量一 次,直至断端 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起每隔5cm 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正常参考值
日本成人肥胖评定标准 肱三头肌处皮肤皱襞厚度 男性:大于10.4mm, 女性:大于17.5mm为腹部皮肤皱襞厚度 男性: 5-15mm 女性:12-20mm为正常 男性: 大于15mm 女性:大于20mm为肥胖 男性: 小于5mm 女性:小于12mm为消瘦 肩胛下角皮肤及皮下脂肪厚度 平均值:12.4mm,超过14mm为肥胖。
小腿最大周径 小腿最小周径
测量体位 上肢体侧自然下垂,肘 伸展 肘关节用力屈曲
测量点 上臂中部、肱二 头 肌最大膨隆部 同上
前臂体侧自然下垂 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处 同上 前臂远端最细的部位 仰卧位,下肢稍外展, 大腿中央部、髌骨上缘 膝伸展 及上方5、10、15、20cm 同上 小腿最粗的部位 同上 内、外踝上方最细部位
下颌骨
侧面中部有外耳门,门后方为乳突,前方是颧弓
胸部体表标志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剑胸关节 剑突
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胸骨
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
锁切迹 锁切迹 胸骨角
胸骨角
第二 肋切迹
胸骨体
剑突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上臂长 前臂长 手长
下肢真性长 仰卧位骨盆水平, 下肢伸展,髋关节 中立位 下肢外观长 仰卧位,双下肢对 称伸展 大腿长 同上 小腿长 同上 足长 踝关节中立位
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桡骨茎突到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 到中指末端的距离 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 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脐到内踝的距离
第一节 测量标志点 颅区体表标志 胸部体表标志 腹壁体表标志 骨盆体表标志 上肢体表标志 下肢体表标志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颅区体表标志
1 头顶点 顶骨后方的最凸隆点,也称顶结节。 2 眉弓 在眉毛下方,为一条状骨性隆起。 3 颧骨 位于外耳道开口前方的水平线上。 4 乳突 在耳垂后方,为一圆锥形隆起。 5 枕外隆突 枕骨外面的隆起
1.大腿残端左右径测量
2.小腿残端左右径测量 3.大腿残端前后径测量 4.小腿残端前后径测量
脂肪厚度的测量
测量脂肪厚度,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多少,评价人体组 成的比例。 确定人体体型,(肥胖型、肌肉型、消瘦型),用所 测皮脂的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厚度。 还可以观察和判断健身减肥的效果。
测量方法
上臂部 :右上臂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即肱三头肌 肌腹部位。 背部: 右肩胛下角下方5cm处。 腹部 :右腹部脐旁1cm处。
人体姿势的评定
姿势观察包括头颈、肩胛骨、脊柱、髋关节、骨盆、膝关 节、足。
通常采用铅垂线法
后面观
检查方法与内容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2.观察内容:
正面观
正常所见
检查方法与内容
侧面观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2.观察内容
小
结
形态学的测量包括面很多,我们要掌握各种指标和测量方 法,适应症,注意事项,并能根据结果判断损伤情况和康 复进展,为动态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提供依 据。
腹壁体表标志
骨盆体表标志
耻骨联合 耻骨结节,髂嵴 髂前上棘,骶骨和尾骨 男性在阴囊根部后方可触及耻骨下缘和耻骨弓
上肢体表标志
肩部 锁骨全长,肩胛冈.
上肢近端顶部
外侧部
肩峰.
三角肌
上臂前面
上臂下端两侧 腕部两侧 手掌两侧
肱二头肌
肱骨内外上髁和鹰嘴 桡骨和尺骨茎突 大小鱼际肌.
下肢体表标志
前为髂前上嵴,后为髂后上嵴. 大腿后上方为股骨大转子 膝部可触到髌骨,股骨内外上髁和胫骨粗隆,腓骨小头. 踝关节可以摸到内外踝 足部最末端是跟骨点,最前端为足尖
下肢长度
下肢长度的测量包括真性长度和外观长度的测量。 有下肢不等长时,应进行真性长度的测量。
1.如果肢体短的一侧膝关节低 提示腿的长度差异是由于胫骨缩短所至。
2.肢体短的一侧膝关节低并且较另一侧靠后 提示是由于股骨长度变短所至。
四肢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上肢长 测量体位 坐位或立位上肢在体 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伸展,前臂旋后,腕 关节中立位 同上 同上 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大于28kg/m2为肥胖。
躯干周径测量
胸围:腋窝高、乳头高、剑突高 小儿取平乳晕下缘肩胛骨下角水平的 周径。 腹围:男性腹围大于85cm提示肥 胖, 女性腹围大于80cm 即为肥胖. 臀围: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 最粗的部分.
四肢周径
测量部位 上臂最大周径 (肘伸展位) 上臂最大周径 (肘屈曲位) 前臂最大周径 前臂最小周径 大腿周径
小腿残端
坐位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测量部位 上臂残端长 前臂残端长 大腿残端长 小腿残端长 测量体位 站和坐位 同上 站立位 坐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测量腋窝前缘至残端末端的距离 测量尺骨鹰嘴沿尺骨至残端末端的 距离 测量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至残 端末端的距离 测量髌韧带中央至残端末端的距离
残端左右径与前后径
第五章人体形态学测量
物理治疗教研室
目录
学习要点 定义 第一节 测量标志点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思考题
学习要点
1、掌握人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熟悉体表标志点 3、了解人体形态学测量的注意事项
定 义
人体形态学测量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指测定身体整体与局部的长度、周长、距离 和容积,内容包括身长、体重、坐高、胸围、腹 围、头围、指距、四肢长度和周径、皮下脂肪厚 度以及人体姿势等。
思考题
1、四肢周径的测量方法。 2、四肢长度的测量方法。 3、检测注意事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