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形态学测量

人体形态学测量

婴幼儿胸廓前后径与横径基本相同;青年期后 约为4:3
人体形态学测量
扁平胸:比值增大,常见于瘦弱型及慢性消耗 性疾病
桶状胸:比值减小,多见于肺气肿、支气管哮 喘
漏斗胸:胸骨下端内陷,胸骨剑突下陷最深, 形似漏斗,见于佝偻病及先天性胸廓异常等
不对称胸:胸廓两侧不对称,见于胸膜疾病、 胸椎结核、发育畸形等
前臂近端最大膨隆部位
同上
前臂远端最细部位
仰卧位,下肢稍外展,膝伸 展
同上
大腿中央部,髌骨上缘 及上5、10、15、 20cm处或臀横纹处
小腿最粗部位
同上
内外踝上方最细部位
人体形态学测量
四肢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取四肢左右对称自然伸展位,骨盆
无倾斜,准确解剖位置,作标记
人体形态学测量
髋关节中立位
股骨大转子到外踝
仰卧位,双下肢对称伸展
脐到内踝
同上
股骨大转子到膝外侧关节间 隙
同上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
踝关节中立位 人体形态学测量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
臂长:221cm 手长:21cm
人体形态学测量
指距
指两臂侧平举时左右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双上肢侧平举,
人体形态学测量
人体形态学测量
身高
测量方法:被测者赤足,足跟并拢,足尖分开 成60°角,以立正姿势背靠立柱站在身高计的 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躯干自然挺直,足跟、 骶骨部及双侧肩胛间与立柱保持接触
注意:头部摆正,但不必紧靠立柱,双眼平视 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处于同一水平
水平读数
人体形态学测量
正常参考值mm
男大于10.4肥胖 女大于17.5肥胖
肩岬下角
髂嵴上 股皮褶
在肩胛下角2cm处向外下45°捏起皮脂
在髂嵴上2cm处与腋中线交点处 受测者站立稍屈膝,在髋关节与膝关节 连线中点处
12.4 大于14肥胖
腹部皮褶 肚脐侧方2cm处
胸部皮褶 腋前线与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仅男性)
人体形态学测量
男大于15小于5 女大于20小于12
人体形态学测量
测量方法
自然站立,测试者用拇 食指捏起被测试者的皮 肤和皮下脂肪(通常两 指指距2~3cm ),皮 褶厚度计垂直置于捏起 的皮脂下1cm保持2秒后 读数。一般测量三次取 平均值,单位为mm
人体形态学测量
测量部位
测量点
肱三头肌 上臂后面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处
肱二头肌 上臂前面与肱三头肌部位相同水平
测量方法:用测径规测量双侧肩峰之间距离
人体形态学测量
骨盆宽
指两侧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反映骨盆的发育, 骨盆过宽对很多运动项目不利
测量方法:测径规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距离
人体形态学测量
四肢周径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皮尺与四肢长轴垂直,皮尺松紧以
皮尺在皮肤上可稍移动为宜,每隔5cm测量一 次
女性 17% 17-22% 22-25% 25-29% 29-35% ﹥35%
人体形态学测量
男性 10% 10-15% 15-18% 18-20% 20-25% ﹥25%
躯干与四肢周径测量
人体形态学测量
胸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 位,上肢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部位:腋窝高、乳 头高、剑突高
胸廓扩张度:深呼气与 深吸气的胸围之差(正 常成人剑突处胸廓扩张 差6~8cm,经常锻炼者 可达8~10cm)
掌心朝前,五指并拢 测量工具:长钢尺
人体形态学测量
手足间距
又称站立摸高,高举右上肢,身体右侧贴墙站 立,测量右手中指尖摸墙的高度
人体形态学测量
胸廓形状
前后径测量:前点位于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 水平和前正中线交点;后点为前点同一水平棘 突处
横径测量:与前后径同一平面的胸廓两侧最宽 处之间的距离
四肢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上肢长
上臂长 前臂长 手长
下肢真性长
下肢外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足长
测量体位
测量点
坐位或立位,上肢体侧自然下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 垂,肘伸展,前臂旋后,腕中 立位
同上
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
同上
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手指伸展位
桡骨茎突到与尺骨茎突连线 到中指末端
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髂前上棘到内踝
人体形态学测量
四肢周径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上臂最大周径 (肘伸展位) 上臂最大周径 (肘屈曲位) 前臂最大周径 前臂最小周径 大腿周径
小腿最大周径 小腿最小周径
测量体位
测量点
上肢体侧自然下垂,肘伸展
肘关节用力屈曲(屈肘肌最 大收缩状态) 前臂体侧自然下垂
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 大膨隆部位(肌腹) 同上
女子身体密度=1.0764-0.00081X髂前上棘皮 褶-0.00088X肱三头肌皮褶
男子身体密度=1.1043-0.001327X大腿皮褶 -0.00131X肩胛下皮褶
体脂%=4.570/身体密度-4.142 体脂和体重的百分比表示身体成分
人体形态学测量
不同体型人体脂肪的范围
体型 运动员 偏瘦 正常 平均水平以上 脂肪过多 肥胖
测量工具:杠杆秤或弹簧秤;使用前注意校准
人体形态学测量
BMI (body mass index)
分级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
BMI(kg/m2) 危险度
18.5~23.9
平均水平
24.0~27.9
增高
≥28.0
严重增高
人体形态学测量
脂肪厚度测量
测量目的:了解皮下脂肪多少,判断人体的肥 瘦,身体成分的组成部分,确定体型(肌肉型、 肥胖型、消瘦型)
坐高
坐高:坐位时头顶至坐凳面的垂直距离;反映 躯干长短的指标;坐高和身高比例关系来评价 体型
测量方法: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骶部、 双侧肩胛及头部的位置姿势要求同测身高;两 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上肢自然下垂,不 得支撑于坐板上,双足平踏于底坐
人体形态学测量
体重
指身体的净重,儿童少年时期的体重随年龄而 增加;体重可以反映身体的营养状况
人体形态学测量
鸡胸
鸡胸:前后径大, 前后径与横径比小 于1,胸骨明显向前 方突出,见于佝偻 病
人体形态学测量
腹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 双脚分开25-30cm, 上肢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部位:第十二肋 骨下缘和髂前上棘连 线的中点
人体形态学测量
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双 侧上肢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部位:股骨大转子 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 部最粗部位
人体形态学测量
肩宽
指两侧肩峰之间距离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