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15
信息的度量
例如硬币下落可能有正反两种状态,出现这两种状态 的概率都是1/2,即: P(Xi) = 0.5 这时,H(X) = -[P(X1)log2 P(X1)+ P(X2)log2 P(X2)]=-(-0.5-0.5)=1比特。 同理可得,投掷均匀正六面体骰子的H(X)=2.6比特。
16
信息的度量
33
2.1.2 信息资源
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 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 信息资源是由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的新概念
34
相对于其他非资源型信息,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 显的特征: 智能性 有限性 不均衡性 整体性
19
信息的价值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 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索取一份经济情报,或者利用大型数据 库查阅文献所付费用是信息价值的部分体现。 信息之所以对决策者有用,在于它能够减少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相对 信息成本而言,信息价值的确定要复杂的多,一般是用信息的“净效益” 来衡量
12
信息的度量
现在某甲到1000人的学校去找某乙,这时,在某甲的头脑中,某乙 所处的可能性空间是该学校的1000人。当传达室告诉他:“这个人 是管理系的”,而管理系有100人,那么,他获得的信息为 100/1000=1/10,也就是可能性空间缩小到原来的1/10。
通常,我们不直接用1/10来表示信息量,而用1/10的负对数来表示, 即-logl/10= logl0。 如果管理系的人告诉他,某乙在管理信息系统教研室,那么他获得了 第二个信息。假定管理信息系统教研室共有10位老师,则第二个信 息的确定性又缩小到原来的100/1000╳10/100=10/1000。 显然:-log(l00/1000)+(-logl0/100)=-log(l0/1000)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信息的概念、信息的量、质和价值; 管理信息的特点、处理的内容与要求; 管理系统的信息模型、信息资源的内涵; 系统的概念与一般模型、系统方法、系统集成的概念; 了解信息的性质与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者的任务; 信息资源的特征、分类及与生产力的关系; 系统的特性、分类及系统性能的评价; 系统集成的特点、原则、方法与策略。
管理级
信息+决策规则 汇总数据
管理决策
执行级
信息+决策规则
执行人员决策
8
2.信息的性质
事实性 等级性
管 理 层 次
高层管理 确立目标/面向外部 中层管理 分配资源/执行计划/实现目标 底层管理 负责监督日常业务活动
Implications 信息 范围 不确定 高层 信息 加工 频率 寿命 来源 方法 精度 保密 要求 外部 灵活 低 高
信息的存储
在信息存储方面应考虑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等问题,以保证信 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使用方便。
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传输形成信息流
信息的提供
按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各种形式,将信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
32
7. 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
及时 准确 适用 经济
数据处理
信息 销售员:张爱国 销售员:张爱国 销售区域:西部地区 销售区域:西部地区 本期销售量: 本期销售量: 147 单元 = ¥ 147 , 000 147 单元 = ¥ 147 , 000
7
数据处理
与原料和产品的概念相似,一个系统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原 料。那么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
4.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29
5. 管理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1. 管理信息的特点:
原始数据来源的广泛性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信息量大 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信息的不一致性
30
5
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信息可以定义如下: 在企业管理中,常将管理信息定义为:经过加工处 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而数据是 记录下来的事实。
管理信息来源于数据,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产物。
6
原材料
生产过程
产成品
数据 ¥ 35 , 000 个单元 ¥ 35 , 000 12 12 个单元 ¥ 12 , 000 ¥ 12 , 000 张爱国 张爱国 ¥ 100 , 000 单元 ¥ 100 , 000 1个单元
26
表2-1 三种方案的收益矩阵
市场 情况 G1 好 0.3 6000 12000 G2 中 0.5 6000 12000 G3 差 0.2 6000 3000 期望收益EMV (元)
运输 方案
a1 6000 a2 12000
0.3╳6000+0.5╳6000+0.2╳6000=6000 0.3╳12000+0.5╳12000+0.2╳3000=10200
P = Pmax - Pi
Pmax——最好方案的收益;
Pi ——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
23
比较合理的是用几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代替Pi,再书写 严格一些:
P = Max[P1,P2…,Pn] – ∑ 1 Pi
n i=1
n
如果不是在多个方案中选一个,而是直接利用信息和 模型选得最优方案,那么上式应为: n P = Popt –∑ 1 Pi n i=1 Popt——最优方案的收益。
24
值不值得收集信息,或值不值得使用新的信息系 统,要用“全情报价值”来衡量。所谓全情报价值是 指获得全部情报,对客观环境完全了解,得到最优决 策,与不收集情报所得最好收益之差。
25
某个体户由外地向北京运菜,如北京市场好,可卖 出3车;如市场为中可卖2车;如市场差,只能卖1车。 每车6000千克,每千克赚1元。如超过以上市场情况 多运,则多运的部分要便宜处理,每千克损失5角钱。 按照以往的统计规律市场好的概率为0.3,中为0.5, 差为0.2,各种方案和各种情况的收益矩阵见表2-1。
a3 18000
18000
9000
0
0.3╳18000+0.5╳9000+0.2=9900
27
表中a1,a2,a3表示三种运输方案,即每天运6000千克, 12000千克或18000千克。 此式的第一项是,市场为好运 3 车;为中运 2 车;为差运 1 车。表中x表示每天均能得到该种情况下的最大收益,这样 卖一段时间的平均收益为: 0.3╳18000+0.5╳12000+0.2╳6000=12600( 元) 公式中第二项是按照期望收益EMV最大选择一种方案,以 此方案坚持一段时间,所得的平均收益即为10200元,故 EVPI = 12600 – 10200 = 2400(元) 28
4
1.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概念非常广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学科、领域、层次对 信息下不同的定义。但维纳和申农对信息的认识对后人思想产生 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维纳对信息的认识将对信息的研究引入 了哲学的范畴与高度。
对信息含义定义的认识历程
不同背景学者对信息的不同定义 信息定义的三个层面 哲学层面上的定义 信息同物质、能量是密不可分、紧密相关的
组 织 的 活 动
战略计划活动 战术活动 作业活动
确定
底层 内部 固定 高 低
9
2.信息的性质
可压缩性 扩散性 传输性 分享性 增殖性 转换性 滞后性
10
3.信息的量、质和价值
信息的度量 信息的质 信息的价值
11
信息的度量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 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 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 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量就等于零。 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
13
信息的度量
只要可能性范围缩小了,获得的信息量总是正的;如 果可能性范围没有变化,-logl=0,获得的信息量就 是零;如果可能性范围扩大了,信息量变为负值,人 们对这事件的认识就变得更模糊了。
14
信息的度量
信息量的单位叫比特(bit,是二进位制数字Binary digit的缩写)。 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 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单位制度下,信息量的定义 公式可写成: Xi ——第i个状态(总共有n个状态); P(Xi)——出现第i个状态的概率; H(X)——用以消除这个系统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 K ——系数,与不同的单位制有关。当为二进制 单位时,K=1。
20
信息的价值
信息价值的两种衡量方法: 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 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
21
按照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信息产品的价值,其方法 和计算其他一般产品价值的方法是一样的。即: V = P + C V—信息产品的价值; C—生产该信息所花成本; P—利润。
22
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 该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是在决策过程中用了该信息所增加的收 益减去获取信息所花费用。 这里所说的收益是如下意思:如果在设计选择方案时,由于用了信 息进行方案比较,在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比不用信息随便 选一个方案,两种方案所获经济效益的比较叫收益。
35
信息资源的内涵 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分类
信息资源与生产力
36
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的信息资源概念 广义的信息资源概念
37
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既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