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哪几个自然段讲“我有很多小伙伴”?(5~6 自然段)
9《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互相认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个有趣的故事,叫《枫树上的喜鹊》。 生读题,师板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读了几遍? 2、抢答:故事发生在哪里? 教学生字:渡口。生读。请生指渡口在哪儿?(渡口旁的枫树上) 教学渡船,渡河,摆渡。 三、学习第一段。
奇妙,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别人的梦,这是一个《彩色的梦》。
2.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这个梦为什么是彩色的?)接下来我
们来朗读课文,一起来找找答案吧。 1.填一填。
彩色的(
)
彩色的(
)
彩色的(
)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配乐,老师范读。学生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学习诗歌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彩色的梦是用彩色铅笔画出来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自由
回答)
2.出示第一小节。(指名朗读)
(1)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学生练习用“有的……有的……有
的……”说句子)
(2)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想一想:他们会聊些什么?“在
单韵母:
前鼻音:
后鼻音:
四、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看看这首诗有几节。
2.读完课文,你知道作者的“彩色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吗?
3.为什么说这个梦是彩色的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个彩色的梦是作者用彩色铅笔画出来的,他画了一个关于森林的彩色的
梦。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看看作者都用彩色铅笔画了什么吧。
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水果、季节 、紫葡萄、溪水)
(3)“紫葡萄的叮咛”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形旁表意的角度理解“叮
咛”二字)
(4)你现在能理解“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什么是“精灵”?
4.照样子,写句子。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1.小组合作学习课后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后鼻音的字:坪、囱、精、叮、咛
熟字加偏旁:坪、拉、精、叮、咛
猜字谜:一人一口酥(盒)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词语,指名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口头组词,巩固识记。 3.将下列汉字按要求分类。
①盒 ②坪 ③般 ④精
⑤咛 ⑥囱 ⑦拉 ⑧郁
1、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试着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编织”导入抓文眼 1、直接板书:编织。指名读,正音。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蜘蛛会编织什么?你的妈妈呢? 归纳:哦,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编织”两个字都是“纟”(偏旁加红),是因为 蛛网和毛衣都是用长长的丝线编织而成的。 2、教学“编织”两字,说说去了“纟”,右边的字认识吗?并在教学中提示学生,这两个字 是形声字。 3、指导写字。老师边引导边范写,在指导中让学生明白左右结构的字要写成左窄右宽。 4、学生按要求练写。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 过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趣的课文,文中的小朋友也会编织,他们会编织什么 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初读感知理文路 1、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反馈。(板书:沙滩上的童话)指名读课题。 2、沙滩上也能编织童话,多有趣啊!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地去读读它,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 同学,也可以查查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生再一次读课文后,老师提问:还有没有哪些字词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师生共同 解决。 4、出示一组词语:相约 垒起 城堡 补充 魔窟 轰塌 赞赏 (1)谁来展示一下(2)开火车读(3)齐读展示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么多词语学会了,现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 课文中,再一次轻轻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孩子们是怎样编织童话故事呢?把你的理解 在书上划一划。 三、品读感悟识童趣 (一)垒城堡 1、自由读课文,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 2、同桌之间先交流交流,向同桌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3、学生自由反馈,适时板书:垒 4、出示句子研读: 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1)自由读一读,把它读通顺。 (2)谁想站起来试试。 (3)学生读得好时,可以这样引导:你读得真好,你的读想告诉大家什么?读得不好时, 引导学生跟着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4)像他这样谁还会读? (5)你也来试试。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6)你能读吗?我发现“凶狠”这个词你读得特别标准,能给大家再读一遍吗?出示词卡: 凶狠,指名其他学生读一读 (7)教学“狠”字。①谁有好办法记住它。狼——狠,归纳识字方法:换偏旁、用熟字想 生字、猜迷语等。②谁能组组词。③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重点引导写好“反犬旁”。老
师可引导:反犬旁的背驼一点,因为狗、狼、狮等动物大多是四只脚弯腰走路的。教师边说 边范写。④学生模仿着写一写,速度快的同学可写两个。 (8)这么凶狠的魔王你喜欢吗?那就让我们用这样的语气再一次去读读这三句话。 (9)引读欣赏:一个小朋友讨厌的说:“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另一个小朋友接 着说:“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第三个小朋友听了着急的说:“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 呢?” 过渡:是啊,小伙伴着急了,公主在哭呢?同学们,这个童话故事又将怎样纺织下去呢?请 大家快速读读 8—16 小节。适时板书:抢 (二)救公主 1、谁来说说我们在沙滩上又编织出了什么?(8—16 小节哪一节都可以) 2、学生反馈中老师可适时评价:你读得真好!你读得还不够通顺,请再来一次吧!听得出, 你也成了沙滩上的一员了…… 3、理童话,出示: 哦,原来为了救公主,我们自己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用(挖地道的)方法,炸死了(魔 王),救出了(公主)。 4、引导学生用“开心、愉快”的心情读读这一句话。 过渡:公主得救了(板书:救),我们真高兴啊!那么,我们的童话又将编织到哪儿了呢? 请读读 20—24 小节,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三)公主是妈妈 1、请学生说说读后的发现。A、小伙伴在沙滩上玩得真开心。B、妈妈变成了公主…… 2、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公主呢?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从这个句子你还能读出什么? 四、小结升华话主题 是啊,平时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妈妈也许早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公主。同学们,沙滩上的 童话编织结束了吗?不,童话还有继续,在一个个童话中,我们编织出了快乐、童真、童趣 (板书),愿美丽的童话陪伴着我们开心度过每一天。 五、板书设计
垒
快乐 编
沙滩上的童话
救
童趣 织
抢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教学目标] 1.会认“屁、股”等 16 个生字,会写“屁、股”等 8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泡”。 2.体会想象中蕴含的童趣。 [教学重点] 1.能够用“一会儿”造句。
2.体会想象中蕴含的童趣。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白纸上跳蹦”写得多生动,他们会在白纸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真聪明,彩色铅笔们在白纸上画上了绿的草坪,红的野花,蓝的天空,这是多美的
画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第二小节)
(1)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2)天空蓝得透明是一种什么样子?(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4.彩色铅笔还画了什么?(出示第三小节)没错,还有葱郁的森林、雪松、小鸟、小屋、烟
一、图片导入
讨论有关虫子的话题,引入主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互相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小组学习情况。
(1)出示课件词语。
(2)指名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
(3)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4)组词学习多音字“泡”。 1.读一读,连一连。
尿
jìn
劲
shěn
婶
huàng
撞
niào
晃
zhuàng
2.给多音字组词。
泡 pāo( )( )
pào( )( )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教师提问:
哪几个自然段讲“当一只小虫子不好”?(1~2 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讲“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3~4 自然段)
囱和太阳。
(1)指名学生朗读。
(2)出示图片,理解“葱郁”一词。
(3)“雪松们拉着手”是什么意思?
(4)仿照句子说一说: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一个
般的
,又()又()
5.如果给你一把彩色的铅笔,你还想画上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6.同学们想画的东西可真不少,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还给大森林画上了什么吧。(出示
3.同桌互读,指导正音。
4.教师指导诗歌朗读的节奏。
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这两个句子都带有破折号,朗读时声音要拖长一些)
5.小组内练读,比赛读。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 ;
,红了;
大片的天空,
,
!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0.《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6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感悟字里行间给大 家的乐趣。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生活,敢于挑战。 2、增进孩子对文章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字的美。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