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五讲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五讲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潘纯琳概述⏹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因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浓厚。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于30年代产生,到40、50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即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

⏹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阶段。

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其中后两位属20世纪作家。

第一节狄更斯⏹一、狄更斯的生平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前期和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被称为伟大的幽默家和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

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温厚的幽默⏹出身下层⏹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一个小职员。

狄更斯10岁时,由于父亲调任,全家迁往伦敦,从此,狄更斯就与伦敦有了斩不断的关系。

⏹童工经历⏹狄更斯只上了几年的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了社会。

后来在报社担任采访记者,熟悉了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

⏹他一生刻苦写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晚年他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因为他既是一个速写能手,也是一个知名的朗诵表演艺术家。

但繁重的脑力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使他的健康受到损害。

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中。

⏹诗人角⏹举世闻名的伦敦“诗人角”位于泰晤士河畔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它是英国文豪们长眠之所。

⏹最早入葬该“角”的是《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英国诗歌之父”乔叟。

后来英国诗人约翰逊、布朗宁、丁尼生,小说家狄更斯、哈代等也葬于此地,以示对乔叟的仰慕和追随。

以后,这块墓地遂得“诗人角”(西俗泛称文学家为诗人)的美称。

⏹朗费罗是第一个埋入诗人角的美国诗人。

还有劳伦斯和亨利•詹姆斯。

⏹Catherine Hogarth狄更斯故居(伦敦)狄更斯故居(伦敦)⏹狄更斯使用过的文具⏹《狄更斯的梦》巴斯作⏹二、狄更斯的创作⏹狄更斯他一生刻苦写作,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一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1、狄更斯的早期创作《博慈杂记》(《博兹特写集》)(1836—1837)《匹克威克外传》(T h e P i c k w i c k P a p e r s,1836-1837)《尼古拉斯·尼克尔贝》(N i c h o l a s N i c k l e b y,1837-1838)《奥利佛·特维斯特》(O l i v e r T w i s t,1837-1839)《老古玩店》(T h e O l d C u r i o s i t y S h o p,1840-1841)《巴纳比·拉奇》(B a r n a b y R u d g e,1841)⏹(1)《博慈杂记》(《博兹特写集》)(1836—1837)⏹第一部作品,描写伦敦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生活,显示了幽默和写作才能,⏹(2)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的俱乐部的三位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到英国各地漫游。

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这正适合以分期连载的形式发表。

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发表形式决定作品的某些艺术特征。

这也表明《匹克威克外传》的创作还深受英国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影响。

⏹《匹克威克外传》的情节大体上有四条线索:房东巴德尔太太状告匹克威克毁弃婚约;山姆·维勒的父亲同骗吃喝的伪善牧师史得金斯的纷争;俱乐部几位成员的爱情故事;匹克威克和山姆·维勒主仆同流氓金格尔的冲突。

全书以最后一条线索贯穿始终,金格尔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最后改邪归正,形象地宣扬善良战胜邪恶的道德信条。

⏹在默片时代就有人试图把《匹克威克外传》搬上银幕,但都末成功。

1954年一部由诺依尔·兰格里编剧和执导的《匹克威克先生外传》电影历经二年的筹划和摄制终于完成。

欧洲电影界把这部英国电影誉为“世界银幕上的宝珠”这部被公认的很难改编的小说最终拍摄成功。

电影基本上保留了原著情节的生动和诙谐,有五十多位著名喜剧演员参加演出,他们具有传统英国幽默风格的喜剧演技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3)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奥列佛·特维斯特》⏹早期代表作:《奥立弗》(1838)⏹《奥立弗》(也译作《雾都孤儿》)是他的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

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立弗的遭遇揭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边的生活画面。

奥立弗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亡伦敦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

狄更斯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

⏹《雾都孤儿》)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搬上银幕。

英国1948年出品的电影《雾都孤儿》是由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编导的,电影忠实于原著。

值得提及的是导演在片中充分发挥了电影摄影的表现力,由于作品有一大部分情节是通过一个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一个复杂、混乱的环境和社会,因此影片常用灯光和阴影在人脸上的强烈效果来表现一种神秘与幻想的色彩。

⏹英国1968年出品由卡洛尔·里德执导的电影《奥立弗》首次采用了70毫米胶片将狄更斯这部作品拍成彩色宽银幕电影。

他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这一题材“形成了一部充满英国气息的音乐巨片”。

这部影片获得1969年第四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配乐5项金像奖。

⏹歌舞片《奥利佛》:教唆偷钱袋⏹艺术描写:“再添一点儿”⏹歌舞片《奥利佛》:“再添一点”⏹(4)《老古玩店》⏹早期创作总结涉及重要的社会问题;相信善恶有报,恶有恶报;好心的资产者;大团圆结局;未摆脱流浪汉小说的模式;幽默与讽刺。

⏹2、狄更斯的中期创作《马丁·朱述尔维特》M a r t i n C h u z z l e w i t(1843-1844)《董贝父子》D o m b e y a n d S o n(1846-1848)《大卫·科波菲尔》D a v i d C o p p e r f i e l d(1849-1850)⏹《圣诞欢歌》⏹中期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1850)⏹《大卫·科波菲尔》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其成就超过他所有的作品。

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和腐败及议会对人民的欺压。

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的同情。

狄更斯希望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狄更斯的一贯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的中期创作总结⏹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金钱与虚伪(这时期作品的重要主题)m o n e y a n d h y p o c r i s y ⏹人道主义的加强;F o r e n c e⏹悔改的资产者;D o m b e y⏹人物塑造的成熟;D o m b e y⏹讽刺的力量。

P i c k s n i f f a n d J o n a s⏹小说结构严谨,克服了流浪汉小说的缺陷。

⏹3、狄更斯的后期创作《荒凉山庄》Bleak House (1852-1853)《艰难时世》Hard Times (1854)《小杜丽》Little Dorritt (1855-1857)《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 (1859)《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1860-1861)《我们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 (1864-1865)《埃德温‧德鲁德秘事》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unfinished, 1870).⏹后期代表作《远大前程》⏹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根据《远大前程》(1861)编导了电影《孤星血泪》(1947),影片在艺术处理上极具特色,注重使用完整的画面构图与透视感来营造戏剧效果和时代气氛,这部忠实再现了狄更斯原著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影片获1948年第20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摄影两项金像奖。

⏹电影改编《远大前程》:孤儿和逃犯⏹狄更斯的后期创作⏹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寓意深刻的象征)⏹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自传,历史,现实,寓言)⏹忧郁感伤代替了早期的诙谐幽默。

⏹情节紧张富有戏剧性。

⏹《狄更斯作品三百图》/狄更斯著,张炜改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9月版书中选取狄更斯《戴维·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董贝父子》、《老古玩店》、《小杜丽》等10部作品,撷取英文原版中300余幅精美插图,配以简明文字,连缀成一组组再现英国十九世纪各个社会生活层面与各色人物形象的风俗长卷,较之阅读汉译文本,更添形象直观而赏心悦目的神韵,实为鲁迅油印《死魂灵一百图》之后最有份量的图版名著。

书中插图印刷非常精美,其作者如克鲁克香克、约翰·利奇、哈·布郎(笔名菲兹)等均为狄更斯指定的英国著名画家,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对画作介绍比较少,不过亦是瑕不掩瑜。

⏹三、狄更斯与伦敦⏹狄更斯的伦敦(Dickens‟s London)究竟是何番模样呢?英国学者亚历山大·威尔士的《狄更斯的城市》[1]一书中有着详细的描绘。

⏹[1] Alexander Welsh. The City of Dicke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而当代英格兰小说家,狄更斯研究专家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 1949-)的《狄更斯的伦敦》[2]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直观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