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环境法基本原则
含义:指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或者体现的、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适用于环境保护法一切领域的基本指导方针或者基本准则。
它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法中,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基本内容: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
(一)概念:狭义:指在环境保护管理活动中应当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加以考虑
广义: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要把生态和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
(二)内容和实施:
1.首先体现在观念的确立上。
体现在环保法总则规定的立法目的、基本国策、环境义务、政府环境责任上。
2.其次体现在环境管理上:环保统一监督管理、纳入规划、制定环境标准
3.最后体现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制度上,如: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公益诉讼等。
*第二十九条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三十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二:预防为主原则
一)概念(32页)
(二)意义
1、现代环境保护的灵魂。
由污染后的消极治理变为事前的积极防治。
2、最大限度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效率
(三)实施
建立以预防为主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四)预防为主原则确立的必要性
是由环境问题的特点决定的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一旦出现就难以消除与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性。
治理成本高昂,往往要投入巨额资金
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危害具有缓释性,具有难以预见性和不确定性,加之科学技术的局限,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后果难以及时发现。
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后果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大,一些疾病难以发现和治疗。
三、综合治理原则
(一)概念
是指法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通过行政的、市场的和自治的等各种机制和手段,积极有效地治理环境问题。
它是协商民主与公共治理理念在环保法中的体现。
(二)内容和实施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国家负责、企业积极、个人自觉
2、治理途径的多样性:行政管理、市场手段、经济政策
3、治理机制的综合性:政府、环保部门、财政、教育、农业、公安、监察机关、任免机关、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的环保职责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四、公众参与原则
(一)概念
亦称为环境民主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法通过各种法定的形式和途径确立公众在参与环境管理与保护中的资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
(二)内容和实施
包括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环保法第五章规定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1、环境知情权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2、诉讼权利。
司法救济权(环境权益侵害、公众知情权、决策权)
环境公益诉讼权利
3、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必须公开环境信息,及时发布环境违法企业名单。
4、排污单位必须公开自身环境信息、环评报告书全文公开。
5、鼓励和保护公民举报环境违法
6、环境行政听证权
(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
1、环境保护部专门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做出规定,于201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2、主要内容:
*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12369”环保举报热线、政府网站等途径,。
*环保部门要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及时调查情况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并鼓励设立有奖举报专项资金。
*环保部门可以对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行为予以支持,可以通过项目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五、损害担责原则
(一)概念:是指任何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损害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内容和实施
1、污染者付费:
(1)含义: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应由排污者承担,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2)此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普遍承认,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80年代确立此原则。
(3)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
2、利用者补偿: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
补偿内容:
环境资源有偿使用
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补偿
3、开发者保护,亦称谁开发谁保护,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即同时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
内容:
开发过程中的维护和开发后的整治,力求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破坏者恢复,亦称谁破坏谁恢复,指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须承担将受到破坏的环境资源予以恢复和整治的法律责任。
作业: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如何做到既保护环境又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