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染织纹样认知复习提纲

中外染织纹样认知复习提纲

《中外染织纹样认知》复习提纲1、古代埃及纺织品图案特征:平面的装饰技艺,强调精神上的作用。

静穆、庄严,形象饱满;用色浑厚,多用黄色、桔色、不同的绿色;几何形和几何体的运用蕴含着现代审美意识和工艺要素。

生命树纹样存在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罗马等文明发源地。

前印加织物的图案特征:1.动物的多样性 2.几何图案,极度直线化的形象3.人与动物的结合4.无植物纹样 5.黑白图案4、拜占庭染织纹样的特征拜占庭即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拜占庭艺术的本质是基督教艺术,是宗教艺术。

拜占庭丝绸织物大多为教堂宗教仪式所用。

开始丝绸以波斯为中转站从中国进口,后来发展成为丝绸工业中心。

拜占庭时代的服装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褶之美,造型变得呆板、僵硬。

6世纪中叶以前,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着频繁的交流,进口了大量中国丝绸。

随着染织业的不断发达,从而产生了珍贵华美绣着花纹的丝织品,这更加增添纺织品的绚丽色彩,出现了服饰衣料丰瞻华美、几近奢华的特点。

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5、从总体上说,西方有三大徽章: 1、英国狮子徽章:英国王室徽章。

2、法国百合徽章:法兰西王室徽章。

3、拜占庭徽章:最早拜占庭帝国作为军旗用,其后在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波兰诸国流行,现在美国的国徽图案就是白头鹫。

6、伊斯兰帝国的文化和艺术在保存其原有的美的形态的同时也产生了“埃及式的伊斯兰”、“西班牙式的伊斯兰”、“摩洛哥式的伊斯兰”等各形态的艺术样式。

7、伊斯兰织物中织入古兰经经文或祝福词语。

古兰经戒律规定,只有阿拉伸参与创造万物,人类不准描绘动物,因此伊斯兰织物图案中没有动物形象。

伊斯兰图案特有的八角形、六角形几何图形和编带纹。

8、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移居意大利。

一批批拜占庭学者携带古希腊手稿、拉丁文手抄本以及古希腊的艺术珍品陆续来到意大利,在那里开办学校,讲授古希腊的哲学、历史和文学。

一时间在意大利形成一股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

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以研究古代文化为借口,首先在思想上展开了对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斗争,这就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世界观得到了尊重。

9、威尼斯染织图案具有安静沉稳的神韵,构图弥漫着哥特精神。

10、壁毯的诞生和发展:壁毯也称壁挂,用织锦法织造。

壁毯的经线用结实的麻或棉线,纬线用粗毛色线。

壁毯的作用:防潮、防寒和保暖、美化、房间的隔断。

壁毯的主要题材:基督教圣经故事、传说,悠闲的贵族生活最常见的题材,自然风光最常见的题材,战争画卷、劳动场景、希腊罗马神话、历史、文学主题性内容、以幻兽为主题内容。

11、巴洛克纹样的特征(1)首先是它豪华的特色。

巴洛克艺术虽是为宗教服务的,有强烈的宗教特色,同时又有浓厚的享乐主义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和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非常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12、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纹样区别: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以取得平衡统为第一要素,以调和为服装美的标准,而巴洛克服饰则不考虑服饰统一调和的效果,各种装饰只为装饰而装饰,主要以“自我表现”为其特征。

如果要说统一的标准,那就是豪华、繁琐、耀眼夺目、任意过分地进行装饰。

13、勇气的象征是刀剑,知识的象征是月桂,门第的象征是花边。

花边是起源于欧洲的纺织品,其设计之精美、优雅、华丽和巧妙科可称为艺术品。

14、洛可可纹样与中国风格的关系“洛可可”()是从法语转化而来,原意是“贝壳装饰”或“岩状装饰”。

它起初是指建筑和室内陈设中的一种装饰风格,后来泛指18世纪路易十五时期流行于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一种艺术风格。

洛可可纹样由于充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情调,以致有人将它称为“中国纹样”。

洛可可艺术是一种高度技巧性的装饰艺术,表现为纤巧,华丽和精美,多采用S形,C形和漩涡形的曲线。

表现在印花图案,洛可可纹样采用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

当时主要采用“蔷薇”和“兰花”,而且蔷薇用得更多一些。

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就像中国的折枝花卉。

有时配上各种鸟类纹样。

这种纹样图案明显受中国花鸟画的影响。

洛可可风格追求视觉快感和舒适实用,曾在欧洲风靡一时,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直至今日,我们在日常家用纺织品中仍可看到洛可可艺术的影子。

花卉形象成为绘画的主体形象,是从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桑德罗. 波提切利的绘画—《春》开始的。

这种花卉形象在很久以后,被欧洲艺术家所继承,花卉作为主题形象出现在欧洲的绘画和染织艺术中。

罗可可式样在设计中可以归纳为曲线趣味、非对称法则、色彩艳丽等特征。

18世纪罗可可样式与豪华繁琐的巴洛克样式不同,它作为华丽优雅的宫廷样式典范使装饰艺术进入新的时代。

罗可可样式是女性的轻松的、曲线式的装饰样式,特别是岩窟贝壳工艺以不对称、不匀整的曲线为主要装饰手段。

优雅华丽的花卉装饰样式从此诞生,以至发展成独特的罗可可文化。

中国题材与罗可可样式贝壳曲线纹样相结合,浑然一体,最终发展成幻想式的“中国风格”的装饰世界。

“中国风”不是中国图案,而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元素组成的图案,具有矛盾、冲突甚至不伦不类的特点,带有西方猎奇心理和自我的想象。

18、朱伊印花布的产生朱伊图案是法国传统印花布图案,以动物,植物,器物等构成的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神话传说,人物事件等连续的循环图案。

朱伊图案源于18世纪晚期,德籍年轻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奥贝尔康普在巴黎郊外的朱伊小镇开设印染厂,产生本色棉或麻布行木板及铜版的印花案面料,流行于当年的宫廷内外,并受到路易十六的“王室厂家”的嘉奖。

被称赞为“在印花图案历史上熠熠闪光。

朱伊图案层次分明,造型逼真,形象繁多,刻画精细,并以正向图形表现,是最具有绘画情节感的面料图案之一。

色调以单色为特色,最常用的有深蓝,深红,深绿,深米色,分别印在本色匹布上形成图案,统一的套色和手法使复杂的图形设计极具协调感,形色间呈现出人间古朴而浪漫的气息,是绘画艺术和实用艺术结合的艺术典范。

19、佩兹利纹样简介: 佩兹利涡旋纹是一种以涡旋纹组成泪珠形或者松果形图案的花呢布。

她的设计理念源自一条从印度买回来的方形披巾。

这座城镇在19世纪成为印染棉布和羊毛布的主要产地,曾经是世界最大的棉线产地。

纹样特征:1,菩提树叶 2,无花果截面 3,生命树 4,松果截面 5,水滴状 6,椰枣状 7,火焰状 8,杏仁状装饰特征:细线,重视细节。

点,线条摆动疏密对比大。

牙齿状的边缘是常用的装饰演变过程:1,印度克什米尔纹样(佩兹利纹原型)2,欧洲模仿(克什米尔纹样+写实花卉)3,英国模仿(佩兹利围巾形成)起源:(1)由于佩兹利图案很早就在西亚和欧洲流行,因此,国外许多专家认为其起源于土耳其。

(2)有的书中提到由叶形变化而产生的“松果形花纹”,是古代巴比伦时代出现的装饰纹样。

“巴比伦人认为松树长出的果实象征着会给人们带来住房、衣服和食物,象征着丰收,所以将松树尊崇为生命之树”。

而松果纹样就是佩兹利纹的雏形。

(3)有人认为佩兹利纹样起源于印度对生命之树的信仰,而圣树菩提叶子的形状就与佩兹利纹造型极为相似。

(4)佩兹利纹发祥于克什米尔。

人们以克什米尔当地出产的“巴旦杏”果树的内核为造型,创造出形似松果状的图案,因此又被称为“巴旦姆纹样”。

不管这种形似松果状的纹样到底起源于何处何物,其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与克什米尔披肩密不可分。

佩兹利纹寓意吉祥美好,绵延不断,具有细腻、繁复、华美的艺术特征,成为世界性图案。

20、新艺术染织纹样的兴起新艺术一词来源于1895年巴黎美术商莎穆尔宾给一间东方古董店起的名字。

由于19世纪末的欧洲由于工业革命的机械化生产,导致“无数个,划一性“为美的至高标准,这成为窒息艺术的枷锁,人们掀起了对”美“的憧憬与探索,也就是艺术家们充溢着一种追求新的艺术的急躁情绪,这一名称正好表达了她们的渴望心情。

而新艺术样式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不仅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因为在”复活装饰性”这一实用美术领域中蓬勃兴盛起来。

新艺术的特征是象征生物形象、具有不对称线条的艺术。

纹样中具有又细又长、弯弯曲曲的线条,这种线条不像是罗可可式匀整流利的线,而是象征生物的、自由奔放的、使人感到好像隐喻什么的奇形怪状的线。

21、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主要在于一是设计的服务对象,二是设计中装饰与实用的关系。

强调设计服务大众,强调设计的实用功能,这实际上是民主设计思想的体现。

22、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是在1925年巴黎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产生的,它是指从19世纪末开始的艺术价值观的大动荡、大变化而产生的集世界民族艺术之大成的艺术形态。

装饰艺术浪潮是以从新艺术向包豪斯过渡的艺术改革为纵轴,以当时艺术之都巴黎云集的俄罗斯、非洲、美国、日本等民族艺术形态为横轴所产生的各类艺术的综合形态。

23、中国商周纹样:商周时期纹样主要是由直线和折线组成的对称型规矩花纹,呈现出我国最早斯纹样简约古朴的时代风貌。

商周时期的纹样颜色主要是以赤、黄、青、黑、白等五种颜色相互搭配组合而成的。

24、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纹样风格春秋战国时期的织锦纹样由于织造工艺的限制,尚处于相对静止的对称状态,而这一时期的刺绣纹样则呈现出自由奔放,色彩缤纷,龙飞凤舞的生动景象.刺绣图案多为龙凤纹、鸟兽纹、云纹、花叶纹等。

纹样造型由变形转变为写实,在自然形象中加入理性的精神。

轮廓结构由以直线为主转变为以曲线为主,对称、几何骨格仍继续运用。

题材除传统的动物纹、几何纹以外,增加了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穿枝花草、藤蔓纹等新时代内容。

25、秦汉时期的重要染织纹样云气文、鸟兽纹、花卉纹、文字纹、几何纹、四神纹等26、唐代的染织纹样在艺术上的特点(1)丰富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

起初仍是几何纹仍占相当数量,但到了盛唐时植物题材的运用迅速增加,种类急剧扩大,小簇花和小朵散搭花特别多,组织比较活泼生动,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严谨的气氛,令人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到了晚唐出现了许多新鲜壮丽的纹样,如缠枝花,大宝相花等。

(2)造型肥硕丰满唐代的造型艺术崇尚肥壮。

人物形象是丰肌肥体无纤细柔弱之态,同样动植物也是一样,在植物形象上喜好圆形,呈现花繁叶茂,茁壮生长的势态。

除了将植物花样经艺术组合层层辐射、不胜丰满的形象外,在纹样造型上,肥硕还指用各种花草密集组合形成的层次众多的繁丽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