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3年中考2年模拟》泰安语文阶段检测卷语文模拟试题(一)

2020版《3年中考2年模拟》泰安语文阶段检测卷语文模拟试题(一)

语文模拟试题(一)(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B.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sì)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bìn)临绝望的边缘。

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xié)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D.鲁迅先生出书的校.(jiào)样,都用来揩.(kāi)桌子,或做什么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D.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浑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B.设计者和匠师们随机应变....,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B.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C.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D.新中国成立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B.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C.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D.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地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的故事。

B.《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代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3 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宋史》合称“前四史”。

D.老舍,原名舒庆春, 北京满族人。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 ),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 ),严肃,也不缺乏(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④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⑤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7.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靠拢晕圈朴质温柔B.靠拢晕圈朴素温和C.靠拢光晕朴质温和D.靠拢晕圈朴质温和8.下列各选项不属于第③段中白杨的象征意义的一项是( )A.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B.坚强不屈的守卫家乡的哨兵。

C.争先恐后,不甘落后的精神。

D.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9.对第③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先扬后抑做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做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做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做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0.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尾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抒发了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的愤恨、鄙弃之情。

B.本文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赞美人。

C.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

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

D.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一食/或尽粟一石C.其真/不知马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策之不以.其道河曲智叟亡以.应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足肤皲裂而.不知D.其.真不知马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却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B.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而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C.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哪里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D.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1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文中描写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作用: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抒发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四、(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5—16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复职。

D.“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1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

B.“亲射虎,看孙郎”表达词人渴望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言辞间充满对孙权的敬佩之情。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五、(17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7分,每小题1分)(1)马上相逢无纸笔, 。

(2) ,自缘身在最高层。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4) ,禅房花木深。

(5) ,亲射虎,看孙郎。

(6)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5分)请从“时间春天希望力量生机”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60个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