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临武至广东连州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南临武至广东连州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概述1.1项目背景拟建项目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边境,是湖南省南大门、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

改革开放30年来,郴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在我国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两型社会的新时期,作为未来的大城市,郴州的城市总体规划贯彻“大郴州”的理念。

根据《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建立快速、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从宏观层面规划大郴州的公路和城市道路系统,提高路网等级,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结构,衔接好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由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部分三级公路构成的“八纵八横八联”为主骨架,连接相关县乡公路,共同组成的一个快速安全、内外畅通的公路运输网络。

1.2编制依据1、《湖南省公路网规划(1991年-2020年)》(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国家“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3、部颁《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4、部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5、《郴州市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6、《临武县“十二•五”路网布局规划》;7、《郴州市统计年鉴》、《临武县统计年鉴》;8、《郴州市市志》、《临武县县志》;9、《临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湖南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2~2020)年》、《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10、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11、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湖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2~2020)》;12、《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10.04);1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4、国家有关政策和交通部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15、临武县交通局《S354临武县城至叉江口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函》;16、蓝山县交通局与临武县交通局关于S354线对接的相关函件。

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2.1 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状况2.1.1郴州市总体社会经济现状据统计,近三年新引进郴州的转移企业达近千家,新建标准厂房620万平方米,出租率95%以上;3年实际利用外资16.22亿美元,到位内资563.99亿元,分别是前3年的1.64倍和1.53倍;外贸进出口总额30.7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7.8亿美元,分别是前3年的2.3倍和5.2倍;外派劳务5380人,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0.71亿美元,分别是前3年的1.8倍和4.4倍。

“十一五”时期,郴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五”期末基础上翻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3倍;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增长1.5倍,郴州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1年11月,由郴州牵头申报的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标志着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后的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我省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2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

2012年郴州生产总值1517.3亿元,增长12.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79.3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481.3亿元,增长12.3%。

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3:58.0:31.7。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28.9亿元,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4亿元(不含跨区项目),增长35.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6亿元,增长15.1%。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16元,增长13.7%。

郴州市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见表2-1。

郴州市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表2-1注:①本表统计数据来源于对应年度《郴州市统计年鉴》;②经济指标均按当年价计。

2.1.2 临武县社会经济现状2012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9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市级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809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折算系数后增幅为16.4%)。

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551万元,同比增长21.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12545万元,同比增长23.7%;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00618万元,增长29.0%;大中型企业增加值83413万元,增长20.2%;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93399万元,增长19.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0.9%;电子信息设备等高技术行业类增加值完成3639万元,增长123.2%,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高耗能工业增加值20563万元,下降10.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9.0%。

全县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户。

在规模企业中,采矿业完成增加值186753万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煤炭采掘业完成增加值63125万元,增长19.8%,有色金属采掘业完成增加值120440万元,增长32.0%;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9122万元,增长4.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增加值13273万元,下降2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完成2222万元,同比增长35.2%。

原煤120.6万吨,增长20.1%;锡精矿折含量18759吨,增长21.6%;钨精矿折含量2074吨,下降2.6%;铅精矿折含量18249吨,增长16.5%;锌精矿折含量17582吨,增长12.4%;锡锭3103吨,下降6.6%;发电量7045万千瓦小时,增长28.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2373万元,增长30.4%。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对GDP的贡献率为54.3%,拉动GDP 增长6.95个百分点。

2012年,全县GDP为8191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6971元,比上年增长12.7%,比去年增长3039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043万元,同比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424871万元,同比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93193万元,增长16.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6653万元,增长14.2%,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68.0%。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2%、57.1%和38.7%,分别拉动GDP增长0.5、7.3和5.0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13.4:51.8:34.8变为12.3:51.9:35.8。

临武县历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见表2-2。

临武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表2-22.3 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运输量发展水平及特点1)公路网密度相对较低。

目前,仍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

与邻近县市区相比,临武县公路网密度偏低,网络化程度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比较明显。

2)公路网络化程度较低。

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低,造成县市之间的交通直达性较差,可靠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如果某骨干通道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发生堵塞或丧失通行能力,节点之间的运输联系将陷于瘫痪状态。

3)高等级公路比例偏低。

在网络覆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临武县高等级公路比例也处于偏低水平,公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十二五”期间区域内岳临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区域国省干线公路的提质改造和县乡公路的升级完善,以上问题将得到较大程度的缓和。

3、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公路运输分为直达运输、干线运输和短距离集散运输三种形式。

因此,公路运输有“通过运输”和“送达”或“集散”的功能,尤其是“送达”或“集散”功能作为其它几种运输方式的终端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速公路向网络规模的发展,利用高速公路的干线运输功能,公路运输作为一种具有功能齐全(“通过”和“送达”或“集散”齐备)的运输体系发挥越来越重要。

与其它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的特点是灵活性,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又实现着快速性"门到门"运输和被称为零库存(just in time)的运输特点,促使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

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快速性主要表现在批量、运输条件、时间和服务上的灵活性以及时间上的快速性。

由于公路运输的批量小和要求的运输条件相对宽松,所以在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上容易得到保障。

也正因为如此,公路运输具有生产点多、面广的特点。

由于公路运输的上述特点,基于网络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称为公路运输组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射频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支持和推动着公路运输组织的发展。

2.3.2相关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1、相关公路简介目前,在区域内,有起点相接的省道S353临武绕城线、拟建的临连高速等道路。

S61岳临高速桂武段:北起桂阳,南到临武,湖南高速路网编号S61,全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全长107.807km,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3.5m。

2012年12月建成通车。

拟建的临连高速:湖南临武至广东连州高速公路,是湘粤两省京港澳高速公路复线项目,属于湘粤界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全长45公里,其中湘境段长25公里,双向六车道。

现已开展前期工作。

S353临武绕城段:即S353桂武高速武水互通至临武县城连接线公路工程,路线起于临武县桂武高速武水互通连接线与S353线平交处(原S324桩号K209+750),终于临武县城西北部S353线K215+200处,路线全长12.97km。

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采用24.5 m。

G234(原S214)桂阳至临武段:全长30.68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采用12.0 m。

2、交通量拟建项目工程的实施,将更大程度的发挥影响区域内的骨架道路作用,为全面了解老路历年交通量状况,特收集本项目老路的历年交通量资料并对其分析。

老路历年交通量资料表2-4从历年交通量资料可以看出:本公路项目2003年~2010年临武县城至石子坪段基本以每年近9%的增长率逐年增加,随着湖南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项目的开发建设2010年以后交通量年增长率达20%;石子坪至叉江口段基本以每年近9.5%增长率逐年增加。

交通量预测3.1 交通量预测思路及方法交通量预测是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确定项目计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的依据,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的基础。

3.1.1 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拟建项目起于S353临武绕城线(对应其桩号为K221+700)与规划东云路交叉口,向西布线经舜峰寨南侧、宝贝淋水库北侧于石子坪南侧新建大桥与老路相接,后沿原有老路布线,经西山林场、文昌坪、大河边,终于郴州市临武县与永州市蓝山县交界的叉江口并与拟建S354蓝山县段顺接,全长39.194Km,其中一期工程(一级公路拟建临连高速连接线)5.856Km,二期工程(三级公路)33.338K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