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物流:流通领域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亦称大物流、宏观物流。
行业物流:在一个行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被称为是行业物流。
它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使参与企业都得到相应的利益。
企业物流: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发生的物流。
1.2.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1.2.3按照物流的作用分类废弃物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供应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也就是物资的生产者、持有者到使用者之间的物流。
生产物流: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物流活动。
销售物流:企业在出售商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它是物资的生产者或持有者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
回收物流:不合格产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求方返回供给方所形成的实体流动。
废弃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第二章物流成本管理概念: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协调与控制。
降低物流成本基本途径:效率化配送;物流外包;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职工的成本意识;供应链管理。
物流质量管理概念:根据物流系统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了满足客户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内容:商品质量保证;商品质量改善;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工作质量;物流工程质量。
第三章物流标准化的特性(1)物流标准化的复杂性。
包括机电、工具、建筑物等许多种类。
(2)物流标准化的协调适应性。
各系统都有自己的标准。
需要在协调、适应,并统一建立新的物流系统。
(3)物流标准化的“三性”。
科学性、民主性、经济性。
(4)物流标准化的国际性。
降低国际贸易的难度(5)物流标准化的安全性。
人身安全和货物安全。
运输: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1.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商品不合理运输,是指不考虑经济效果,违反物品合理流向和各种动力的合理分工,不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环节过多。
常见的不合理运输有以下几种:(1)对流运输:重叠运输。
(2)迂回运输:绕道而行。
(3)重复运输:重复装运。
(4)倒流运输:逆向行驶。
(5)过远运输:舍近求远。
仓储:是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贮、出库的活动。
仓储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一种是当产品不能被及时消耗,需要专门场所存放时,就产生了静态的仓储;另外一种是将物品存入仓库以及对于存放在仓库里的物品进行保管、控制、提供使用等的管理,由此形成动态的仓储。
仓储管理:通过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最低的仓储成本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仓储合理化的标志:质量标志:维护商品质量,保证物品价值。
数量标志:在约束条件下,合理的仓储数量范围。
时间标志:仓储量越大,时间越长。
周转天数、周转次数等。
分布标志:不同地区仓储数量与当地需求比。
费用标志:比较仓租费、维护费等费用判断仓储合理与否。
装卸搬运: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实施垂直位移的作业。
搬运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作业。
包装: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
包装的合理化是指适应和克服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能够适应物流发展且不断优化,取得最佳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包装实体有用功能的包装。
合理包装应满足八个方面的要求:(1)包装应妥善保护内装的商品,使其质量不受损伤。
(2)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应当安全无害。
(3)包装的设计要便于摆放、装卸和搬运。
(4)包装的标志要清楚、明了,准确说明商品的特点和功能等信息。
(5)包装内商品外围空闲容积不应过大。
(6)包装费用要与内装商品相适应。
(7)包装设计要经济实用,提倡节省资源的包装。
(8)包装要便于废弃物的治理。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功能(1)实行配送有益于物流要素的合理化(流体、载体、流量、流向、流程、流速、流效);(2)实行配送完善了运输和物流系统;(3)实行配送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4)实行配送保证了供应及时性,可使企业实现低库存甚至零库存;(5)实行配送简化了事务,方便客户;(6)实行配送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持。
配送合理化采取的措施(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2)推行加工配送。
(3)推行共同配送。
(4)实行送取结合。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6)推行即时配送。
流通加工是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如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组装等)的总称。
流通加工的功能(1)流通加工可以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2)流通加工进行初级技加工,更好地方便客户的使用。
(3)流通加工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利用率。
(4)流通加工可以增加流通企业的效益。
流通加工合理化采取的策略(1)加工和配送相结合。
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
(2)加工和配套相结合。
将使用上有联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应给客户使用。
(3)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按干线运输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流通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解除用户使用前的组装调试难处,促进销售。
(5)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节约能源、设备、人力,减少耗费。
第四章企业物流的特征1.现代物流管理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2.现代企业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原动力。
3.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来实现企业各自的经营目标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化。
4.企业物流子系统功能相互制约,成本交替损益:如“效益背反”现象,这是一种此消彼涨,此盈彼亏的现象.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中的合理布置。
是物流合理化的前提2、合理控制库存。
库存占用资金,在制品库存和生产周期成正比。
(1)原材料成本下降。
(2)保证供应,防止缺货。
(3)减少流动资金。
3、均衡生产。
流量均衡。
4、合理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
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供应物流的概念: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的节奏,需要进行的将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也称原材料采购物流。
供应物流的内容(1)采购。
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是原材料外购的作业层,负责市场资源、供货厂家、市场变化等信息的采集和反馈。
(2)生产资料供应。
是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衔接点,是生产资料供给的作业层,负责原材料消耗的控制。
(3)仓储、库存管理。
是供应物流的转换点,负责生产资料的接货和发货,以及物料保管工作。
(4)装卸、搬运。
是原材料接货、发货、堆码时进行的操作。
第五章回收物流指不合格物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的特点(1)分散性:产生的地点、时间、质量难以预见。
可能产生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或生活消费领域。
(2)缓慢性:只有在不断汇集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较大的流动规模;废弃物资需要经过收集、整理、加工、改制等环节,需要较长的时间。
(3)混杂性:不同各类、不同状况的废旧物资常常是混杂在一起的。
(4)多变性:企业很难控制产品的回收时间与空间,如退货、产品召回,使逆向物流具有多变性特点。
第三方物流:“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关系契约化: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提供多功能直到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第三方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形成来明确各参与者的责、权、利的。
服务个性化:第三方物流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需要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物流市场竞争能力。
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需要。
管理系统化:作为系统集成商,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对其客户的集成,在遍布各地的供应商、销售商之间进行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采购与传递等业务,它管理着通向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
信息网络化:企业可以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接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使混杂在其他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被精确计算出来,物流渠道中的商流还能被有效管理,这就使企业有可能把原来在内部完成的作业交由物流企业运作。
第三方物流的类型按承担的业务分:1、单项型物流企业:也称功能型物流企业,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少数几项物流功能。
如石油专运、危险品专运、交通事故拯救、北京专线等。
注重专业化服务的提供,更准确地满足物流客户的需求。
2、综合型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全部物流功能,包括从配送中心的设计到物流的战略策划乃至商品实物运输等多方面。
规模大,资金雄厚,能提供多功能服务。
按资产拥有程度分:1、资产型(重资产型)物流企业:本身拥有仓库、动力等有型物流资产,并依托其资源提供核心服务的企业。
可以向货主提供稳定的、可靠的物流服务;资信度高,对客户有吸引力。
2、非资产型(轻资产型)物流企业:设备、仓库、原材料等资产相对较少,其资产占用资金较少,适应性强,使用灵活,资产的回报率高,所以也称为轻型资产。
一般是租用或购买二手的设备。
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步骤明白企业的目标和目的确立物流服务商的评估标准挑选潜在的候选人要求候选物流商提供能否满足需求的资料复查资格签定合同企业物流策略自营物流: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
企业处理物流能力高,对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制力强。
逐步外包:对于物流资产较多、人员较多、物流业务较多的企业,一般宜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按物流业务与产品或地理区域分步实施。
彻底外包:对于物流资产不多,物流业务较少,物流部门人员少的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完全外包。
思考:自营物流、外包物流和混合物流模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选择第三方物流利弊分析。
第六章第三方物流的利1.企业核心力的优势:生产企业如果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来做,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
2.在业务方面的优势(1)多角化经营企业,产品性质不同,对物流的要求不同,企业内部物流难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