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汕头的变迁(附答案)

汕头的变迁(附答案)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

公元前 111 年西汉王朝设揭阳县,历数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

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0 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

3、 1981 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越族人。

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

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

(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移民高潮。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

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韩文公祠”也是为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姓井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铁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

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

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10、唐宋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

清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这时,潮纱、潮毯等“流行海内”,潮绣行销东南亚,往往供不应求。

12、潮盐生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颇负盛名。

元代,潮盐制盐工艺大大革新,从传统的“煎煮法”发展为“滩晒法”,成本降低,产量提高。

清代,潮盐年产量达到了最高峰。

13、610年,隋炀帝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余,从潮州出发航海到琉球,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4、1684年,清朝开海禁,澄海樟林港逐渐兴盛起来,乾隆时,澄海的大商人往来与国内各地,从出发的商船活跃于日本、南洋等地。

1792年,清朝设樟林巡检司。

到嘉庆年间,澄海上缴的贸易税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逐渐当时澄海商贸的繁盛。

15、明代,潮汕人文鼎盛,是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1、1858年6月,英、法、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潮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1860 年签订《中英续增条约》,1861 年汕头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称为汕头埠。

2、 1860 年1月,在妈屿岛上设置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称潮海关。

1921年,又迁至今外马路2号。

原清朝设的海关,改称“常关”,“潮海关”被称为“新关”。

直到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才结束了外国人把持潮海关长达90年的历史。

3、汕头开埠后,英国等13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领事署或派驻领事。

英国在 1868 年正式建领事馆。

英国领事署建筑群位于礐石海旁路。

4、列强倚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特权,在汕头大肆进行经济侵略。

首先,通过汕头口岸大量输入鸦片,倾销商品,搜刮金银和掠夺原材料。

其次,大力经营海运业,控制对外贸易;第三,在汕头开设商行,1864年,外国资本家在汕头创办船舶修造厂,成为外商在汕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工厂。

第四、利用商行从事“猪仔贸易”,掠卖潮汕华工。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民族工商业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

据现有资料,汕头最早的民族近代工业是1879年创办的汕头豆饼榨油厂。

6、汕头开埠后,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称为潮汕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1933 年,汕头港吞吐量次于上海、广州,居中国港口第三位。

7、 1908 年,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集资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南起汕头市,北至潮州。

由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设计。

潮汕铁路是我国商办铁路的开始,也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条民营铁路。

1939年,日军侵潮,潮汕铁路全线被毁。

8、汕头开埠后,商贸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20世纪30年代,小公园一带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9、汕头开埠后,在金融方面出现了找钱业、汇兑庄。

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侨批”业,这完全是靠信誉经营的业务。

10、20世纪初,潮汕地区著名的实业家高绳之等集资兴建了“汕头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1932年10月,汕头成为全国第九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1、禁烟运动中,在林则徐指示下,潮汕地区在今惠来县靖海东门外炮台销毁了潮州送往省城的鸦片烟土。

2、潮汕的民主革命活动是从海外华侨开始的。

许雪秋、林义顺、林国英为潮汕民主革命活动作出贡献。

1907年,孙中山派林国英到汕头,协助许雪秋等领导发动了历时仅6天的黄冈起义。

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潮汕各地纷纷集会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汕头市民将升平街“公盛四益公司”等商行库存日货清查出来,并当众销毁。

4、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两次东征,第二次东征,胜利攻入汕头。

(周恩来随军东征)5、民权路大埔会馆是驻汕“八一”起义军指挥部旧址,1927年8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从福建长汀、上杭入粤。

攻克潮州、汕头。

起义军进占潮汕七天期间,汕头、潮州、澄海等地都建立过革命政权,史称“潮汕七日红”。

6、潮阳、普宁、惠来交界的革命老区大南山地区,之所以称为革命老区是因为在1928年,彭湃率领红军在这里曾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

当年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潮阳的雷岭、红场。

7、1938年6月的南澳抗战,揭开了汕头人民抗战的序幕。

潮汕地区除饶平县城外,各县县城都沦落敌手。

潮阳西胪人民在陈邦宪率领下,英勇抗击日军。

8、每年 6 月 21 日我市都会在汕头沦陷日拉响警报,以告诫市民不要忘却历史。

9、汕头解放的具体时间是 1949 年 10 月 24 日。

1、早在唐朝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潮汕人移居东南亚。

2、明清时期,潮汕是南方的造船业中心,红头船为潮汕人所造,为潮汕先侨提供便利条件。

3、潮汕人把出国谋生的人称为“番客”汕头开埠后,潮汕人向东南亚的各国大规模移民。

4、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潮汕华侨主要从樟林港出国谋生,潮汕形成潮汕地区成为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5、侨乡的独特地方特色:第一:华侨侨眷众多;第二:侨资侨汇多;第三:华侨与故乡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第四:侨房多;著名侨乡:澄海樟林;隆都;潮南峡山;其中潮南峡山是汕头最繁荣的乡镇之一。

6、孙中山称华侨是“革命之母”,潮汕华侨积极支持和参加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有:张永福、林义顺、林受之,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例如:发动抵制日货的运动。

7、为潮汕早期民族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澄海著名华侨高绳之先生。

他于上世纪初在汕头投资建设了水、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大大地加速了汕头经济的发展;李烈海投资南生百货公司;胡文虎投资的汕头永安堂药厂。

8、1980年成立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有名的潮侨社团。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世界潮人大团结、大发展的标志。

国际潮团联谊会自1981年起每隔 2 年举行一次。

第七章人杰地灵1、汕头在古代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兴学立教的赵德是唐宋潮州八贤之一,人称“天水先生”,韩愈到潮州后兴办乡校,在赵德的主持下,潮州乡校得到很大发展。

2、王大宝,宋朝时期潮州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3、翁万达率军多次打败犯边的俺答汗,后人称翁万达为“岭南第一名臣”。

4、杜国痒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

许涤新、肖灼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

侯祥麟,我国著名石油专家。

马大猷,在声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陈运泰,在地震波传播理论和地震震源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上的成果。

饶宗颐在敦煌学、甲骨文学,梵文学,楚辞学,历史学,考古学,潮学等领域,卓有成就,被誉为“国学大师”。

5、蔡楚生,著名电影艺术家,编导《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影片。

与郑君里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誉为战后电影的里程碑。

郑正秋创制第一部真实意义上的中国电影------《难夫难妻》6、秦牧的散文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他还擅长小说、戏剧、诗歌等,被喻为文坛“一棵繁花树”。

7、革命母亲李梨英。

战斗英雄麦贤得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8、商界巨子李嘉诚,1980年起捐巨资创建汕头大学,十多年来已累计捐资近 12 亿港元。

林百欣捐建林百欣会展中心、汕头图书馆等,是爱国爱乡的典范。

9、著名潮籍经济学家、汕头大学第一任校长是许涤新。

郑松辉是我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为神舟五号的研制和试验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八章民俗风情1、汕头人讲潮汕方言。

由大量南迁入潮的中原地区人民带来的中原方言与古闽越土语逐渐融合成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潮汕方言在整个潮汕地区逐渐流行开来。

唐宋时期,潮汕方言基本成型。

到明清时期,潮汕方言成为独立的次方言。

2、潮汕俗语“茶薄人情厚”反映出潮汕人的热情好客!潮汕功夫茶的“功夫”二字的涵义是讲究烹茶品茶方法。

工夫茶的文化内涵可概括为和、爱、精、洁、思。

潮汕工夫茶道有这么一套冲泡技巧:烫杯、热罐、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3、汕头地区多种宗教流行,如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4、潮汕的传统民居正屋是一厅二房,天井两侧有厢房,这种民居建筑形式叫做下山虎式。

还有“驷马拖车”式、“四点金”式、“百凤朝阳”式、“竹竿厝”式。

5、汕头的小公园一带的骑楼特色是:民居和商铺合一。

6、潮汕人有一个小年,在这天,有些地方有祭祖谢神的习俗,这个节日叫冬至节。

“七月七,七巧节,阿嬷送我出花园。

”这首潮汕歌谣中唱到的“出花园”是指传统的成人节。

第九章历史遗迹1、汕头,以至于整个潮汕地区,被称为“海滨邹鲁”。

2、南澳县的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也是迄今发现的粤东最早的人类生活遗址。

3、潮安池湖的贝丘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反映了潮汕先民在新石器繁荣时期生活的状况。

4、饶平浮滨文化遗址距今3000多年,是商代文化的遗存。

5、澄海的龟山文化遗址反映了西汉时期潮人聚居的情况,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潮阳铜盂镇孤山的南坡,遗存着七座东晋古墓,这里出土了盘口鸡首壶、瓷羊等文物,还有一块纪年砖,上面刻有“泰元十二年八月二日作”(公元387年)。

7、潮阳灵山寺大颠和尚墓塔反映佛教在汕头地区的发展的概况。

8、南澳总兵府,是郑成功招兵抗清和收复台湾的据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