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艳近年高考试题研究报告

张艳近年高考试题研究报告

2012-2016年生物高考试题研究报告
高三教师张艳
通过对12-16年全国新课标生物试卷的研究,我发现考查的内容给考生和教师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回归学生课本、回归常规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提倡朴实无华”。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绝大多数高考试题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或者是变了形的说法,每个问题的解题依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 因此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师生还是应将视角立足于教材中。

同时要注重拓展视野,贴近生产生活。

另外试题单独对《考试大纲》规定实验的考查很少,更多侧重于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加强了在知识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描述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具体来看16年试卷考查的范围包括:体液、神经调节共15分,遗传18分,关于DNA6分,种群密度6分,选修一考查的是果酒果醋的制作15分;整个卷面大大增加了关于代谢方面知识的考查,两道大题18分,还考查了色素提取的实验6分,以及细胞分化的知识,使得必修一所占分值达到30分,而大题中没有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以往大约8-10分。

从具体出题的角度看,越来越注重课本中的细节,如第1、4、5题很多学生会选错,以为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包括叶绿体中的色素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利用紫外光和红外光、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等,都是由于课本知识不熟悉,特别是还应该注意对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加以了解,如15年考题中出现的端粒酶,就是有关细胞衰老的原因,小字部分内容;再比如15年选一关于胡萝卜素的种类,属于课本中的课题背景知识;而今年考题中的紫外光和红外光的波长,是在课文的学科交叉部分,除此之外,我发现近几年,几乎都会有一道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的选择题,也就是第六章看似简单,实际很重要。

从试题的难度来看,越来越注重基础,比如今年的遗传题,大题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选择是关于伴性遗传,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不偏不怪,难度要大大低于12,13
年的试题,使学生不再两极分化,看到遗传题就放弃。

另外,通过29,30俩题还可以看出,得高分还必须具备读图,或者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用简练全面的语言来概括,如乙酰胆碱合成中循环使用的物质、试管中的颜色不同的原因,都需要考虑全面且表达清晰,才能得分。

总体来看,生物试题考查的范围基本是在以下几个主干模块::代谢,遗传,调节,生态,核酸等细胞的成分结构,细胞的生命历程,难度在逐渐降低,但是更多的注重细节。

容易让考生得分,但是不易得高分,也就是这种题的区分度比较好。

通过这次试卷研究对我以后复习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启示,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把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1.立足教材,注重基础。

将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掌握主干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多训练、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通过各种方式“吃透”教材。

2.合纵连横,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打好扎实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相关知识的交汇点,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提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生物学悟性,提高科学素养。

3.注重解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平时要加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对文字表达能力,高考改卷是踩点给分的,尽量描述准确和规范,要具体和全面,能加上的知识点就尽量加上。

4.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在概念、原理的教学中,要注重事实、资料对概念、原理的支撑,同时,要注意事例教学与原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事例引向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归纳,同时,将一些解题的方式、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方法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5.关注生产生活,社会热点。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活学活用。

生物实验试题的分值逐年提高,比重大,不仅仅限于教材中的实验,素材来自生活,生产和高新科技。

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

6、重视图表、文字、信息的转换,正确提练出有价值信息
图文转换,图表转换,表文转换等信息转换类试题在测试题中占了相当比重,也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考查的,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加强图表与文字信息的转换训练,培养学生读图、读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无疑是必要的。

7、强化训练,增强答题用语的专业性
针对学生会答题但却往往答不准确、答不到位,甚至答题用语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平时教学与训练中首先教师课堂用语必须专业准确,其次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经常强调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并经常强化训练,平时检测时严格要求,宁可矫枉过正也绝不“手软”送分。

最后通过做适量的精选的习题和考试狠抓落实,对错题不仅更正,还要学生做出书面分析,并建立纠错本。

一轮复习占用时间不能过长,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为二轮、三轮复习留够时间,避免前松后紧。

在二轮复习中,精心设计专题复习计划,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

同时针对主干知识创设微专题,提高复习效率;又提高了能力。

在高三复习的后一阶段,就要进行理科综合训练,要主动与物理、化学教师沟通,从题型训练,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