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

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

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计划明天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教学难点: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

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未来的我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二、讲授新课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

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

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2.尝试与发现。

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

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

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

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迅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

提出画法要求。

5.欣赏三种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道具、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

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

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7.提出学生作业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象“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说给大家听听。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

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0.教师评价与鼓励。

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第二课时:计划表设计与美化教学重点:根据可行的方案,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教学难点:注意美观的效果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尺子教学过程:1、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如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

学生畅想理想目标。

2、引入课题:要完成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制定计划,认知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

3、了解、欣赏计划表:计划表包括标题、表格、文字等。

4、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剪贴、压印等方法。

5、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8、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实用作品9、教师评价与鼓励。

10、课后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

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第二课走迷宫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

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第一课时:设计迷宫图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教学过程:1.谈谈自己玩迷宫的感想,说一说迷宫图的形式特点。

2、了解迷宫的含义: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

3、介绍传说中古希腊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4、迷宫图的构成:起点和终点;复杂的路线(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背景;主题。

5、作业设计步骤:构思主题,勾画路径单线唯一通道,添画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将单弦改为双线,画障碍物、景物、背景,检查路线,上色。

6、作业要求: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

7、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8、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图,互评、师评。

9、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立体的迷宫。

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的迷宫。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硬纸等。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走迷宫——制作立体的迷宫2、欣赏各种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3、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迷宫?4、立体迷宫的构造:底板、起点和终点、路线、障碍物等5、教师小结:根据障碍物、连接物的移动,可以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6、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

教师巡回辅导。

7、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精美的迷宫。

第三课我爱校园教学目标: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水彩颜料、毛笔、调色板、彩色铅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板书课题:校园平面示意图2.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绘画步骤:(1)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2)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画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3)画上淡淡的水彩。

(4)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6.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7.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8.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板书课题:校园一角3.指导学生取景构图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4.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

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介绍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7.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8.教学评价与延伸展示作品。

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第四课真情对印教学目标: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形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

2、在学习中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水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板、小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

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

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5.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6.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

反馈指导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

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晾干。

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7.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

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画印什么?8.提出作业要求:(1)制作方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9.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10.欣赏感悟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11.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1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课时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蜡光纸、剪刀、胶水、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2.掌握规律和方法(1)欣赏作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

)(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

)3.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1)折。

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

)(2)设计纹样。

团花的外形大致偏圆形.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3)剪。

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抹平,隔纸压、抹。

(5)贴。

4.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每人设计的纹样最好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纸上。

5.作业展示、讲评。

6.课后延伸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