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学概论读书笔记

环境学概论读书笔记

环境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环境学概论重点笔记】第一章 1.环境: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以人类为主题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环境问题:把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称为环境问题,主要是指人类环境的恶化、劣化或潜在的危机4.环境问题按成因不同,分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火山、地震等)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化等)、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环境干扰:热污染、噪声污染) 5.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so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洛杉矶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水俣事件(甲基汞),富山事件(镉),四日事件(烟尘、so2、金属粉尘),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环境科学研究内容:(1)探索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的相互协调关系。

(2)揭示全球范围的环境演化规律。

(3)研究污染物对环境变化及生物生存的影响。

(4)寻找区域性环境污染的综合性防治途径。

7.化学污染疾病:痛痛病—富山事件—镉;水俣病—水俣事件—甲基汞8.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地方性氟骨病—“氟”过剩;克山病—低“硒”;大骨节病—低“硒” 第二章 1.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主要分支之一。

2,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3.生态系统:(1)生物群落(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无生命物质与能量4.生态系统的特点:(1)开放性、(2)运动性、(3)自我调节性、(4)演化性 5.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6.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 7.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构成合理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8.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①生物种类成分改变②环境因素改变③信息系统的破坏)9.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应用:(1)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用于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

(3)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

(4)生态系统的修复。

第三章1.自然保护: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的管理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免遭破坏。

2.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3.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荒漠化③土壤次生盐渍化④耕地土壤贫瘠化⑤耕地面积锐减⑥土壤污染4.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①吸收co2、放出o2的作用②减尘滞尘作用③吸收有毒有害气体④杀菌作用⑤降低噪声作用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⑦调节气候⑧防震、防灾作用 5.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包括动植物微生物有规律的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重要性:①农业方面,遗传多样性的价值非常明显②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③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工业原料④生物多样性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具有特殊贡献 7.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①生物环境的丧失和改变②过度开发与生态破坏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 8.生物多样性保护:①摸清本质、查明现状,制定保护规划②加强法制管理,进一步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防止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破坏,特别是防止珍稀物种灭绝③建立和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④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科学研究⑤加强国际合作 9.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破坏及土壤污染;(2)对大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石堆的氧化和自然释放的大量有害气体等对局部环境的大气污染。

(3)对水体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对矿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4)对海洋的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

(5)采矿引起岩石和顶板运动:地下采矿,当矿体采出后,原有地层内部平衡破坏,岩石破裂、塌落,出现地表塌陷、裂隙以及不易识别的变形。

10.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开富矿弃贫矿,矿山受到破坏。

(2)矿产资源回收率低,综合利用未得到重视。

(3)矿产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

11.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具体措施:①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标准制度、有偿占有开采制度和资产化管理制度②建立和健全矿山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③努力开展矿产综合利用的研究④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2.能源的分类:(1)一次能源:①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常规核燃料)②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不可再生能源:核能)(2)二次能源:①火电、焦炭、煤气、沼气②蒸汽、热水、汽油、柴油、重油等石油制品③水电、酒精、化工产品13.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污染(2)温室效应(3)水体和土壤污染(4)固体废物问题14.合理开发利用能源,保护环境:具体措施:①城市实行热电联产,实行联产集中供热②严格控制热效率低、浪费能源的小工业锅炉的发展③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改进燃烧方式④逐步改变能源价格体系,实行煤炭以质定价,促进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率⑤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⑥多渠道解决能源平衡,充分利用太阳能,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第四章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污染在此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2.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3.大气污染物按来源分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正常组分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往往比一次污染物更强。

如so3.h2so4.mso4.co2.no2.hno3.mno3.o3.酮、醛、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盐酸雾等。

4.大气污染的类型按能源性质和污染物的种类可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5.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称为光化学烟雾6.光化学烟雾特征:通常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夏季晴天产生,并在中午或午后达到高峰,在夜间污染物的浓度显著降低。

烟雾呈棕黄色或白色,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并带有特殊气味;烟雾刺激人的、鼻腔、和喉咙,严重的情况下使人头痛、恶心呕吐;除了对人体严重危害以外,还能使橡胶开裂,使植物受损。

7.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8.温室效应:随着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大大增加,大气中的某些痕量气体浓度增加,吸收地面辐射热能和阻止地球热量散失的作用增强,这种作用使近地面温度比以前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9.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1)气象因素:a.气象动力因素:风与湍流;b.气象热力因素: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2)地理因素。

10.大气稳定度:指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什么是稳定?假如有一团空气受到对流冲击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那可能出现三种情况:①如果空气团块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块而言是稳定的;②如果空气团块一离开原位置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块而言是不稳定的;③如果空气团块被推倒某一高度之后,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块而言是中性气层。

11.大气污染的危害:1)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2)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3)大气污染对材料的危害4)大气污染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5)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6)臭氧层破坏的危害7)酸雨的危害 12.酸雨的危害:酸化地表水,危害水生生物2)破坏土壤生物,降低农作物产量3)严重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4)影响人体健康13.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

硫酸和硝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nox进入大气后,经过一系列催化反应、光化学反应后形成,并随降水降落地面而形成酸雨。

14.控制大气污染的途径: 1)合理布局工业2)城市要有合理的功能分区3)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4)用高烟囱排烟和集合式烟囱排放5)改变能源结构6)改变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7)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15.二氧化硫治理技术: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从三个环节考虑,即燃料脱硫、燃烧过程脱硫和烟气脱硫。

燃烧脱硫主要是指煤的脱硫和重油脱硫;燃烧脱硫是将石灰石或白云石与煤粉碎成2mm的粒度,同时放入流化床燃烧炉内,在800-900度的温度下,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的多种氧化钙与二氧化硫作用,生成硫酸盐,以达到固硫的目的;烟气脱硫的方法可分为湿法排烟脱硫和干法排烟脱硫。

第五章1,水体主要污染物按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1)物理性污染物:分为热污染,悬浮物,放射性物质;2)化学性污染物:包括以下四种: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3)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指废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致病细菌、病虫卵和病毒。

2,主要水质指标:1)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2)化学性指标:需氧量指标,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3)生物性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

3,化学需氧量: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4,总有机碳:指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5,水体溶解氧do和生化需氧量bod的关系:1)河流中的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2)河流溶解氧变化及水质分区。

6,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7,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标志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

8,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首先会影响其感官性状;其次,破坏了水的溶解氧平衡;第三,水体富营养化也降低了供水水质,增加供水成本。

,9,污水处理技术: 1,物理法:截流,沉淀,过滤,气浮,离心分离,膜分离;2,化学法:混凝,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点解;3,生物法:活性淤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净化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