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
【摘要】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中的两类不同主体,在会计上存在着诸多异同。
如今,大多数人都只注重于对企业会计的研究和学习,非营利组织会计则相对成为了盲点。
本文浅析了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几点异同,旨在警示会计人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不要将二者混淆,并提高会计人士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视度。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
一、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现
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简言之,企业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
我国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是: 1.不以营利为目的;2.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 3.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 4.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营利性企业向公民提供的物品可称为私人物品,而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是为社会公众所普遍需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只能由非营利性组织来提供。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在社会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仅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上就可以窥见出非营利组织与一般企业的巨大差异。
正是二者在本质上的这种巨大差异,导致了它们在会计上的不同,因此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上应注意将两者区别对待。
二、核算基础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