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宏观分析——核电站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摘要: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高效,其中核电站经济的高效发展尤其突出。
我国现行的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在经济效益方面成果显著,同时对周边经济也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最近,山东荣成石岛核电站的再次动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此,笔者即以山东荣成石岛核电站的建设对荣成及威海地区乃至山东半岛的宏观经济影响作出分析。
关键词:经济、就业、税收、GDP、周边产业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高效,清洁能源占到了具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核电站经济的高效发展尤其突出。
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
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
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到2005年在建机组全部投产后,我国核电将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届时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
石岛湾核电站,即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该核电站是全球首座将四代核电技术成功商业化的示范项目,也是中国“十二五”获批的第一个核电项目。
它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石岛湾。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投资总额 300000万元,建设周期 2008年-2015年。
工程原定2011年就开建,但受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整个中国核电产业也停下脚步。
2012年12月底,华能石岛湾核电站示范工程开工。
近年来荣成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建核电站除了解决能源问题,它吸引来的巨大投资及经济辐射力比能源更受地方政府的青睐,石岛核电站的发展对荣成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一、威海荣成地区目前的经济架构荣成是全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海岸线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长达487公里,海洋与渔业资源资源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坚持以建设“海上荣成”为目标,大力发展渔业经济,在调整中提高,在竞争中跨越,形成了具有荣成特色的现代经济渔区。
同时,荣成的工农业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
荣成现拥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509家,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388.3亿元。
经济及机械产业,与美国库珀、韩国现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手合作。
修造船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生物食品产业也形成自己的产业规模。
同是荣成的农业经济发展势头也等到改善,粮食生产、农业、畜牧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92.8万元。
近年来,威海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之一。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7.1亿元。
威海拥有可供合作的良好工业基础。
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为支柱,塑料、丝绸、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
主要定型产品2000多种,有700多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威海是中国地毯、钓鱼竿、小型木工机械的最大产地,是中国轮胎的第二大产地,也是中国农用运输车、汽车、连杆、浓缩果汁的主要生产基地。
子午线轮胎、高速传真机、电子电话机、电脑软磁盘、终端显示器、高能蓄电池、高效节能灯及海洋生物制品等已成为威海市新兴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威海市是山东省粮食基地和花生、水果、水产品重点产区。
2001年粮食总产量94万吨,花生总产量24万吨,以苹果为主的果品总产量53万吨,水产品产量237万吨,水产品产量居中国地级市之首。
威海市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经贸关系,2001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3.9亿美元,其中出口16.1亿美元,商品涉及到15大类的500多个品种。
外商在威投资发展迅速。
截止2001年底,全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37.4亿美元,实际使用额21.3亿美元,前来投资的客商主要来自韩国、香港、日本、美国、台湾、欧盟等49个国家和地区,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已来威投资。
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已达到2732家。
根据计划,如果900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石岛湾核电站的总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
这相当于威海200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倍。
这种巨大投资带来的拉动效应将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假设用于建设的资金仅有1/3用于支付威海本地企业和劳动力费用,这笔费用也将达500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对威海经济的拉动不可小视。
二、核电站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一)拉动GDP快速增长GDP是指一定时期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石岛核电站的建设,涉及原材料、人工、运输、后期保障等多个方面,对推动不同产业的发展都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荣成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同时,石岛核电站的建成也极大地拉动周边餐饮娱乐商圈的发展,建成后,企业人员的吃穿用行等消费,也需要交通运输、商业餐饮等行业支持,从另一个侧面将大大拉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核电站大量的人员消费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另外,作为能源项目,核电站对经济的“二次带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一次我市对143家韩资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威韩资企业所面临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困难中,27%的企业认为电力供应是第一困难。
而电力供应的改善,一方面需要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整个地区的电力生产能力,加强电源建设。
而建设核电站,恰好是电力生产和电源供应的最有力保障。
因此,石岛湾核电站的建设将在“有形”、“无形”中为威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前景,用实际验证无数学者的观点:一座核电站带起一座小城,一座核电站带动一方产业。
(二)增加税收增长点核电属大型投资,建设与运营都涉及不少的税收,建设期有大量的土建工程、电力工程和环保工程等,工程的营业税和带征的所得税都归地方;建设期间会拉动当地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给地方带来税收;运营期间,售电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可按比例分成;核电人员属高收入人群,相应个人所得税也较高,属地方收入;电站占用的土地和建造的厂房和房屋,需缴纳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属地方收入;建设期和运营期间的环保投入和监测等都会带来当地税收收入。
核电站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并且发电量大,属于增值税类商品(电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直接增加当地增值税收,以及附加税,同时电力也是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如果当地能够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在核电力送电范围内设置产业工业园,电力优惠也是一个吸引力(产电和卖电不是同一个部门,但是也有一定联系),能够带动产业发展,间接增加税收。
(三)显著提高就业率石岛核电大部分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自威海本地,后勤保障部门等更是极大地提高当地农村赋闲人员的就业率,比如清洁人员、食堂工人、绿化工人、设施维护员等。
一直关注石岛湾核电站建设的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动力博士韩奎华向记者介绍,1台压水堆机组大约需要500名专家技术人员管理维护,6台机组就需要3000名专家技术人员。
他告诉记者,这些专业技术人员都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在产学研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人才的聚集和吸附作用不可小觑。
因此,不仅当地剩余劳动力得到很好地安置,还吸引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加盟,荣成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技术支持。
但同时,由于核电站的辐射问题,荣成在居民安全保障及宣传上将加大投资。
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400多座,还有几百座正在建设中。
核电站排入环境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均具有较强的放射性,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电站事故。
不仅仅是加大居民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宣传科学知识,减轻居民恐慌,还要加大投入完善保险体系,给居民身心一个安全保障。
(四)无形的媒体效应抛开这些有形的、看得见的“好处”,作为一个地级市,承建全国第一座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站,无疑还会“顺势捎带”获得许多无形的、看不见的“好处”。
比如,城市影响力将大幅提升。
百度搜索上,输入“威海核电站”字样,可以得到32800条与之相关的信息。
实际上,从申报到立项,从选址到开工,核电站的每次进展,都会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威海也自然会与核电站一起在媒体的无数次报道中“亮相”。
另外,建设核电站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大量的专家学者会多次来到威海实地考察,举行多次可行性分析、科学研讨等大型会议,这些都为提升威海的知名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威海本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旅游城市,这样将加大威海的影响力,相当于对威海的再次宣传,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是可以预期到的美好未来。
从而带来的各方面服务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可忽视。
三、核电站项目对区域经济的预期带动分析中国核电新项目审批已中断一年多,而今又将重启。
建核电站除了解决能源问题,它吸引来的巨大投资及经济辐射力比能源更受地方政府的青睐。
核电建设周期漫长,我国最早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从1983年至今已持续建设近三十年。
能源效益巨大,到2011年10月底,秦山核电站已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万吨。
对所在地GDP和财政拉动明显,秦山核电站让所在地浙江海盐县从全国落后县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
从建设初期的20年来,海盐生产总值(GDP)从3.1亿元提高到110.8亿元,提高了35.6倍,地方财政收入从3519万元提高到3.47亿元,提高了近10倍。
关联产业迅速兴起,海盐已有44家核电直接关联企业,产业门类已涵盖一二三产业,2011年,海盐核电关联企业产值突破40亿元,预计“十二五”末产值将达500亿元。
彻底改变城市面貌,码头:核电“海运码头”及其航道建设,为海盐开辟一条海上通道,使其第一个商用海上“液化气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交通:核电与地方共建“秦山(应急)大道”,并带动公路沿线镇、村建设等。
城建:核电事业近五年每年捐款800-1000万元,带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海盐县已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省级卫生城市,城市人口由当初的3万人,发展到目前的38万人。
旅游:秦山核电站作为全国首批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十几万人次。
第三产业:肯德基、易初莲花等大型连锁超市、快餐纷纷在海盐设店,四星级以上宾馆四个,海盐县城被称为“小夜上海”。
因而,参考秦山核电站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荣成的核电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是不可小觑的。
四、绿色经济总体影响的宏观分析绿色能源,不仅取之不尽,而且间接价值也十分可观。
据专家推算,每利用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原生资源120吨,少产生垃圾废水10吨,增加产值约3000元人民币,产生利润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