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族系统排列

家族系统排列

家族系统排列成长班讲义(内部使用)主讲:姚爱云家族系统排列是一种最新的家庭治疗方法,由近代德国的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老师创立的心理辅导方法,也是系统排列的一种类型,主要以处理家族系统内的有关问题。

它主要是利用代表的反应与排列方式,为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法,让爱流动,让家庭幸福,让生命更和谐。

这个方法在欧州及世界各地已经拥有许多人学习与运用,帮助了无数的家庭与心灵。

海灵格有一个很深的洞见:“爱跟秩序的冲突是所有悲剧的开始和终结”。

这句说总结了家庭系统排列的核心,也就是“爱”的研究。

第一章基本概念第一节系统一、什么叫系统: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必须与其他的人,事,物共存,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人’.。

每个人在不同的埸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如在家庭中你是孩子的父亲,或是父母的儿子;在公司你是个老板,或是一名员工;在这个学习班上你是一个老师或是一名学员等等,那么其中的家庭,公司,学习班等就是一个系统,而你所扮演的父亲,儿子,老板,员工,老师和学员就是所属那个系统的成员。

我们称这些个家庭,公司,学习班等就是系统。

每个人都同时身处很多个不同的系统之中,就如上面所述,他可能同时是丈夫,儿子,老板,学员等,也就是同时处于很多个系统之中。

而每个系统都还有更大的系统,如他的家庭是他的家族的一部分,他工作的公司只是一家企业的香港分公司,而他的学习班又是全国同类行业组织的一个分支。

这些都是由人组成的系统。

人就是系统中的成员。

系统就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成员构成的组合。

人与物也构成系统,你与你正在坐着的凳子就组成了一个系统,在其中你是主人,而你所坐着的凳子是提供你坐的服务家具。

同样人与事情,甚至虚无的东西亦构成系统:你是你的企业的创办者,你与企业构成一个系统,你与顾客之间也构成一个系统,还有你与金钱,你与员工等等都构成系统。

再如人体是一个系统,它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分泌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组成,而这些系统又是由很多器官组成,再细分每个器官又是由很多组织所构成等等。

二、系统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情绪关系:在一个系统里,每个成员都能影响其它的成员。

比如:上司带着愤怒上班,他的情绪就会影响到员工,员工接受了他的愤怒,又带回到他的家里影响到他的老婆,老婆把愤怒表现在孩子身上,孩子最后就把愤怒转稼到了小猫的身上。

在系统里,成员这间用不同的方式交谈就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家长对孩子,老板对员工,老师对学生等等。

三、影响系统成员关系的决定因素:在所有系统里,成员之间需要维持良好的关系,系统才能正常地运作,每个成员才会感到安心满意,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两类:1、表层因素:法律,传统,文化,习俗,社会风气,系统自订的规章等。

在个人的意识里,这些因素控制了我们,决定着系统成员间的关系状况,其实不然,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心理因素能够对成员的态度与行为造成影响:例如本人未能充分成长,自我价值不足,个人的障碍性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等。

2 、深层因素:海灵格发现,真正控制着系统成员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当系统成员按着这三个因素与其它成员相处,成员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合作会很有效果,如果忽略了这三个因素,他们之间就会不协调,产生很多烦恼和困扰。

海灵格称这三个因素为“隐藏动力”,它往往不易被察觉,但却是成员关系的真正决定因素。

(1)隶属系统的资格:也又叫系统性,每一个系统成员都隶属于这个系统,这份隶属系统的资格人人相等,这个资格必须得到其它成员的肯定和尊重。

如果弱小的成员被轻视,离去的成员被遗忘,无理否定一个成员的资格等,都会造成系统里的一些问题。

(2)付出与收取之间的平衡:又叫平衡性,一个系统成员按系统中位置给予另一个系统成员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另一个成员接受,并且也要回应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两者之间就是一个合理的平衡。

涉及这点的问题有三:该付出的不付出,该接受的不接受,或者接受了没有做出回应式的付出。

(3)系统里成员的位置得到尊重:又叫有序性,一个系统里的成员各有其自己的系统地位,这个地位相对于其它成员有高低,先后,大小之分,地位低、辈分小、后到者必须要以地位高,辈分大和先到者为尊。

每个成员都需要尊重本人的位置,行事需要配合此位置,同时还需要尊重其他成员的位置,给予每个人配合其位置的尊重。

决定高低的因素除了辈分之外,还有注意在同辈分里因为进入系统的先后而产生的高低位置。

在同一个系统同辈分里面,先进入系统的为高,后进入者为低,可是在系统与系统之间,新的系统却是比旧的系统更享有优先权。

以上这三个深层因素,完全控制每个系统成员的内心感觉,做的事符合这个因素,内心就会感到欢欣安心,反之内心就会有犯错内疚感。

但同时这份隐藏动力能够使我们做一些不好的事,而内心仍感到清白。

如小偷,黑社会成员,他们的所作所为,若无其事。

他们是为了继续隶属于他们的系统,而做一些事去维持他们隶属的资格。

但也有个别人,突然的良知发现而放了受害人,这时他们会同时有清白和内疚两种冲突感觉。

系统本身的责任是维持它的完整和平衡,使它能够延续下去,这就是系统良知。

上面的三点如果被违背了,系统本身会做出修正,另一个成员常会在不自觉中代表了那个受害者,重复他们的感觉和命运来为此赎罪。

这就是牵连纠葛的重要原因。

这样的不平衡,可能被重复地延伸至后代。

若无法把系统回复正常,以后进入这个系统的人就会承受前面那个受害者的遭遇,集体意识不会理会对个别成员是否公平。

这反映出系统中有着基本秩序,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同等权利去参与、被接受、被认可,不允许其中一名成员被排斥、鄙视或遗忘。

当违背上面三点的事情被显露出来,不平衡被纠正过来,那些弱小成员的苦痛或困扰便会消除,他们便能回复到完全自己的生活,这便是“解决”。

如果能真心实意地把被排除在外的人奉为上宾,他们就会变成守护天使,变成祝福的源泉,而不再是一种威胁。

所以,爱是建立在秩序里的,正如种子安置泥土,从中得以成长和发育。

第三节家庭系统排列家庭系统排列是系统排列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处理家族系统内的有关问题。

海灵格在研究家庭问题50年后发现,发生在人身上的种种问题,例如焦虑,抑郁,愤怒,罪疚感,孤独感,酗酒,吸毒,病态赌博,自杀,青少年犯罪,伴侣关系问题,亲子关系不和,甚至身体的疾病等等,这些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多人承接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遭遇或命运,在现在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用共同受苦、共同负罪的方式,暗地里表达对家庭的忠诚,这些是爱的表现,同是也是“盲目的爱”,盲目的爱或称“隐藏的忠诚”,令我们不断复制家族中先人的问题模式,被过去所“纠緾”,令自己无法把握当下,快乐地生活。

在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些自然法则,尽管我们有时意识不到,但它时刻客观地影响着家庭这个系统,海灵格称之为“爱的秩序”。

爱的秩序有三大动力:整体性,平衡性,次序性。

第二章系统排列的实用技巧第一节系统排列所需要的态度与能力一、基本的态度:排列的程序和步骤,只是简单的知识,并不算上什么能力,因为谁看着一张列出的步骤清单都能够做得到,但是,要做出有效的系统排列是需要一些基本功和能力的。

以下是五种最基本的态度:1. 与感觉联系: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所受的教导,强调意识理性的重要,就是逻辑分析,道理,标准,规范等,而容易忽略感性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在情绪感受方面,无论是认识理解,表达运用,或者是处理消除问题,中国人普遍比外国人来得弱。

理性思考当然重要,那是让我们更有效活在这个世界所必须的,但是那只占我们大脑能力一个很小的部分,潜意识才是拥有我们脑的全部能力,而它与我们沟通的方法便是给我们感觉和情绪,所以,与我们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就是与我们的全部能力联系在一起,每当我们理性思考时,潜意识便难以发挥全部能力,故此,我们需要有意识思考的时候,也需要有不刻意思考,而让我们的感觉去接触潜意识掌控的数据及能力。

与感觉联系是最重要的第一种能力,想成为一个良好的系统排列导师,就需要培养出良好的与感觉联系的能力。

2. 不主观武断:人们习惯用自己已知的东西去认识或者解释未知的事物,如果自己已知的不能做到,便拒绝接受那些事物,这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坚持这样态度的人,学习的速度就会有限制,因为他们无法掌握和运用一些最新的事物或信息。

对于一个未曾接触过系统排列的人,第一次经验可能是震撼的,对于一些他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果他能接受,他便能学到如何运用这个学问去帮助自己及他人。

不能接受的人可能会离去,那么他人生里可以帮助自己的工具就比前者少了一件,用尝试的态度去掌握运用这些技巧,都会有良好的收获。

一个导师在主持一次系统排列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应该避免自己有主观判断的态度。

海灵格强调:“系统排列的结果不能凭导师的意愿而被制造出来”,“我们只能呈现系统本身的情况”便是这个意思。

不要以为某些现象必然是某些意思,某些事情必然有某种结果,总是容许有例外和其它的可能性。

一个主观武断的导师,所做的系统排列效果不会很好,因为他看不到所有的可能性。

3. 谦卑尊重:一个系统排列的导师,必须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在制造一个空间,让系统自己把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

导师不是上帝,不能主宰事情的发生和结果,也不比任何人更高,更大。

一个系统必然比其中的任何成员大,我们既然生存在这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很多系统里,有很多力量,是比我们更大的,就如大自然的力量一般。

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谦逊的态度。

对于当事人和做代表的人,和被提出来做系统排列的事情,导师都应该有一份尊重,绝不能勉强或强迫任何人,也不批评否定任何事,一切以自然发生,自有该发生的理由,用接受及如何配合的态度去处理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

一次系统排列完结后,导师应完全忘记其过程,绝不能提起有关人物的姓名。

4. 观察运用:有经验的导师,会凭观察便知道下一步怎样走会最有机会产生效果,他会不断尝试,有效果出现,便继续下去,没有效果出现便改变。

他能够从当事人的说话,态度,身体语言等取得很多数据,他也能从代表的感觉,身体语言,内心的意念和情绪等找出可以给出的一些什么样的启示,他更可以从整个埸的综合现象而知道有些什么隐藏的线索可以尝试。

导师需要经常地把意识思考抛掉,而只用内里的感觉去会推动自己作出下一步的尝试。

5. 专业知识的学习:做组织系统排列的导师,需要有足够的企业管理知识,做家族系统排列,需要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心理辅导,家庭治疗等。

这些知识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

这些知识让导师能够从来访者的说话中,知悉他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不会让他误导。

导师需要清楚来访者的要求中,什么是不可为的和可为的,这样,导师就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在没有作用的尝试上。

导师也需要知道什么不属于系统排列处理的范围,什么是来访者过分的要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