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交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概述

中国交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概述

在技术标准上大体以京广线为界,京
广线以东地区经济发达,交通量大,以高 速公路为主;以西地区交通量较小,以一、 二级公路为主。
《西部地区省际公路通道规划》
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时,交通 部出台了《西部地区省际公路通道规划》, 这一规划的8条干线公路,连接了西部与中 部、东部地区,并可通江达海、联结周边, 也称为“八条西部省际通道”。这一规划 是对“国道主干线规划”的补充和加密, 同时也共同为“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的出 台和实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软件上的进步——————
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必须紧紧行业发展 的战略任务,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 进交通运输发展由 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 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 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 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转变,建设安全、畅通、高效、绿色的公 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
———————硬件上的飞跃——————
到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网将要达到 8.2万公里,可以覆盖10多亿人口,与高速 公路世界第一的美国8.8万公里的规模无限 迫近。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 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 2小时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 性,并连接国内主要的AAAA级著名旅游城 市,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快速通道。
中国交通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大纲
一:中国交通的过去
改革开放以前 国家干线公路网 三主一支持 五纵七横 国家高速公路网
二:中国交通的现在 三:中国交通的未来
中国交在采用 马车、人力车作为运送货物的主要方式, 汽车少之又少。 当年全国能通 车的公路仅 仅8.07万公里 。
中国交通的现在
———成绩斐然
于2007年年底提前完成了“ 五纵七横”。 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比1978年增长 3倍多,高 速公路从无 到有,达5。39万 公里,居 世界第二;
建成公路桥梁总量是1978年的近5倍, 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终南山 隧道等一批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世 界级公路桥梁和长大隧道建成运营;
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的通
知》,批准了《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
的报告》,并附发了《国家干线公路网 (试行方案)路线布局图》。
通知强调“必须尽快在全国建立一个 以国家干线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 网”,并且指出要“统一规划,统一技术 标准”。根据这一规划,各省、自治区和 直辖市的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制订了省干线 公路网(即省道网)规划。“国家干线公 路网”后来被简称为“国道网”,这一规 划称为中国公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 标志。
于是,在1979年4月形成了《1981 年~1990年十万公里国道网规划》的初步 方案。之后,交通部组织各地对全国公路
展开普查,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和讨论,经 过有关各方面的反复论证,于1981年6月向 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 的报告》。同年11月经国务院授权,由国 家计委、国家经委和交通部联合发布《关
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
“十五”中期在《“五纵七横”国道主干
线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交通部编制并上
报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
公路网包含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
全部12条路线,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展到国
家4A级旅游景区城市等,规划技术等级全
部为高速公路。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
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13万公里,其中 新改建农村沥青(水泥)路255万公里,是 改革开放前的4倍多;
港口生产性泊位和万吨级泊位分别比1978年 增长了48倍和19倍;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国际集装 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拥有14个亿吨大港;
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2。3万公里,50%以上 为等级航道;
民用汽车拥有量是1978年的25倍,民用运 输轮驳船增长1倍,净载重量增长7倍;
公路完成的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 货物周转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13倍、21倍、10 倍和31倍;水路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 1978年增长5倍和16倍,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 输通过水运完成。
在2010年末,实现“东网、中 联、西通”的目标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
2007年交通部公布了《国家公路运输枢 纽布局规划》。规划将原45个公路主枢纽 全部纳入布局规划方案,共确定179个国家 公路运输枢纽,其中东部地区61个、中部 地区56个、西部地区62个;覆盖60%地级 以上城市,遍及84%国家开放口岸,涉及 所有沿海主要港口。这极大地促进各种交 通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充分发挥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的整体效能 。
中国交通的未来
———————硬件上的飞跃——————
2010年底全面完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 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完成地震灾区基础设施恢 复重建任务。加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完 成60%枢纽城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 审查工作。完成国家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实施 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 东中部地区完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 任务,西部地区完成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和 建制村通公路建设任务。
——————软件上的进步———————
大力发展低碳运输,研究制定交通运 输节能减排行业标准并监督实施,推广应 用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 装备。在城市大力发展清洁、高效、快捷 的公共交通体系,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 放。科学规划,科学设计,尽量节约交通 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占用,高度重视保 护生态环境。
1978年, 全国通车公路不到89万公里, 65%以上是路面质量较差的县乡公路。并 且没有高速公路。
1979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五万多公 里,有复线的八千
多公里,开始了
电气化铁路建设。
国家干线公路网
一九七九年普查,我国实有公路八十 七万六千公里,比解放初期八万多公里,增 长了九倍。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路网布局互 不衔接,大区、大军区之间,省际之间以及 大、中城市之间许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战备 上带有全局性的重要公路断断续续,连不成 网;二是公路标准低,质量差,全国将近一 半的公路达不到最低技术标准,特别是一些 运输繁忙的重要干线,交通量已超过设计能 力数倍,通行不畅,很不适应国民经济和人 民生活,国防战备的需要。
“三主一支持”
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已 经初步建成 ,国家干线公路网由各地分散 建设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全方位经济发 展的需要,必须集中中央和各地的财力物 力,有计划地进行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 长大干线公路建设。交通部经过多年的论 证和考察,提出“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 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 的基本设想 ,并将“公路主骨架”定名第 八个五年计划开始,用几个“五年计划” 的时间,建成“国道主干线系统”。
路线约1.7万公里。
———点击查

除"7918"共34条主线国家高速公路外, 还规划了5条地区环线、2条并行线、37条 联络线。对于这些路线里程相对较短、主 要用于沟通区域交通的地区环线、并行线 和联络线,《规则》在命名和编号上进行 了妥善处理,既体现与"7918"主线和其他 普通国道命名编号的区别,又通过编号的 设置反映其与"7918"主线存在的联系。
“五纵七横”
1990年,交通部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确定为5条纵线,7条横线共12条线路,即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总里程3.5 万公里。
五纵:同江三亚线、北京至福州、北京 至珠海、二连浩特至河口、重庆至湛江。
七横:丹东至拉萨、上海至成都、绥芬 河至满洲里、青岛至银川、连云港至霍尔 果斯、上海至瑞丽、衡阳至昆明。
这12条主干线全部是二级以上的高等 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约占总里程的76%, 一级公路约占总里程的4.5%,二级公路占 总里程19.5%。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 国防意义的重要干线公路。 “五纵七横” 国道主干线中有9条通过西部地区,约1.2万 公里,它们成为西部地区人流、物流、信 息流的大通道。
“国道网”由70条路线组成,全长10.92
万公里。在布局上采取放射与网格相结合,其
中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线11条,分别到达沈阳、
哈尔滨、塘沽、福州、珠海、广州、深圳、昆
明、拉萨、银川和加格达奇,由正北按顺时针
方向编号为101至111,位于河北、天津的北京 环线编号为112,总里程2.35万公里。南北纵 向路线28条,编号基本原则为自东向西为201 至219,部分省际和省内干线公路编号自220至 228,总里程3.78万公路。东西横向路线30条, 编号自北向南为301至326,部分省际和省内干 线公路编号为327至330,总里程4.79万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