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浅析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为对各级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水 应做到如下三点:严把材料进场关。对工程所
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要严格追 用材料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有关规程要求的
究责任,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 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料场、料源的选择。原材料
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 进场前,必须经质检部门检查认可,对不合格
施工队伍的组织及管理人员的挑选。就施工 [ 2] 王文德. 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队伍而言:要求人员精良、技术娴熟、作业水 中国三峡建设,2000.
提要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
环境发生了剧变,经济一体化的发 展,使得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 势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 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 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 和获取效益的潜力。企业管理者要及 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 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 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内 部经营环境、制造环境的持续转变, 对传统成本管理的理念形成了冲击, 核算弊端日益显现(间接费用分摊不 准确)。而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的 作业成本管理,不仅能够提供各种更 加准确的作业成本信息,有利于企业 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而 且能够利用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发现 作业乃至价值链中浪费现象并分析 其原因,从而消除不增加客户价值的 作业,使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 提升,实现企业目标。
管理 / 制度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意识。领导的质量意识是 平高、施工经验丰富;就管理人员而言:要求
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 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现场指
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 挥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身体素质好,能胜任长
关键词: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动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作业成本法(简称 ABC)又称作 业成本计算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 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 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 计算方法。依据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 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 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 生产的产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 来完成。因而,产品成本实际上就是 其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在计 算成本时,首先按经济活动中发生的 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 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 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 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 程。它不是单纯的论成本,而是把着 眼点放在成本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上, 它通过对作业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一
(3)各作业中心之间成本协调、配套 管理跟不上。有些企业过分注重公布成本 因素的月变化情况,但在针对各个成本库 和作业中心之间如何相互协调、控制成本 产生的过程、削减成本费用方面,却缺少 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 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 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 核算体系,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必须结合 企业的实际开展。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 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包括: 1、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企业领导者 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前提。只有获得 企业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为在企业中推广 作业成本法,进而开展作业成本管理创造 条件。 2、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作业成本法 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同时牵涉到企业内部 的各个部门。如果作业成本的实施中没有 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就可能出现人人有 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 3、推动组织再造。作业成本从某种程 度上说是全员实施的一项工程,因为作业 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 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 动都需要全员参与。 4、开发和应用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 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尽快开发适合我 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使得作业成 本法的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同时加快与 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促进作业成 本法在制造、电信和 IT 等行业规模化实 施的关键。 (作者单位:河北省职业经理资质评 价认证中心)
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把各阶段的工作质量 河南省南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和工程质量联系起来,通过信息保证、组织保
证、措施保证、制度保证、素质保证,从而使质 主要参考文献:
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
[ 1] 王汉中. 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严格 的几点看法. 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4.
三、作业成本管理的优缺点 1、作业成本管理的优点 (1)扩展了成本习性的概念。作业成 本法用成本动因解释成本习性,把成本划 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 成本三类。作业成本管理是把管理的重心 深入到作业层,将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 点和核心,并假设企业所耗用的一切资源 都是因作业而发生的。 (2)使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更正确。采 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除了直接材 料、直接人工可直接归集于产品外,制造 费用也分别按各项作业活动归集到同质 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选择合理的作业分 配标准,将成本库中的制造费用分摊于产 品中。成本分配标准更多、更具体,使得许 多传统的不可控的间接成本成为了可控 的直接成本,进而为成本控制提供更准确 的信息。 (3)优化了产品组合,提高了企业战 略决策水平。产品组合决策,是利用整个 企业的“生产价值”来决定产品获利能力 及优先生产次序。在作业成本法中,管理 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直接归属产品 的成本。 (4)动态追踪分析。作业成本管理通 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分析,从 成本动因入手,目的是尽可能消除不增值 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优化作业链 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及时有用 的信息,将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从 而提高决策、计算、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 力,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2、作业成本管理的缺点 (1)成本管理的内向型局限。作业成 本管理虽然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次,并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年 1 月号上(总第 384 期)
59
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
的约束;有的把监理仅仅当作是检查质量的
2、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 工具使用,被认为是“高级质检员”。即使被授
保证体系是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 予了“三控制”的权力,建设单位也认为“剥
从施工准备、施工生产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 夺”了自己的权利,而承包商又认为监理人员
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 期野外工作。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各单
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 项、分部或单元工程施工力量协调均衡。强化
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 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人
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 员素质;(2)对“材料”的控制。材料是指施工
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和方法,把各环节的质 是业主的利益代表,不把监理当作独立的第
量管理活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 三方看待。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项目建
责和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高效的全方位 设监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把施工单位的质量职能纳入
(作者单位:1. 河南省南召县水利局;2.
58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年 1 月号上(总第 384 期)
管理 / 制度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析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文 / 杨春娟
种动态信息。它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 样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 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准确真实。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体系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 20 世纪八十 年代中期以来研究的热点,针对传统成本 会计的缺陷,很多西方会计学家开始研究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作业成本法涉及 的核心概念有:资源、作业、成本动因、作 业链与价值链等。 1、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 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 维持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 外的成本。 2、作业。作业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的各项具体活动,是工作的各个单位。 3、作业链与价值链。作业链是指企业 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 的作业集合体。价值链是与作业链紧密关 联的。按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 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一项作业转移到另 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 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也是 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 4、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 发生的任何因素。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动因 分为两类,即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5、成本库与成本库分配率。作业成本 法为每一个间接成本项目确定合理的成 本动因后,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 成若干个成本库,而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 可追溯成本则可按成本库分配率在各产 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某成本库分配率=该成本库归集的 可追溯成本/该成本动因耗用总数 某产品应分摊的间接费用=该产品 成本库的作业量×成本库分配率
出作业链和价值链的概念,但它仍着重于 企业内部生产领域的改善与控制,提高企 业的内部效率,因此它仍属于内向型的管 理,未能将成本控制扩大到企业的外部领 域,也没能从长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角 度进行成本控制。
(2)工作量大,实施成本高。作业成本 管理的工作量大,企业作业过程复杂,作 业中心多,成本动因基础数据收集的工作 量很大,相对应的计量成本也高。
加强监督和检查。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项目负 所用的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和工程金属
责人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主管质量的 结构及设备等。材料的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
技术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技术责任,具体工 实体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施
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把工程质量的优劣作 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材料质量的控制
目零星分散,工程质量不高的问题。严格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