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将有数字b 的透明纸片移到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 )
A 、d
B 、b
C 、p
D 、q
2、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让视野中暗一些,应选( )
A 、大光圈、平面镜
B 、大光圈、凹面镜
C 、小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凹面镜 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我们一般选用( )。
A 、低倍物镜,较小光圈 B 、低倍物镜,较大光圈 C 、高倍物镜,较小光圈 D 、高倍物镜,较大光圈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应将装片( )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左上方移动 C 、右下方移动 D 、向右上方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要想在视野内所看到物象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目镜10x 物镜10x B.目镜10x 物镜20x C.目镜10x 物镜4x D.目镜10x 物镜40x 6、“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
A.↘
B.↖
C.↙
D.→
8、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 .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 .反光镜和物镜
D 折光器和反光镜.
班级 姓名 考号
9、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
A、细菌B、真菌C、病毒D、微生物
10、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1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镜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D防止污染镜头
1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太阳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1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4、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5、地球上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是()
A、新陈代谢
B、生长和繁殖
C、遗传和变异
D、具有应激性
16、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生活在()
A、岩石圈的上部
B、整个水圈
C、大气圈的下部
D、生物圈
1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18、关于显微镜的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显微镜使用的步骤有取放、对光、观察
B.对光是使光线要通过的部件在一条直线
C.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物镜和载物台
D.镜筒上升时,左眼看目镜,右眼闭上,以利于观察 19、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20、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做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二、填空:
1、栖息地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2、生物生存的基本的条件是 、 、 、 、 等。
3、现有一台显微镜备有5×、10×、15× 三个目镜,有10×、20× 两个物镜。
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最小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
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_____________。
4、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_____。
(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_____。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5、右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请回答问题: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_瓶,而将其瓶
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进入瓶
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
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键是( )。
A. 运气好
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 观察时认真
D. 实验用具好看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2、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3、300 50 薄而透明的
4、(1)生长 (2)繁殖 (3)遗传 (4)变异 (5)应激性
5、(1)A 、微生物(2)B (3)B (4)A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D C B D C A C A D B C C B C A D B D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