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酱油掺伪

酱油掺伪


Thank you
1.密度测定:
正常酱油密度在1.14-1.20之间 ,若密度低于1.10,则酱油掺水。
2.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正常酱油在0.4-0.8%。利用氨基 酸的两性特征,加入甲醛固定氨基 的碱性,使羧基显酸性。用氢氧化 钠滴定至终点
3.酱色的检验: 酱色就是焦糖色素,是由糖类物质(如饴糖、蔗 糖)在高温下脱水、分解和聚合而成的复杂红褐色 或黑褐色混合物。 蒽酮反应:样品稀释10~20倍,取1mL玉试管中,加 2mol/L NaOH溶液2mL,摇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 10min,取出快速冷却至室温,然后取出1mL置于另 一支试管中,沿倾斜管壁加入蒽酮硫酸溶液(0.2g 蒽酮溶于100mL95%硫酸配成)1mL,慢慢摇动试管, 若在两相界面显示出绿色环,说明其中有蔗糖,即 样品掺入了酱色。
酱油掺伪鉴别
组员:许易 叶萌 张子浩
一、酱油的简介 二、酱油的成分和理化指标 三、酱油优劣的感官鉴别四、酱油的掺伪及鉴别
目录
一、简 介
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 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 程序酿制而成的。它能增加和 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 改变菜肴的色泽。生活中的酱 油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 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 、味的液体调味品,而且有天然的棕红色,还有 构成香气的复杂有机酸,酯类和维生素等成分, 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配制酱油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不低于50%), 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 成。降低了酱油生产的成本。
二、酱油的成分和理化指标
成分: 水 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物质 乳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等有机酸 糊精、葡萄糖 有机碱色素 甘油 食盐、铵盐、硫酸盐、钙、镁、钾等

理化指标
三、酱油优劣的感官鉴别
状态: 色泽 滋味: 气味: 良质:澄清,无肉眼可见的悬 良质:味道鲜美适口而醇 良质:酱香或酯香等特有的 良质:呈棕褐色或红褐色 浮物,无沉淀,浓度适中。质 厚,柔和味长,咸甜适度 芳香味。 ,色泽鲜艳,有光泽。 感纯厚、浑厚,在碗里轻轻摇 ,无异味。 劣质:无酱香味,并且有焦 劣质:酱油色泽发乌、浑 晃,容易挂杯,片刻才滑落。 糊、酸败、霉变和其他令人 纯、灰暗而无光泽 劣质:混浊,有较多的沉淀和 劣质:鲜美味淡、有苦、 厌恶的气味。 霉花浮膜, 涩等异味和霉味。
四、酱油的掺伪及鉴别
酱油的掺伪常见为掺水、盐及酱色(焦糖 色素),也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 制造假酱油。 掺水的酱油颜色浅,不浓稠,鲜味及香气 很淡或没有酱油固有气味。 掺盐的酱油加入过多的盐,味道发苦。 但掺伪酱油不能单凭感官来评定,还需要 测定密度、氨基酸态氮等指标。
四、酱油的掺伪及鉴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