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课件
地势 坡度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坡向
地形与土壤
温度 降水 湿度 陡坡 坡度 形 平地 阳坡 坡向 阴坡 蒸发少,水分状况好 沉积多 土壤深厚 气候带 植被带 侵蚀多
山地
土壤
地
土壤浅薄
辐射多,温度高
人类活动与土壤
农业生产: 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通过降水,土壤 和水圈及生物获 得水分补给 通过植物蒸腾和 土壤蒸发,大气 获得了水汽
植物残体进入土 壤,向土壤提供 了有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 土壤提供成土物 质和无机盐 土壤及岩石风化 物被侵蚀,搬运 到低洼处堆积, 形成沉积岩。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举例
第1部分 专题六
第14讲
第27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 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 归还地表
活动: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高于还是低
于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什么?
生物与土壤
森林 土壤 的有 机质 含量 低于 草原 土壤
• 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 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 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 • 树木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 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枯枝 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 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成土过程:
裸 风化作用 露 岩 石 成 土 母 质
低等生物
原 始 土 壤
高等植物
成 人类活动 熟 土 壤
耕 作 土 壤
2、影响因素:
制作人: 周伟 2012年上学期
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区 别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大气圈
生物圈 土壤 风化壳 地下水 水圈 岩石圈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土壤联系了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 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所以,土壤成为 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土壤的 形成过程就可以反映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2012年上学期 制作人: 周伟
第1部分 专题六
第14讲
第26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 和能量的交换, 将生 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 形成 物、 大气、 水、 土壤、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过程 岩石等统一在一起,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 在一定的条件下, 生 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产出有机物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 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 基本恒定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试从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上,分析: 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要比
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
对?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生物与土壤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 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 么形成的?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 有机养分归还地表。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最活跃的因素。
• 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 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 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 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 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 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生物与土壤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 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 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思考回答: 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
大气圈
能量的交换与传输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你能举例说明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吗?
问题探究:①图中CO2在哪些圈层之间迁移,其它物质呢? 说说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②图中能量如何交换传输?
光合作用意义: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物质运动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交换
通过光合作用, 植物吸收了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慢,使 有机质积累起来,如黑土;在温暖湿润的 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快,使有机质积累得 少,如红土。
(
气候与土壤
东北黑土
南方红壤
红壤呈酸性, 肥力较低,有 机质含量在 2%以下。原 因是分布在高 温湿润的热带 和亚热带南部, 微生物活动旺 盛,有机质被 大量分解。 西北荒漠土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 壤水分缺乏。主要分布在内 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 的大陆性气候。 2012年上学期 制作人: 周伟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物, 不具备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 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氮除外)的最 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 其重要影响。
气候与土壤
气 候 对 土 壤 有 机 质 的 影 响
黑 土 剖 面
海 南砖 岛红 热 带壤 雨剖 林 中面 )
制作人: 周伟 2012年上学期
气候与土壤
气 候 对 风 化 壳 厚 度 的 影 响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 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
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
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 加强 ,有机残体归 加厚 . 增多 , 风化壳逐渐
还逐渐
制作人: 周伟
2012年上学期
自然地理环境具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 概念 有的合成有机物 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 的能力 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第1部分 专题六
第14讲
第25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功能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 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性质 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 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 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 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 土壤。是在寒冷湿润的 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 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下,哪个更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温暖条件下,化合物的分解速度远大于寒冷条件。 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 累; 温暖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 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 (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多)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高于还是低于 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什么?
• 有森林植被覆盖的土壤说明当地气候比较湿润, 气温相对温暖,或者说在夏季气温较高。在这种 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真菌以及其他一些分解有机 质的微生物繁殖较快,能够快速分解地面上的枯 枝落叶,导致土壤有机质较低;再者,森林气候 雨水较多,没有被及时分解的有机质也被雨水冲 走。虽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较高,但同时 消耗有机质的能力也强,所以,有机质含量较低。 同时,也不难发现,草地植被覆盖的土壤,雨水 较少,或者气温偏低,通过上面一样的分析,所 以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人类活动与土壤
不合理利用
盐碱化 水土流失 沙漠化 土壤退化
耕作 人 类 活 动 灌溉 施肥 收获
改 变 土 壤
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水分、湿度状况 营养元素组成、数量 微生物活动 养分循环状况 合理耕作经营 土壤肥沃 耕 作 土 壤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地表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图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水循环 物质循 环简图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能量
光合 太阳能(蒸发、水汽 太阳能――→ 化 作用 输送)、重力能(降 分解 学能――→热能 水、径流) 呼吸
地球内部热能、太 阳能、重力能
第1部分 专题六
第14讲
第24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 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 衡功能等。如下表: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阅读:地形与土壤
(1) 在山区,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为什么发生 显著的垂直分化? (2) 坡度陡缓对土壤的发育有什么影响?
坡度 陡坡 平地 坡向 阳坡 阴坡 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 土壤厚度
较快 较慢
光热状况
薄 深厚
水分状况
(3) 坡向如何影响土壤的发育?
好 差
差 好
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 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