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中国古代史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中国古代史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大竹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暑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答案做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皇帝宝座 B.祖先牌位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2、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②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③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④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⑤说明孔子具有一定的民本意识A.①④⑤B.①C.①⑤D.②③④⑤3、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离骚》4、首都对语言的影响不可小视,今天北京话成为我国通用的普通话。

周代学说统一用“雅言”,这与《诗经》中的《雅》收录的诗歌的地理区域有关。

《雅》收录了今天哪些地方的诗歌?()A.河南 B.陕西C.河北D.山东5、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6、纪录片《帝国的兴衰》中有一片断:惠帝三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廷新寡的吕后送来了一封国书:“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该片解说词说:“这可能是一封轻佻的国书,是对汉朝的公然挑衅”。

但有学者认为,因其时北方有“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冒顿单于是真心求婚的可能性更大。

可见()A.历史研究离不开时空分析B.主观的历史等于客观的历史C.纪录片以追求真实著称,其解说词可信D.影视作品因其商业性,无历史价值可言7、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8、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C.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9、读下图作答()A.此图为文人画,其诗画一体的风格可以上朔到唐代的王维B.因文学、雕刻、书法、绘画于一体,难度大,故在诗会上集体创作而成C.此图作为工笔画,创作用时较长D.图中众多印章意在彰显作者雕刻功底10、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1、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个“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C.“市”突破空间局限 D.均田制受到破坏12、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13、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

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

可见,韦宙()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14、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C.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1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③降低了生产成本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有学者作了如下论述:“北宋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强国。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劳动力: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

农业: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粮食产量世界第一。

手工业: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冶铁技术居世界领先,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商业:各种集市如草市、夜市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出现,以及后来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错误的说法是()A.北宋国家财政充实B.该学者可能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是宋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C.材料史论结合,如果数据无误,那么论证很是有力D.劳动力人数应该分于农业、手工业、商业之中,其中农业劳动力最多17、纪录片《走向海洋》解说词:①北方沦丧,使南宋朝廷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税收。

②立足未稳的南宋朝廷,依然入不敷出。

③于是,南宋的历代皇帝采取了鼓励海外贸易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政策……④巨大的中国商船,往来于广阔的海洋之上,由此而来的巨额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南宋国库。

⑤到1128年,海外贸易所得已占居国库收入的20%。

⑥这种现象,在传统中国也是孤例。

有人据此认为,南宋曾放弃过抑商政策,他用材料中哪三句话论证最有力?()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④⑤⑥18、下图为某网页刊头截图,“商人、市场、货币、政策”等六处为超级链接的按钮,图中..A、B、C三处的最佳内容分别是:()A.商业、商帮、草市 B.经济、车船、抑商C.商业、商路、商品 D.经济、商品、抑商19、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20、《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21、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和被消灭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确立三省六部制和戊戌变法 B.废丞相设内阁和辛亥革命C.设立军机处和戊戌变法 D.设立军机处和辛亥革命22、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于()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A.清前期人口增长快B.清前期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C.社会动乱隐患日益加大D.保护植被的压力减轻24、“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请从词风上判断,这是谁的作品:A.李清照 B.李煜 C.苏轼 D.柳永二、主观题(52分)25、选官制度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图3 图4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商鞅变法1、图3、图4体现了西周时期哪两种政治制度的有机结合?(2分)图4中用“长子”两字表示爵位继承,有人认为表达有误,你认为可以把“长子”两字改为什么?(2分)2、据材料二说明,图4中的爵位继承制在战国时期逐步被什么制度取代?(2分)这一变化对秦国的统一有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材料三、(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3、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4分)26、[日]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指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尽管宋代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但仔细看来,很多至关重要的因素却没有改变。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40分)经济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材料一、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费正情《中国:传统与变迁》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见图1、图2)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城市商业管理相对唐朝有什么主要变化?(1分)是否意味着北宋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1分)为什么?(2分)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城的规划建设,令建筑师们大费周章,汴河穿城而过与城市的层级规划和对称格局要和谐共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北宋商业经济发生怎样的革命性变化,但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一直没变。

材料三、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都城规划之间似乎有着一种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

2、据材料二、三,结合图1、图2,从城市规划布局来看,你认为从唐到宋核心政治制度是否变化,请说明理由。

(4分)按材料三的思路,分析材料二可知,北宋经济结构中与都城规划不可割舍的经济成分是什么?(2分)思想文化上的变与不变材料四、在古代社会,传统科技的创新主要来自经验的积累,这就意味着技术发明要依靠不断的试错的方式来进行(即若干错误中,偶有成功之时),中国人多,试错的数量就多,技术发明的概率就大。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人们必须改进生产工具来适应主要粮食作物由小麦到水稻的变化;加上南宋政治中心的南移,水上交通的需要,让人们试错的频率更高,成就更集中。

科技创新成果的增加的同时,在创新需求和创新模式上却没有质的改变,注定传统科技后继无力。

到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对科技的需求有限且近饱和。

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巨大要求,为此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开始用实验室里的实验代替试错,中国的人口优势就不复存在。

因为即使人口很少,也可以通过密集的实验来增加发明技术的可能性。

——改编自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列举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一个高峰的主要表现?(2分)据材料四归纳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一个高峰的原因?(3分)据材料四分析“宋代以后,注定传统科技后继无力”的原因?(2分)材料五、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人欲不容共立”,“遏人欲而存天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