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贯通设计说明书

贯通设计说明书

埠村煤矿西区
-260m水平回风暗立井贯通测量设计说明书
一、贯通工程概况
埠村煤矿西区为满足矿井通风的需要,设计在-260m水平大巷与地面斜井之间施工回风暗立井。

设计方案:先在-260m水平大巷施工回风平硐,回风平硐与斜井底盘的泵房上下重叠,然后在泵房施工钻孔与回风平硐贯通。

贯通测量预计在9月份施测,导线距离700米,贯通距离110米。

二、贯通测量方案的选择
1、贯通测量方法
经现场勘查,井下观测条件恶劣。

一是空气中雾气重、能见度低,测点间的观测距离不超过30米;二是风速大,采用顶板设点,垂球对中难度大,保证不了测量精度。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导线点设置在底板上,采用点上对中的办法,减少对中的误差,测点间的距离为最大能见度。

斜井与-260水平大巷内的导线点由于巷道变形和长时间不用,找不出一组连续的导线点,故采用假定坐标。

2、导线测量线路及精度要求
在斜井二节选A1、A2点为导线边的起始方位,以A1点的坐标为起始数据。

测量线路:
A1~A 2——斜井一节底盘——斜井一节——斜井泵房
A1~A 2——斜井二节——260水平大巷——回风平硐
精度要求:根据“规程”规定,按7″级控制导线要求施测。

导线布设边长在15~100米之间。

测角采用本矿经检验的全站仪DTM-352(5″级)测角,采用测回法。

边长15米以下的每站3次对中1个测回,15~30米的每站2次对中1个测回,30米以上的每站1次对中2个测回,测回间互差不大于12″,两次对中测回差不大于30″,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不大于20″。

为了减少测角误差对贯通的影响,在工作时,采用对换仪器底座的迁站方式,以减小对中误差。

全站仪量边,每条边不得少于2个测回,采用往返测量。

同一条边换算成水平距离的互差不得大于1/6000。

3、高程测量
高程以A1号点为起算数据。

平巷按“规程”关于水准测量的观测要求,采用本矿经校验的DS3级水准仪和普通水准尺测量。

每测站采用不同仪器高观测,其互差不大于5mm,往返测较差不得超过±50R1/2(R—以km为单位)。

斜巷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垂直角采用全站仪DTM-352 测角,每站测2个测回,互差不得超过15″。

仪器高和觇标高,在观测前和观测结束后各丈量一次,其互差不得超过4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施测时要认真检查校对起始点、起始数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测。

在施测过程中,必须绘制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贯通工
程进度图,并及时填绘工程进展情况,最后一次标定方向时,两工作面间距不得小于50m。

贯通导线的最后几个导线点(不少于3个点)必须埋设牢固,导线计算簿要有正、副本,必须二人对算。

三、贯通误差预计
1、各种参数的确定:
1)测角中误差的确定:
Mβ=±7″
2)全站仪量边中误差:
M S=±(5+5 ×10-6D)= ±(5+5×10-6×300)=±6.5(mm)
2、求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重要方向X轴上的误差:
1)导线测角误差引起K点在X轴上的误差:
2y)1/2/ρ
M x
β=±Mβ(∑R
±7/206265×159039991/2=0.135(m)
=
2)全站仪量边引起K点在X轴上的误差:
M xs=±M s(∑Lcos2α)=±6.5×1.7141/2
=8.5(mm)=0.0085m
3)量边及测角误差引起K点在X轴上的中误差:
M x k=±(M2xβ+M2xs)1/2
=±0.135(m)
由于各项贯通测量工作均独立进行两次,故贯通相遇点K在X 轴上的预计误差为:
1/2=0.095(m)
M x
ko=±M x k/2
贯通相遇点K在X上的预计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即:
M x k预=±2M x ko=±0.19(m)
3、求贯通相遇点K在高程方向上的预计中误差:
1)全站仪测量误差引起K点在高程上的误差:
M h=±50R1/2/21/2=±0.057m
2)三角高程测量引起K点在高程上的中误差:
M hs=±50L1/2=±50×1.41/2
=±59(mm)=±0.059m
贯通相遇点K在高程方向上的预计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即:
M hk
预=c M hk=±2×0.058=±0.116(m)
四、结论
经上述误差预计,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方向上的预计误差为±0.19m,在高程方向上的预计误差为±0.116m,能到达规程允许精度水平方向±0.3m、高程方向±0.2m的要求,故基本控制导线7″级导线进行贯通,上述采用的各项测量措施也是可行的。

在施测中要严格按本设计规定的各项施测精度及施测方法进行,以确保该项贯通工作的精度。

埠村煤矿二号井
-260水平暗立井贯通测量设计说明书
编制:
地测科长
总工程师:
埠村煤矿二号井
二〇〇八年九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