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提升大理州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的探讨(何丽芳)

对提升大理州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的探讨(何丽芳)

对提升大理州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的探讨
云南省大理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何丽芳
经济运行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
全局性经济活动。工业作为目前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部门, 其
所占份额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 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不容
忽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内容除要能描述工业自身的运动
之外,还要包括对于其上下关联、影响并制约发展的其他因素,
因此,进行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至关重要。当前,是大理州加
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工业
经济运行平稳快速推进,本文对如何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水平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一、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定位
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既没有决策权,也不需具体执行,确
切的说它的职能定位应该是“警卫员、联络员、参谋助手、服务
员”。“警卫员”就是通过对各类系统、繁杂、变化的信息、数据
的加工处理和监测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态势、市场供求变
化等情况,及时提供预警;“联络员”就是及时传达上级的各项
政策措施、各种精神要求,同时及时把运行中的倾向性问题和突
出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反映;“参谋助手”就是要根据经
济运行的走势,提出各种建议措施,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服务员” 是指不仅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
还要为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服务、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构
建和谐社会服务。另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不同于统计部门
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把数据的准确、及时作为主要目标, 而工
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除对数据的严格要求外, 更加着重于对动
态、活情况的把握, 并把对经济运行工作进行指导作为主要目
标,因此,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不冲突、少重复,突出特
色,做好“自己”。

二、大理州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创新与不足
近年来,大理州不断夯实监测分析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思路,
建立起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经济运行新机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建立多部门数据采集分析模式,完善了报表报告制度。
与统计、金融、外贸、交通、电力等部门建立了快速信息通道,
及时了解、掌握工业经济综合运行情况和重要产品的产、销、存
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月度和年度数据库,形成反映宏观经济运
行态势的图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业经济运行月报》、《工
业经济运行报告》、《重点企业产量及价格变动情况月报》、《煤
电油运等要素运行情况季报》等报表,极大地丰富了报表报告内
容。同时,由单一发布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报告,转变为向各种
不同需求对象发布不同的分析报告。
二是建立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联席会议制度。由工信、
统计、调查队为成员单位,每季度轮流举办联席会议,讨论当前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中存
在的倾向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等。
三是建立了定期调度制度。如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
工作座谈会,重点交流不同产业结构地区的运行形势及对策建
议;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与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沟通,协调
解决县域、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每月一次的
重大工业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协调推进项目建设;每季度举行一
次电力运行调度信息披露会,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用电问题等。
四是建立了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工业企业制度。由工信委领
导分组联系挂钩12县市工业经济运行、项目建设、节能降耗等工
作,对亏损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进行帮扶,确保工业经济年度
目标的完成。每年遴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由四大班子领
导挂钩联系,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止亏增盈、复产达产。
虽然大理州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
是,与新形势下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不
少差距。平台建设滞后,监测分析方法少,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完
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基层运行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素质参差
不齐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测预警分析报告的前瞻性、科
学性和及时性不足,为政府调节经济和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提供有
效服务不够。
三、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的措施建议
(一)打造一个平台——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平台
在统计系统现有的数据收集平台基础上,探索研究建立一个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纵横交叉,通达上下,联系左右,集信息采
集、交流、监测分析预警为一体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警网
络平台,能使运行工作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多角度把握经
济运行态势的发展变化,增强分析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建议国家
工信部、省工信委加快推进信息化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
中的应用,由上至下建立一套全国性、全省性的经济信息监测分
析网络,提供各地区、各行业的基础经济数据。
(二)完善两个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人才培育机制
1、信息沟通机制。在纵向上,积极沟通联系上下,定期向
省工信委报告、向各县市、企业发布工业运行情况,顺利实现上
传下达。在横向上,探索通过联席会、座谈会等形式,把统计局、
电力、交通、金融等有关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料统筹起来,实现
资源共享,拓宽信息渠道;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积
极发挥协会在行业统计和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行业经济
运行监测预警;同时,要加强与兄弟州市运行系统的信息资料交
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完善、提高
我州的监测分析与预测预警工作。
2、人才培育机制。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性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形势有一
定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因此,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建
议设立专项培育资金,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校通过开展培训
教育或者进行课题研究合作等形式强化工业经济运行人才的培
养教育。
(三)强化三项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
1、强化学习能力。以加强经济运行工作队伍建设为突破口,
强化运行队伍学习能力,培养“善于学习、善于分析、善于总结”
的优秀运行工作者。“善于学习”,就是能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
各类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宏观
调控取向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础经济分析方法、透视经济
运行现象、分析预测经济运行态势的能力。“善于分析”,就是
能在纷繁复杂的数据和信息中理清头绪,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深
度解读指标“背后”隐含的倾向性问题,从而准确掌握产业运行
规律,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善于总结”就是要能把学习、分析
出来的东西形成鲜明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
独到的、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2、强化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一些新的
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对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原有的行业划
分方法、标准提出了挑战,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适应经
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新要求。强化创新能力,要有敢为人先、
勇于开拓的精神,例如,能根据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经济运行监测
分析方法、建立新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考核指标,完善工业经
济考核体系;探索经济运行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等。
3、强化服务能力。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核心定位是
服务,因此,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服务不仅
仅是对上级的服务,更要注重强化对基层和企业的服务。要经常
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力争做到“三真”:真诚与基层、
与企业沟通;真实反映基层和企业的现状、困难和问题;真心实
意地为基层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参考文献]
[1]袁国敏. 建立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监测体系的研究. 辽宁大学学报.1999
(6 ):22-23
[2]朱宏任.如何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 中国经贸导刊.2002(22):9-10
[3]宋立功. 新形势下经济运行工作的内容与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