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3章复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树影婆娑2、用刻度尺测出圆柱体不同位置的直径,结果如下:3.38cm、3.50cm、3.39cm、3.38cm、3.380cm,则这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A.3.39cm B.3.388cm C.3.3875cm D.3.38cm3、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和否认。
从物理学角度看()A.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C.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D.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频率越高响度越大,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7、图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10、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11、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1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8cm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C.一定大于20cm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13、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二、填空题1、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来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则甲测得的长度为___,准确值是,估计值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是___,准确值是,估计值是,甲尺的分度值是。
测量精确些。
2、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___记录的成绩较准确;原因是,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_____s .3、右图秒表的读数是。
4、小华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端敲—下水管、小明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___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传播来的。
说明声音在以上介质中传播的快慢顺序是。
5、声音是_____产生的,在空气中速度是,乐音的三要素是。
6、如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图和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图和____图.7、音乐厅正在举办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
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8、河岸边的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是由于光的_____引起的;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上留下了许多圆形的小光斑,这是______现象,这些光斑是太阳的。
9、如右图,是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的反射和折射,则____是反射光线,法线是,折射角是___。
是空气。
10、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冰透镜取火、⑥潭清疑水浅、⑦杯弓蛇影.在他们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______。
(以上填序号)11、白纸之所以呈现白色是因为___________,透过红色玻璃去看白纸是___色,透过红色玻璃去看绿色的树叶是____色。
黑板之所以呈现黑色是由于___________。
12、池塘深3m,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8m,则水中月亮的倒影和水面的距离为_____m。
1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0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三、作图题1、如下右图所示,有一和水平面成30度的光线,先要它垂直射入井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注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
2、请在下面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3、在两相交平面镜a、b之间有一发光点S,如图7所示。
试画出由S发出的一条光线,分别经a、b两镜面各反射一次后,使它仍回到S点。
4、请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
5、下面为近视眼镜的示意图。
请你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图中虚线框内划出矫正所需要的透镜并完成矫正后的光路图6、如图9所示,F 1、F2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一个物点发出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图中画出了其中的两条折射光线。
(1)用作图法确定像点的位置[用点小圆点表示像点,并标字母Q;(2)作出通过右焦点F2的折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3)用作图法确定物点的位置[用小圆点表示物点,并标字母P。
7、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
请在图中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分别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跟两块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1、f2的关系。
图7四、实验探究题1.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 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声音;再用大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____ 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在实验时,小明移动蜡烛B ,发现无论怎么移动都无法让蜡烛B 和蜡烛A 的像重合,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关系.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
“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填“实”或“虚”)(6)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红在实验中仔细观察蜡烛的像,发现其实有两个几乎重合的像,这是怎么形成的?(8)小明经过一次实验,得到如下的一组数据,便通过数据得出“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的结论,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物距u 像的特点像距v 应用 倒或正 缩小或放大 实或虚 u>2f u=2f—— f<u<2fu=f 不 成 像 —— u<f物像同侧(v>u )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
若火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司机在鸣笛后2秒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
物距/cm 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 12.0 12.O 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