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系感染PPT课件
9
2、慢性尿路感染
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 轻者无明显症状,可间断出现发热、脓尿或菌尿 ,反复发作者有贫血、乏力、腰痛、生长发育迟 缓,重者肾实质损害,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 。
10
辅助检查:收集标本注意事项:
留尿时,常规清洁消毒外阴,取中段尿及 时送检,婴幼儿用无菌尿袋收集尿标本 非不得已方行导尿,必须严格消毒,以免 插管时将前 1/3尿道细菌带入膀胱。 如疑其结果不可靠可行耻骨上膀既穿刺抽 取尿标本;
12
辅助检查:尿液培养
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UTI的主要依据,而尿细菌培养结 果的诊断意义与恰当的尿液标本收集方法相关。对临床高度怀疑UTI 而尿普通细菌培养阴性者,应作L型细菌和厌氧菌培养。
1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①辅 助定位UTI的诊断。 ② 检查泌尿系有无先 天性或获得性畸形; ③ 了解慢性肾损害或 肾瘢痕进展情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肾脏和尿路B超、排泄 性膀胱尿路造影(MCU)、静态核素肾扫的UTI者均行B超检查;B超检查主要是发现
和诊断泌尿系统发育畸形
核素肾静态扫描(DMSA):
①诊断急性肾盂肾炎(APN)的金标准:APN时,由于肾实质局部 缺血及肾小管功能障碍致对DMSA摄取减少。典型表现呈肾单个 或多个局灶放射性减低或缺损,但无容量丢失,也可呈弥漫的放 射性稀疏伴外形肿大。其诊断该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 和98%。但由于价格昂贵,多用于特殊需要时。 ②肾瘢痕的发现:国内外学者均发现首次UTI的患儿在DMSA无异 常发现情况下罕见VUR存在,而在DMSA发现肾瘢痕的患儿中 VUR的阳性率相当高。推荐在急性感染后3—6个月行DMSA以评 估肾瘢痕
儿童泌尿系感染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 郑荣浩
1
认识儿童泌尿系感染重要性
• 泌尿系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 婴幼儿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等先天性尿 路畸形(VUR在婴幼儿发热性UTI中可高达20%一 40%) • VUR和反复UTI ,可导致持续性的肾脏损害和瘢 痕化,从而可能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 • 早期发现和诊断婴幼儿UTI ,并给予合理处置尤 为重要
(3)膀胱输尿管返流与泌尿道感染发生和 发展关系密切,膀胱输尿管返流可为先天发 育异常或后天因素所致。婴儿的发病数较高 ,随年龄增长而渐缓解。
6
(4)排尿功能障碍如神经性膀胱、不稳定膀胱 和非神经性膀胱也易致泌尿道感染 (5)机体防御能力低下如营养不良、肾病综合 征、分泌型IgA缺乏等均易致泌尿道感染 (6)其他:如泌尿道器械检查、留置导尿管、 不及时更换尿布、蛲虫症亦可导致泌尿道感染。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致病原:
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 ,占首次感染的80%。其次为克雷白杆菌、肠 杆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等。 革兰阳性菌较少见,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见于全身败血症所继发。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2、易感因素 (1)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有关:
7
3、感染途径: 上行性感染---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主要途径 ; 血源性感染---通常可为全身败血症的一部 分,主要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慢性菌血 症患儿,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脑室- 心房 分流等也可致血源性感染。 直接蔓延---泌尿系邻近组织感染和肾周脓 肿,阑尾脓肿和盆腔炎症等可直接蔓延引 起UTI。
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
系确诊VUR的基本方法及分级的“金标准”。 MCU常用检查方法:通过导尿管将稀释后的造影剂(目前常用碘普 胺,用0.9%生理盐水以1:3的比例进行稀释)注入膀胱至患儿有 排尿感(≤2岁注入30—50 ml,3—6岁50—100 ml),然后拔出导尿 15 管并嘱患儿排尿,同时进行摄片。
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弹力纤维发 育不全,易被压扁、扭曲,发生尿潴留而易 感染; 女孩尿道短,尿道口接近肛门,易被粪 便污染; 男孩包皮较长、包茎,易于积垢而上行 性感染。
5
(2)与小儿泌尿系统畸形有关,如后尿道 瓣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各种原因 所致的肾盂积水、肾囊肿等,常造成尿潴留 有利于细菌生长
11
辅助检查:尿液分析
尿常规检查: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中自细胞≥5个/HPF, 即可怀疑为UTI。血尿也很常见,肾盂肾炎患儿还可出现 中等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及晨尿的比重和渗透压减低。 试纸条亚硝酸盐试验:对诊断UTI的特异度高(75.6%一 100%)而敏感度较低(16.2%一88.1%),若采用晨尿进 行检测可提高其阳性率。 尿白细胞酯酶检测:对诊断UTI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 69.3%一97.8%和37.5%一100%。 上述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UTI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9 .2%一100%和30.O%一89.2%
如何选择影像学检查
①<2岁的患儿:UTI伴有发热症状者,无论男女,在行尿 路B超检查后无论超声检查是否异常,均建议在感染控制 后行MCU检查。如说服后家属对MCU仍有顾虑者,宜尽 早行DMSA检查:
2
分 类
定位:上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下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临床上常因定位困难统称为泌尿 系感染
病程:是否达到6个月,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发作次数:首次UTI 复发性UTI:(1) UTI发作2次及以上且均 为急性肾盂肾炎(APN);(2)1次APN且伴有1次及 以上的下尿路感染;(3)3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
8
临床表现:
1、急性尿路感染 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
急性UTI症状随患儿年龄的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婴幼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需给予高度关注 3月龄以下婴幼儿的临床症状可包括:发热、呕吐、 哭吵、嗜睡、喂养困难、发育落后、黄疸、血尿或脓尿 等;
3月龄以上儿童的临床症状可包括:发热、纳差、腹 痛、呕吐、腰酸、尿频、排尿困难、血尿、脓血尿、尿 液混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