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制造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分类归属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修订版》的行业分类标准,智能手机制造在门类上属于C类制造业,在大类上属于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中类上属于392通信设备制造,在小类上属于3922通信终端设备制造。
二、行业发展概况1.市场规模在过去的十年中,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由此产生的销售规模已经达数千亿美元。
高盛证券公布预估报告指出,保守来看2020年全球5G 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亿台以上,是2019年的20倍水平。
除去智能手机本身的庞大市场规模,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带来了其他相关行业可观的销售收入。
根据德勤在其《2020年TMT预测报告》报告中的分析,智能手机衍生出来的市场包括配件市场(外壳、充电、耳机音响、可穿戴设备、自拍杆、手机壳及屏幕保护膜等)、内容订阅(移动广告、媒体订阅及应用会员等)和服务(维修、损坏险及云存储等)。
德勤预测,仅2020年,这些衍生市场将会带来4590亿美元的收入。
预计2020年智能手机的销售金额将达到4840亿美元,整个智能手机生态市场将价值9440亿美元。
不仅如此,智能手机衍生市场到2023年将以每年5%至10%的速度增长。
这意味着,到2023年,智能手机衍生市场每年的收入规模将超过0.5万亿美元。
这一市场是平板电脑衍生市场(250亿美元)的两倍,视频游戏机衍生市场(150亿美元)的五倍。
图 1 万亿规模的智能手机市场如今,全世界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约为36亿部。
庞大的用户基础是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且在5G的推动下,该市场还在不断地增长中。
虽然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智能手机出货量造成不小的打击,但从长远来看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规模依然是不可小觑的。
2.主要厂商放眼全球,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称得上巨头的有六家:苹果、华为、三星、OPPO、小米和VIVO,但在中国市场,目前是苹果、华为、OPPO、VIVO和小米五强鼎立。
图 2 2019年中国大陆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及同比增长根据Canalys统计的2019年中国大陆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含荣耀)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了38.5%,不仅高居第一,而且领先第二名将近20个百分点,显示了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强大统治力。
OPPO和VIVO全年市场份额在17%上下,占据榜单二三位,整体市场表现相对稳定。
小米2019年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为10.5%,跌幅是比较大的。
苹果2019年市场份额是7.5%,位列第五,受到了国产品牌不小的冲击。
另外,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在国内市场份额上华为较上年增长了35%,而其他四家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最小是17%,最大达到了21%。
很明显在中国市场地位方面,是存在两大“挤压”的——一是华为对其他的挤压,另一是国产对海外的挤压。
各自特点方面,华为的消费群体庞大,手机系列多样,价位跨度较大,具有独特的爱国感召,自家也有拿的出手的处理器,竞争力很强;OV两大品牌价格偏中档,受众基础好,营销宣传方式做的不错,喜欢稳扎稳打;小米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起的品牌,独特的性价比优势和“发烧友”的噱头使它深得年轻人群体的喜爱;苹果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情况很不乐观,一方面是它的定位原因导致机型单一而价格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在渠道覆盖上远不及华为和OV。
3.市场细分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细分市场,从而利于厂商满足不同消费者群的异质需求。
根据品牌国别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国产品牌智能机和外国品牌智能机。
一般国产机价格较低,受众广泛,主要满足收入较低消费者的偏好;像苹果、三星等外国品牌定价较高,消费群体比较固定单一,主要满足一些收入较高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根据手机主打功能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拍照手机、游戏手机、翻译手机、快充手机等,这一细分可以说是直截了当地将消费者的不同所好镌刻在产品上供他们按需挑选。
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机比如OPPO、美图比较吸引年轻女性群体目光,主打游戏畅玩功能的手机比如IQOO、黑鲨是深得“游戏发烧友”喜爱的,主打翻译功能的是为学生党量身打造,主打快充功能的是量快节奏商务白领体而裁衣。
除此之外,现在很多厂商也对自己旗下的品牌进行细分,实行多元化战略,以尽可能瓜分更多的市场份额。
拿华为来说,它的mate系列、P系列主打高端机型,定价一直在旗舰水平,跟苹果、三星分庭抗礼,而且销量一直很好,一度卖断货。
而华为的子品牌荣耀是其较低端机型代表,基本定价在1000到3000之间,主打青春活力,请来不少明星代言,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也是非常可观。
4.产业生命周期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是IBM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Simon,此后在2001年爱立信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Symbian的智能手机R380s,一直到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由于这一阶段内的智能手机凤毛麟角,市场占有很低,所以业界往往不把这一时期包括在智能手机产业生命周期内。
初创期:2008-2012年。
2008年7月11日,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3G。
自此,智能手机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时代,iPhone成为了引领业界的标杆产品。
这一时期,由于人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智能手机的极大方便性,智能手机一问面便迅速抢占市场,销量逐年上升,引发了一波广泛的由非智能机到智能机的换机潮,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到72.5亿台。
成长期:2013-2016年。
这一阶段,得益于4G时代和厂商创新技术,智能手机在功能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网络速度不再是约束,屏幕从3.5寸逐步升级到6寸屏,内存配置上逐步扩容到4G/6G,拍照像素水平陡然提升到千万级,操作系统不断优化升级,引发了一大波从3G手机到4G手机的换机潮。
根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年大屏幕平板手机的出货量已经开始超越小型平板电脑,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顶峰147亿台。
但是这一时期智能手机利润大部分被苹果、三星瓜分,当时国内已有品牌“中华酷联”仍停留在低价位的竞争上,利润空间狭窄。
成熟期:2016年至今。
经历了巅峰的2016年,4G时代的智能手机开始变得创新乏力,单纯的从屏幕,摄像头,面部识别等创新无法吸引用户换机,销量增长面临瓶颈,2017年智能手机下降0.51%,2018年持续加速下降4.8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面临同样的趋势,2017年智能手机销量下降11.69%,2018年下降15.40%。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8年遭遇有史以来最大跌幅,整体出货量环比下降21%,跌至9100万台。
排名前十的智能手机厂商中有八家处于下降的趋势当中。
另外,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深度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智能手机逐渐走向存量时代,但是优势品牌凭借其核心竞争力将继续抢占市场份额,下游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厂商的爆款单品策略也决定了订单将继续往少数品牌集聚,智能手机市场洗牌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图 3 2007-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图 4 2011-2019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5.产品差异化程度在智能手机发展的早期阶段,产品差异化程度是很大的,比如苹果、三星、OV的产品,人们一看机身外观就能很容易判断出是哪家所产。
在系统方面,Symbian系统被诺基亚、索爱等品牌采用,RIM系统被盘踞北美市场的黑莓采用,iOS系统是iPhone的独特标签,谷歌出品的Android由HTC率先体验,微软开发的mobile系统也是为自家手机量身打造。
早期阶段智能手机产品存在很大差异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局面。
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产品差异化总体上说是比较大的,但是差异化程度在不断缩小,很多特性趋于同一。
手机系统被Android和iOS两家承包,手机屏幕都在往无边框方向发展,快充功能成为各大厂商中高端机型的标配。
不仅如此,厂商之间的互相模仿、恶意竞争也在加大产品同质化。
比如2017年苹果发布的iPhoneX第一次使用了“刘海屏”设计,2018年各大品牌旗舰机型像OPPO R15、诺基亚X6、一加手机6便清一色地有了“刘海”,时至今日目前已发布的“刘海屏”手机超过30多款。
后来水滴屏、挖孔屏兴起,大家又紧跟着潮流走去,一家吹风,众人草动,乐此不疲。
图 5 智能手机屏幕的变化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的的今天,同质化问题已经不可否认,但越在同质化竞争的市场上,技术壁垒越小,彼此之间的技术越容易被学习,所以说建立品牌原型印象很重要。
抓住一个竞争对手没开始做的细分领域,并且做到极致,建立品牌自身在这个领域的模范形象,才能从核心用户开始扩散到更大的市场。
三、行业竞争结构(五力模型分析)在这一部分,我将智能手机行业分为以苹果为代表的国际高端手机制造商和以小米为代表的国内中低端手机制造商,再应用Porter五力模型进行各自有针对性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供应商议价能力苹果方面,以iPhoneX为例,该手机零件供应商遍布全球,屏幕主要来自三星和LG,存储芯片主要来自三星东芝,相机模块零件主要是索尼和欧菲光,传感器元件来自博世、瑞萨电子等公司,电池组主要是韩国的LG和三星、中国的德赛电池和欣旺达所生产。
可以看出,苹果在某个单一零件上的供应商就有很多,这削弱了苹果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另外,苹果还实行独特的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有很大控制力,供应商们借助苹果来提升技术扩大规模,依赖苹果的销量来实现自身的销量,这也提高了苹果对其的议价能力。
图 6 iPhoneX元器件供应商小米方面,在中高端机型, 小米的零部件供应商与其他国产手机类似, 例如向夏普、JDI采购屏幕, 向索尼采购摄像头, OEM是富士康和英业达两间公司代工完成, 而ODM部分则采用闻泰和华勤。
根据旭日大数据调查, 小米手机核心供应商大概有15家。
低价手机方面小米手机CPU全面向高通靠拢, 在2016年只有56%的小米手机使用高通的处理器, 但201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95%。
在2018年至今小米新上市的旗舰手机主要采用新一代的骁龙845、855系列CPU, 以及面向低端市场的骁龙660、710系列。
内存方面, 三星的半导体仍是小米手机内存的主力供货商, 占比超50%。
另外还有如玻璃盖板供应商的蓝思, 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欧非科技, ODM的供应商闻泰, 在对应的零部件供应占比都超过40%,而这些厂商同样也在为其他的手机生产商供应部件。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 可选择对应零部件的高性价比供应商少之又少。
此种状况, 决定了小米手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相对较强的。
图7 小米手机元器件供应商2.购买者议价能力苹果方面,其机型大多定位高端,主要目标客户群是中青年群体和高收入阶层,他们对价格的敏感性并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