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习题答案(裘祖荣)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习题答案(裘祖荣)

第一章 结构设计中的静力学平衡1-1 解:力和力偶不能合成;力偶也不可以用力来平衡。

1-2 解:平面汇交力系可以列出两个方程,解出两个未知数。

取坐标系如图,如图知 ()100q x x= 1-3 解:则载荷q(x) 对A 点的矩为1-4 解:1)AB 杆是二力杆,其受力方向如图,且F A ’=F B ’2)OA 杆在A 点受力F A ,和F A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显然OA 杆在O 点受力F O ,F O 和F A 构成一力偶与m 1平衡,所以有代入OA = 400mm ,m 1 = 1N ⋅m ,得 F A =5N所以F A ’=F A =5N , F B ’= F A ’=5N , 即 杆AB 所受的力S =F A ’=5N3)同理,O 1B 杆在B 点受力F B ,和F B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F B =F B ’=5N ;且在O 1点受力F O1,F O1和F B 构成一力偶与m 2平衡,所以有 210B m F O B -⋅=代入O 1B =600mm ,得 m 2=3N.m 。

1-5 解:1)首先取球为受力分析对象,受重力P ,墙壁对球的正压力N 2和杆AB 对球的正压力N 1,处于平衡。

有:1sin N P α⋅= 则 1/s i n N P α=2)取杆AB 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如图所示, 杆AB 平衡,则对A 点的合力矩为0:3)根据几何关系有最后解得:2211/cos 1sin cos cos Pa Pa T l l αααα+=⋅=⋅- 2cos cos αα-最大,即α=60°时,有T min当=4Pal。

q(x)O 1N 2AF1-6 解:1)取整体结构为行受力分析,在外力(重力P 、 在B 点的正压力F B 和在C 点的正压力F C )作用下平衡,则对B 点取矩,合力矩为0:解得 (1)2C a F P l =-,2B C aF P F P l=-= 2)AB 杆为三力杆,三力汇交,有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 解得:/tan B S F β=又根据几何关系知:tan cos hl βα=将F B 和tan β代入得:cos 2Pa S hα=1-7 解:1)AB 杆是二力杆,受力如图,F A ’和F B ’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取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受外力F ,正压力N ,和杆AB 对它的力F B (和F B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根据平衡条件可列方程即 /c o s B F F α=3)取OA 杆进行受力分析。

OA 杆在A 点受力F A (和F A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对O 点取矩,根据平衡条件合力矩为0:即:''/cos A A B B M F d F d F d F d Fd α=⋅=⋅=⋅=⋅=又:d=(200+100)sin α tan α=100/200 解得:M =60000N.mm =60N.m1-8 解:1)BC 杆是二力杆,受力在杆沿线上。

2)取CD 杆和滑轮为一体进行受力分析。

其中滑轮受力可简化到中心E (如图,T =Q )。

C 点受力F C (方向由二力杆BC 确定)。

列平衡方程:代入已知参数,解得:F DX =2Q ,F DY =0.25QF BF COB ’ F AdααQ F DX1-9 解:取杆AB 分析,A 端为固定铰链,B 端受拉力F B ,D 点受滑轮对其的作用力(滑轮受力简化到中心点D )T 和Q ,T =Q =1800N 。

AB 杆平衡,列平衡方程: 代入已知参数,解得:F AX =2400N , F AY =1200N1-10解:1)取偏心轮分析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时,有N 和F C 构成一力偶,与m 平衡。

有F C =N , ()0C M F m N e ==-⋅,得:N =m/e2)取推杆分析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时有(推杆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故摩擦力方向如图,且正压力N ’和N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N ’=N ):()0'/2/200'O A A B X A B Y A B M F N a N b F d F d F N N F N Q F F ⎧==⋅-⋅+⋅-⋅⎪==-⎨⎪==---⎩∑∑ 又 ,A AB B F f N F f N =⋅=⋅ 联立方程组解得:N A =am/be ,F A =F B =fam/be3)若要推杆不被卡住,则要求有 'A B N Q F F >++,代入相应结果得:2afm b m eQ>-1-11 解:CD 是二力杆,所以在D 点砖所受的约束反力R (和CD 杆D 端受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在GD 连线上,如图所示。

若要把砖夹提起,则要求约束反力R 在摩擦角ϕ范围之内,即要求α<ϕ.又 HD =250-30=220(mm ) f =0.5,代入解得b<110mm 。

即距离b<110mm ,可提起砖夹。

F AYF B ON ’F A N A F B QN B第二章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2-1 解:表征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主要指标有: 强度(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刚度、塑性、硬度。

2-2 解:钢材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含碳量、合金元素、温度、热处理工艺。

2-3 解:常用的硬度指标有三种:布氏硬度(HBS )、洛氏硬度(HRC -洛氏C 标度硬度)、维氏硬度(HV )。

2-4 解:低碳钢(C ≤0.25%);中碳钢(0.25%<C ≤0.6%);高碳钢(C >0.6%) 2-5 解:冶炼时人为地在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所形成的钢就是合金钢。

其中加入Mn 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淬透性;加入Cr 可以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和淬透性;加入Ni 可以提高钢的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2-6 解:有色金属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铜合金: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延展性。

2)铝合金:比强度高,塑性好,导热、导电性良好,切削性能良好。

3)钛合金:密度小,机械强度高、高低温性能好,抗腐蚀性良好。

2-7 解: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8 解:钢的调质处理工艺指的是淬火加高温回火。

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即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2-9 解:镀铬的目的是为了使材料表层获得高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镀镍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10 解:选择材料时主要满足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要求。

第三章 零件强度、刚度分析的基本知识3-1 解:截面法,求直杆任一截面处的内力。

1)截面Ⅰ-Ⅰ处的内力,根据平衡条件:F 1=30KN ,σ1=30000/300=100(Mpa ) 2)截面Ⅱ-Ⅱ处的内力,根据平衡条件:F 2=30-50KN =-20(KN ) σ2=-20000/200=-100(Mpa ) 3)截面Ⅲ-Ⅲ处的内力,根据平衡条件:F 3=30-50+80=60(KN ) σ3=60000/300=200(Mpa ) 3334200100012010l l mmE σ∆==⨯=⨯F1F 2Ⅲ ⅡⅡⅠⅢ杆的总变形为:1230.5()mm l l l l ∆=∆+∆+∆=可知,最大轴向力发生在A 3段内。

因为[σ] = 160MPa<σ3,所以杆较危险,但若考虑安全系数,则还有一定的欲度,未必破坏。

3-2 解:受力分析围绕C 点,将AC 、BC 两杆截开得分离体,设F A 、F B 为拉力,根据平衡条件:代入已知参数,解得A B F F ==。

亦可知,杆AC 和杆BC所受轴向内力为。

则[]1107A ACMPa σσ≈<[]259.8B BC MPa σσ≈<,所以AC 杆和BC 杆的强度合格。

3-3 解:受力分析围绕B 点,将AB 、BC 两杆截开得分离体,设F 1压力,F 2为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在B 点可吊最大载荷为40KN (若是48KN ,则AB 杆内的应力会超出许用应力)。

3-4 解:题示螺栓联接有两个剪切面,则剪切力Q =F/2=100KN ,由[]2/4Qd ττπ=≤ 得 :40d mm , 即螺栓直径应大于等于40mm 。

3-5 解:题示铆钉联接剪切面,剪切力Q =F []2224424106/4(17)Q F KN MPa d d mm ττπππ⨯===≈≤⨯ 所以铆钉强度合格。

3-6 解:杠杆为三力杆,三力汇交,故在B点处受力F 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代入F 1=50KN ,解得F BX =F BY =25KN 即F B ≈35KN 。

螺栓B 有两个剪切面,Q =F B /2,所以[]15100d mmMPaπτπ≥≈⨯ 所以铰链处螺栓B 的直径应大于等于15mm 。

3-7 解:最大剪应力m a x 3310000.20.2(0.05)40t M M N m W d m MPa τ⋅=≈==⨯ 1m 长度扭转角631000180182000100.10.105n P M l GI ϕπ︒==⨯⨯≈⨯⨯⨯︒ 3-8 解:1)采用截面法,首先在CB 段内I-I 处截开, 取右端分离体,根据平衡条件:Mn =-M 2=-5000N.m F BF AF 1F 2F BM 2Mn Mn再在AB 段内Ⅱ-Ⅱ处截开,取右端分离 体,根据平衡条件: Mn =M 1-M 2=7000-5000=2000(N.m) 可作扭矩图如图。

2) ma m x ax max 3350000.20.20.1tMn Mn W dτ=≈=⨯=25(Mpa)处于CB 段外圆周边。

3) 116450000.50.00382000100.10.1pMn l GI ϕ-=≈⨯≈-⨯⨯⨯(rad) 226420000.50.001282000100.10.1pMn l GI ϕ=≈⨯≈⨯⨯⨯(rad) 所以123 1.20.0018ϕϕϕ=+=-+=-(rad)≈-0.103° 即截面C 相对A 的扭转角为 0.103°3-9 解:444464()(10050)910()3232p I D d mm ππ=-=-≈⨯,653910 1.810()/2100/2p t I W mm D ⨯===⨯由 1.5/1800.26()rad ϕπ=⨯≈ ,2000l mm =代入 max /p GI l Mn ϕ==96KN.m ,a max m x tMn W τ==533N/mm 23-10 解:由[]tMn W τ≤,需用剪切力相等,得t t W W 空实=,即3430.2(1)0.2D d α-=d =40cm ,α=0.6,解得:空心轴外径D =42c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