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思想归纳.

城市规划思想归纳.

展出现质的飞跃。
4.11------13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本质上讲是一场反封建的斗争,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做好了铺垫。
5.12世纪后期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大学组织。
1.宗教世界观统治了物质与精神领域的一切,《圣经》成为最高的权威。
2.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
3.11世纪以后,西欧社会就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辩论,世俗权力的地位逐渐提高。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
时间
背景
城市生活形态
规划思想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
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
2.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侵入亚欧,造成名族的迁徙和融合。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轻松地生活。
4.凸显了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一般格局很一致:在教堂前面有围合感较强的广场,道路基本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并逐渐形成蜘蛛网状的道路系统。
5.城市总体结构布局都非常自然,无论是景观还是尺度都非常接近人,建筑环境亲切可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环境特色,是所谓的“自然主义”。
6.从城市设计角度看,中世纪和谐的城镇环境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将一定得体系引入大自然,结果使自然和几何学之间差距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
1.人文主义与乐观主义,“人是世界的美”。
2.美是客观存在的,是内在的,是和谐完整的,是符合“数”的规律的。
3.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观开始孕育。
4.追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数与宇宙关于美得规律决定了城市必然存在理想的形态。
5.建筑和城市规划成为一种深刻和高雅的文艺构思,普通人不可企及。
6.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都非常珍惜和慎重地对待前人留下的艺术作品,恪守着城市和谐与整体的艺术法则。
6.凸显秩序思想,将广场通过运用轴线系统、对比强调、透视手法建立整体的城市空间秩序。
7.采用大比例模数,不以人的尺度作为参照。
8.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公元前510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时期
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后来成为了拜占庭。
公元4世纪------公园9世纪:西欧衰落,拜占庭强大。
9世纪------12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
12世纪------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盛期。
15------16世纪:文艺复兴
从本质上看,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地位而在上层建筑领域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城市生活对人本主义的追求,人应该欣赏并享受人生具有的权力、自由与幸福。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但是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
1.古罗马国家先后经历了城邦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
2.古罗马国家的存在完全是依靠强力保证的,强力指的是罗马军队和国家行政机器。
3.罗马人的精神日益世俗化。
1.世俗化,城市中的神庙退居次要地位,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府邸大量出现。
2.军事化,出现了营寨城。
3.君权化,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
4.罗马人把城市造成了一个享乐的容器,忽视了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功能。
1.伦理化倾向,追求不断满足享受的种种现实技法。
2.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罗马公民完全沉浸在享乐中。
3.唯心主义,真理就是主观感觉和印象,没有什么客观真理存在。
4.超级国家的思想,人类应该生活在一个世界城邦中,每一个人都是世界公民。
5.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通过城市规划追求切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
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路线的自然引申。
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各种规律。
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念设计的,即圆形加放射。
1.雅典联合各个城邦与波斯军队展开决战,在希波战争中获胜。
2.建造了雅典卫城。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
1.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希腊城邦解体。
2.马其顿人入侵地中海,建立包括全希腊在内的马其顿帝国。
公元前146年希腊为罗马所灭
公元前750年------公元前300年:伊特鲁里亚时期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力的中心。
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构”等。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欧。
1.中世纪指的是从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这其中的封建时期。
1.教区与社区和二唯一。当时城市的整体结构、城市的分片区空间组织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社会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大大小小的教堂而展开的。
2.9------10世纪,手工业分化,带动商业。
2.城市建设活动的世俗化,总督府、市场、图书馆等与教堂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新中心。
3.古典主义在建筑群与城市总体布局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集合形体,强调统一性和稳定感。
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比较
巴洛克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和变形,典型做法是彻底抛弃西欧中世纪中自然、随机的空间格局,将建筑风格的原理放大到城市,通过建立整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来强调城市空间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城市道路格局一般采用环形加放射,并在转折的节点处用高耸的纪念碑来作为过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