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大,必然导致农作 物入侵牧区→草地被开垦为旱地→草地面积缩小 →牧场超载→转牧环境脆弱地区→加剧本地区荒 漠化。
控制人口增长;加快环境整治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二)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海陆 位置
荒 漠 景 观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2、荒漠化的概念
干旱、半 干旱地区 人类过度经济 活动 耕地退化 土 地 退 化 半湿润 区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 素 土地沙漠化
(分布、成因、表现)
草地退化
石质荒漠化
林地退化
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A)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 确的是 ( )
D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 为“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地理位置 自然因素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海洋水汽来 源少。气候 异常干旱
荒 漠 化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 积物覆盖深 厚
大风日数较 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 荒漠化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 荒漠化
为什么?
A
B
C
?洋湿润气流 ?洋湿润气流
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①干旱的原因
地处亚欧 大陆腹地 湿润气流 难进入 位 置 西北 地区 地 形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山岭重重 阻隔
干旱
水文:多为内流河,湖; 河流稀少
小结:
贺兰山以西 降 水 少 小 沙漠、戈壁 干 旱 以下200mm以上 大 贺兰山以东 多
1
2
3
4
5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 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 摄影奖的作品。这是一个 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 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 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 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 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 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 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 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 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 鹰,看着小女孩离去。
蓝蓝的天空下,广阔无边的草原,雪白 的蒙古包,就像洒落在人间的朵朵白云
在蒙古包不远处,成群的牛羊就像散落 的点点繁星,江山如此多娇。
可就在若干年后,无边的草原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
渐渐的,草原的绿色消失了,像繁星一 样散落地成群的牛羊不见了。
瘦骨嶙峋的骆驼,倒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江山不再多娇,衰退了的草场如今只有满目 疮痍。
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3、这种荒漠化分布上表现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草场退化 为 , 常可在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见 到。
载 畜 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农业特色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伊敏河 √ √

√ 镜铁山 √√ √ 石嘴山
霍林河 元宝山
二、区域特征
范围(地形区界线、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西 北 地 区 的 内 部 差 异
位置: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
地形: 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坦荡的高原,西 部为“三山夹两盆” 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 气候: 在200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 植被 由东到西,由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水文: 多内流河、湖泊,河流稀少
小结: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一) 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基础: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4、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歌词改编:你是风儿,我是沙,加上干旱的他, 点缀荒漠化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气 候 变 异 等 自 然 条 件 分散土 地退化 过 程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道 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退化与社会的贫困化问题
P21活动
1、 该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 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气温高,蒸发巨大,但降水不足, 且相对集中,因此气候非常干旱, 植被缺乏,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大。
大风日数多,且 集中在干旱季节
动力因素
1.干旱的气候与荒漠化-----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植被稀少,平地 多沙质沉积物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 强,多戈壁和沙漠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过 程
加 剧 加 速 发 展
人 类 活 动
请根据下列框图,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 原因是什么。
三、 荒漠 化的 人为 因素
(决定 性因 素)
形成荒漠 化的人为 因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 利用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 因素的主要表现
矿产
煤、石油、天然气、铁等矿产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 原因有哪些?
关键词: 为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 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干旱 物理风化 风力作用
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自然背景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力作用强盛 基本条件
平地多疏松的 沙质沉积物
物质基础 包含着漠荒化 的潜在威胁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自然 原因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分析人为因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突 破 口
人为 原因
“地球的癌症”
西北地区的气候
二、区域特征
地形
三大自然区
西 区 北 干 东 旱 半 干 旱 部

青 藏 高 寒 区


气候:干旱
引入:1、图片中景观的依次变化反映的是哪种环境问题? 2、它在我们国家哪个区域表现的最为严重?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风沙 土壤 植 地 侵蚀 中的 被 面 水分 遭 裸 水土 破 露 和养 流失 坏 分流 失 土 地 生 产 力 下 降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绿 洲 地 区 缺 水 源 地 区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前沿地带
内部
工程 措施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设置沙障——草方格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开源 解决能源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节流 推广省柴灶
的途径
e.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活动
2、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
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 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 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 的经济模式; 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 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 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 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 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 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
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 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是( A ) A.异常干旱,因地处内陆,又有高原对水 汽阻碍 B.大风,地处背风坡 C.沙漠广布,地处副热带高压带 D.风力很大,畜牧业为主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如A、 过度放牧 B 均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区,造成这种现象 。 的直接原因是 为放牧饮水掘井,周围的草场
1 过度樵采
缺乏能源的地区
防风固沙的植被遭到破坏
人们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过度樵采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人口激增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过度樵采
破坏固沙植物 加速荒漠化
严重破坏草场
2 过度放牧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