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练习题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练习题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1.《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全体劳动者的退休制度。

( )2.《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 )3.国务院实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集体负责制。

( )4.《宪法》规定,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对外政策。

( )5.计划生育、耕地保护、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6.《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7.城市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是基层政权组织。

( )8.《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9.《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 )10.《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 )11.《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

( )12. 国务院总理、副总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务委员连续任职无限制要求。

( )13.《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14.《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 )15. 制定行政法规属于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范围。

( )16.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17.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 )18.《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无偿征用。

19.《宪法》所规定的“国家赔偿权”是指由于国家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 )2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 )2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22.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 )23.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 )2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宪法》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通过。

A.过半数B.3/5以上C.2/3以上D.3/4以上2.《宪法》序言中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A.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B.坚持改革开放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3.以下关于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B.宪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效力C.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D.宪法的修改,须由2/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4.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 )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A.4月10日B.5月26日C.10月10日D.12月4日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A.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B.所有党政机关及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C.任何部门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D.所有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6.( )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宪法》。

A.1993B. 1999C.2004D.20107.( )是我国的国体。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政治协商制度D.工农联盟8.《宪法》第31条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

A.中央人民政府以行政法规规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C.特别行政区立法委以基本法规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特别法规定9.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政治协商制度D.工农联盟10. ( )不属于《宪法》规定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资格限制要求。

A.年龄B.国籍C.居住期限D.政治权利11. 以下选项中,(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A.省B.直辖市C.设区的市D.县12. ( )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中央军委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公安部13.《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 )相适应。

A.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B.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C.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水平D.科技、环境及教育的发展水平14.《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15.《宪法》第11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保持国民经济稳定的杠杆16. 以下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B.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C.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7.《宪法》第19条中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 )。

A.初等义务教育B.职业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18.《宪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 )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A.休闲性B.基础性C.群众性D.综合性19.《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

A.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B.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C.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D.城乡一体化的20. 根据《宪法》第45条的规定,“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权利”的人员情况中,不包括( )。

A.失业B.年老C.疾病D.丧失劳动能力21.《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 )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

A.效率B.实事求是C.精简D.下级服从上级22.《宪法》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中央军事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人民政府D.最高人民法院23.《宪法》第58条规定,( )行使国家立法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24.《宪法》第96条第2款规定,( )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A.省B.设区的市C.县D.乡、民族乡、镇25.《宪法》第9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年。

A.1B.2C.3D.52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A.中国共产党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中央人民政府27. 以下选项中,( )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主要职权。

A.领导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权利B.上诉管据权C.审判监督权D.死刑核准权28. 根据《宪法》规定,以下领导人中,(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国务委员B.秘书长C.中央军委主席D.各部部长29.《宪法》第101条中规定,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 )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A.同级人民代表大会B.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D.同级人民政府30. 以下领导人中,( )无连任届次限制。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国务院副总理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31. 《宪法》第127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B.指导C.监督D.引导32.《宪法》第132条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 )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A.领导B.指导C.监督D.引导33.《宪法》第33条第4款规定,(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A.18周岁以上的B.16周岁以上的C.享有政治权利的D.任何34. 根据《宪法》第37条的规定,任何公民,非经( )批准或者決定或者( )决定,并由( )执行,不受速捕。

A.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D.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35.《宪法》第40条规定,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A.公安机关或者纪律检查委员会B.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C.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D.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36.《宪法》第13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 )。

A.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B.进行无偿征用或者实行置换C.实行折价补偿或赔偿D.实行置换或者折价补偿37.《先法》第43条第3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休息的权利。

A.公民B.劳动者C.所有公民D.18周岁以上的公民38.《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神圣职责。

A.所有适龄公民B.所有应征公民C.每一个公民D.军人39. 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宪法》规定的是( )。

A.国家不提倡公民义务劳动B.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国公民的光荣义务C.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D.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40.《宪法》第40条中规定,除因( ),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A.案件当事人的请求B.公民有违法犯罪的嫌疑且已依法立案C.公安机关认为对案件有侦查的必要D.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41. 以下的说法中,( )不符合《宪法》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