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分析

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分析

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

方法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
髋臼周围组织松解复位。

结果 56例髋关节脱位患者,其中25例复位成功,优良
率87.5%。

结论患髋复位准确、可靠,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髋关节日后发
育正常。

【关键词】髋关节髋臼先天性脱位手术
由于髋关节骨性结构极为稳固,又有坚强的韧带及肌肉保护,因此髋关节脱
位在大关节脱位中仅占第四位[1]。

多发生于青壮年,常由挤压伤、车祸及塌方等
强大暴力造成。

收集2009年1月-2009年12月髋关节脱位患者56例,现分析如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髋关节脱位患者56例病人,男34例,女22例;年龄8~79岁,前脱位6例,后脱位50例,X线照片检查均为单纯性脱位,未合并骨折,患肢其他部位无骨折,无骨质疏松。

伤后复位时间4~24 h。

1.2 诊断外伤后患髋疼痛,明显肿胀,髋关节功能障碍。

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患侧膝关节亦轻度屈曲,常置于健侧膝上部呈“粘膝征”阳性。

患肢较
健侧短缩,股骨大粗隆向后上凸出,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联线后上方可触及股
骨头[2]。

X线片显示股骨头位于髋臼的外上方, Shenton线中断,并可显示有无
合并骨折。

1.3治疗方法
1.3.1 髋关节后脱位根据严重外伤史、典型临床表现以及X线片即可诊断。

治疗主要是复位及固定。

复位须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常用复位方法有Allis、Bigelow和Stimson氏法。

①Allis氏法:患者仰卧,患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一手持患者髁部,一手肘关节屈曲钩住腘窝,沿股骨干长轴向上牵引,同时
下压小腿和外旋髋关节。

②Bigelow和Stimson氏法:复位时,体位同上,术者
一手握住患肢髁部,另一手托住腘窝,在牵引下屈髋、屈膝、内收和内旋髋关节;后外展、外旋、伸直髋关节。

右髋则相反。

③切开复位内固定:当手法复位失败、合并骨折等时,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复位后持续皮牵引于伸直、外展30°位固定3~4周。

1.3.2 髋关节前脱位外伤史、临床表现以及X线片即可诊断,治疗有手法和
切开复位以及固定等。

手法复位在全麻或椎管麻醉下,患者仰卧,一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持患肢小腿,屈膝10°并将髋关节外展、外旋、屈曲。

此时术者一
手向下按压大腿上部,另一手于大腿内侧推股骨头入髋臼,在牵引下内收患肢。

切开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髋臼前壁骨折复位不佳者;一般于前方或侧方入路。

固定,复位后内收伸直位皮牵引3~4周。

1.3.3 髋关节中心脱位持续骨牵连:不宜手法复位,应于外展30°位作持续骨
牵引,重量12~14kg;复位后改为4~6 kg作持续牵引8~12周;切开复位:手
术复位适用于髋臼骨折中心脱位者,切开复位后作内固定。

2 结果
56例中,有25例复位成功,无复发病例。

其中髋关节功能全部或大部分恢复,可正常负重及从事劳动者36例,为优;髋关节功能有部分受限,负重行走
时髋部疼痛16例,为良;髋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不能负重行走者7例,为差。

后有1例改行人工全髋置换。

手术优良率为87.5%。

3 讨论
髋关节结构稳固,必须有强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脱位。

是一种严重损伤。

在脱
位的同时软组织损伤亦较严重。

且常合并其它部位或多发损伤。

因此患者多为活
动很强的青壮年。

一般分为前、后及中心脱位3种类型[3]。

①髋关节前脱位是
指股骨头脱出位于Nelaton线之前者。

临床上较少见。

髋关节因外力极度外展、
外旋时,使股骨颈或大粗隆撞击髋臼缘,以此为支点形成杠杆作用,股骨头通过
前关节囊而脱出。

如股骨头脱出停留于闭孔前,为闭孔型,此型多见,可能压迫
闭孔神经;如股骨头脱出停留于耻骨水平支,可压迫股动、静脉,此型少见。

②髋关节中心脱位是指股骨头冲破髋臼底部或穿过髋臼底而进入盆腔者。

多由传达
暴力所致。

当暴力作用于大粗隆外侧,使股骨头撞击髋臼底而引起臼底骨折。


暴力继续作用,股骨头可连同髋臼骨折片一同向盆腔内移位,成为中心脱位。


心脱位可合并骨盆内脏器的损伤。

③陈旧性髋脱位是指髋关节脱位超过3周者。

新鲜髋关节脱位因失去早期复位的时机,或虽经治疗仍未复位等因素,随时间的
延误,髋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挛缩,髋臼内纤维组织填充,撕裂的关节囊被疤痕
组织修复,血肿机化或纤维化后包绕股骨头,骨质疏松及脱钙而形成陈旧性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的方法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脱位的程度和局部的病理
改变加以选择。

①1岁以内患儿,此期为治疗的最佳时机,如在婴儿期发现,只
需保持双髋关节屈曲、外展6~8周,年龄超过6个月的完全性脱位,须手法复
位后用外固定支架维持关节稳定。

②1~3岁患儿,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每3个月更换一次石膏,总疗程为1年左右。

若手法治疗失败,可尽早手术治疗。


防止发生股骨头坏死并发症,手法复位前可以有选择地牵引或行内收肌切断。

③3~5岁的患儿以手术为主。

术前应先行牵引2~3周,在切开复位的基础上,纠正髋臼与股骨近段的畸形。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Salter截骨术或Pemberton截骨术。

④6~12岁患儿首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3~5周,术中充分松解髋关节
周围的软组织,行股骨近段短缩和旋转截骨术,清理关节内的病变组织。

复位后
牢固缝合关节囊。

骨盆截骨术成为常用的方式,包括Chiari截骨术、骨盆三联截
骨术。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76-1207.
[2] 周永德,吉士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准及说明.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55.
[3] 肖德明主译.急诊骨科学(四肢部分)[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2-3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