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价 值对人进行的教育。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体, 艺术是美育的主要工具,这是艺 术活动在人类活动中的特殊性决 定的。 艺术的本质: 艺术价值是一种新的、特 殊的审美价值,艺术的本质是审 美的。
1)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美育具有“给人自由”和“解放的” 的功能
第 个方面
1
美育可以解放我们的本能冲动
2、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 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后来 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 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 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 出了“美育”的概念。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 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 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席勒塑像


“美育”的术语虽然诞生 比较晚,然而美育思想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 方却早已有之。 蔡元培先生指出:“从 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 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 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为什么心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三个部分呢?
人 的 精 神 世 界

逻辑学研究知


伦理学研究意


?研究情 美学研究情

莱布尼兹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大为美
许慎
(54年~149年)

羊长得肥大就美。这表明“美”与满 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 —物质需要

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羊人 为美——精神联系
美育的这两种功用是相 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 不能把其中一种功用绝 对化。
3)蔡元培先生论 美育与德育、智育
踢球必要先研究 踢的方法,知道了踢 法,才是具备踢球的 知识。可假如你不高 兴踢,那就永远也踢 不好球,具备再多的 踢球知识也没用。美 育就好比培养踢球的 兴趣。 美育像培养踢球 的兴趣一样,可以成 为促进德育和智育发 展的手段,发展美育, 对发展德育和智育都 有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学
蔡元培
(1868~1940)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 长,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 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 北京大学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 蔡元培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 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 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哈贝马斯(1929~ )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 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
一 、 什 么 是 美 育 综 述
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世界观教育/美 感教育 2、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使 用的。 “美育”的术语虽然诞生比较晚,然而美育 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却早已有之。 3、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有若干特点: 首先,美育主要是艺术教育,而他又把艺术 完全变成为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服务的工具。 其次,除了美育的内容外,柏拉图还注意美 育的方法。 最后,柏拉图主张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互渗 透的,甚至是同一的。 4、知、情、意与智育、美育、德育的关系 在教育领域,知、情、意分别与智育、美育 和德育相对应。所以,知、情、意的划分是 中国的智育、美育、德育的学术基础。 5、对席勒的历史评价 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称席勒是把握现代 性的第一人。
统治者

卫士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理想的城邦国家。 国家中有统治者、卫士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 其位,各司其职。针对统治者和卫士,柏拉图制 订了理想的教育计划。 耶格尔指出,《理想国》不是一部关于政治学的 著作,而是迄今撰写的有关教育的最好论著。
生产者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有若干特点


首先,美育主要是艺术教 育,而他又把艺术完全变 成为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服 务的工具。 其次,除了美育的内容外, 柏拉图还注意美育的方法。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生产理论
艺术鉴赏 (消费)
艺术创作 (生产)
艺术作品 (产品)
艺术的功能是建立在审美价值 之上的
凡高《鸢尾花》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识作用
《大河》佩特洛夫
A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知识
[ 苦 难 的 眼 睛 布 列 松 ]
《北京》布列松
B丰富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
罗伯特-杜瓦诺《心不在焉》

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 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 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 帝 企 鹅 日 记 》
《 鸟 的 迁 徙 》
《 小 蝌 蚪 找 妈 妈 》
2、审美教育作用


孔子: “礼乐相济”、“兴于《诗》,立于 礼,成于乐。” 柏拉图 :“理智”的艺术 亚里士多德 :“教育”、“净化”、“快感”
A 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1)以情感人
[奥马伊拉的痛苦]富兰克福尼尔
蔡元培为中国 美术会特刊题字
3、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美育思想史 的源头之一,对以后的美育研究者、包括蔡元培先生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 拉 图



1)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 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 2)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 蔡元培首创。 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 此,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 美育。
北大美学课 美学史 美的表现 美的鉴赏 美术 美的文化 在北大设立 书法研究会 画法研究会 音乐研究会 文章《美育实施的方法》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蔡元培先生提倡美育,
呼吁“以美育代宗教”,
他的名字是和完整教育 的理念结合在一起的。
北大校园里的 蔡元培铜像
一、什么是美育



1、美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蔡 元培先生在为1930年商务印书 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所撰写 的《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了一 个定义: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 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 也。” 这则定义表明美育是教育的 一部分,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的 感情教育。它符合美育思想发展 的历史事实。
二 、 美 育 的 内 涵 和 实 施
1、美育的内涵
1)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蔡元培: 乐是纯粹的美育。其他五艺国旧时的所谓乐(岳),它 的内容包含得很广……所谓‘乐(岳)者,乐 (洛)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得到享 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
现在,国家与教会、法律与习俗都分裂开来,享受与劳动脱 节,努力与报酬脱节。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 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片了。耳朵里所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 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无法发展他生存的和 谐,他不是把人性印刻到他的自然本性中去,而是把自己仅仅变 成他的职业和科学知识的一种标志。 ——席勒《美育书简》

倡导美育的席勒和蔡元培在美学上都 是康德的信徒。康德的主要著作被称为 “三大批判”,其中的《纯粹理性批判》 研究知,《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判 断力批判》研究情,从而构成完整的哲学 体系。
康 德

德国当代哲学家哈 贝马斯把席勒的《美育 书简》说成是历史上第 一部系统的、对现代性 进行审美批判的纲领性 著作,称席勒是把握现 代性的第一人。
乐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美育,既包括艺术 教育,又包括一切使人感到愉悦的其他教育。 乐的这种内涵基本上规定了现代研究者对美育 的理解。
[礼]
遵守规则
远离鄙俗
[乐]
感官享受 情绪快乐
[射]
技艺精湛
姿态娴雅
[御]
技术娴熟 姿态庄重
[书]
探 赜 钩 深 幽 赞 神 明
[
成 于 乐 。
立 于 礼 ,
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1735 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这是鲍 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的学位论文, 题目是《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 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了“美学”一词, 这是鲍姆嘉通根据希腊词语“埃斯 特惕卡”( Aesthetical )构成的, 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学”。 1750年,他正式以“埃斯特惕卡” 命名他的《美学》一书。“美学” 这个术语从此流行开来。
三、美育实施的 三个主要方面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柏拉图对话集

第三,柏拉图主张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互渗透的,甚至 是同一的。
4、知、情、意与智育、美育、德育的关系



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美育 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写道: “我国初办新式教育的时候, 只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条件, 称为三育。十年来,渐渐的提 到美育,现在教育界已经公认 了。 王国维把四育分为两个部分: 体育和心育,心育包括德育智 育美育。 四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 展的人。
在原始艺术和图腾崇 拜中,人戴着羊头跳 舞是“美”字的起源。 这表明“美”与原始 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
云南地区彝族的羊头鼓舞
蔡元培先生接受了把人的心理能力划分为知情 意三部分的观点,所以,在教育领域,知、情、意分 别与智育、美育和德育相对应,知、情、意的划分是 中国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学术基础。 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学中,智育者教智力之 应用,德育者教道德之应用,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 也。”
美育体系理论的建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