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1)zǔhào(2)唬谱(3)危言耸听2.【答案】C【解析】A.洋平无标:形含容书籍极多。

望文生义。

B.聆听:听。

多用于书面语,不合语体。

C.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D.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3.【答案】C【解析】A.搭配不当,“发扬”改为“发挥”。

B.语序不当,“发现”与“干预”互换位置。

D.有歧义,“没赢过”对象指代不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4.【答案】B【解析】A.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珍惜”连用三次。

C.运用借代、拟人的修辞手法,“绿”指叶子,“红”指花儿;“肥”“瘦”都是人的特点。

D.运用对偶、反语的修辞手法,“中国军人屠戳妇婴的伟绩”与“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构成对偶;“伟绩”与“武功”是正话反说。

【考点】辨析修辞手法。

5.【答案】D【解析】“汉代”错,应该发是南朝时期”。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

6.【答案】(1)提携玉龙为君死(2)暗川历历汉阳树(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7.【答案】(1)尼摩(2)头脑冷静,沉着智慧,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反抗殖民主义者,是有勇有谋的工程师、海的隐者。

【解析】做名著导读题的前提是对名著的作者、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及其人物形象特点有所了解。

【考点】名著导读。

8.【答案】(1)示例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示例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示例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2)构图要素有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

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

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们。

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

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此图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3)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

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方面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

放烟花爆竹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解析】(1)材料一中的关键词为“生态文明”“保护环境”“美丽中国”,答题时围绕关键词进行概括即可。

(2)解答此题,应认真观察标志,找出主要构图要素;另外,要结合标志的主题,进而把握各个构图要素的寓意。

既然是“中国环境保护”标志,所以,里面涉及的构图要素均与环保有关。

(3)注意审题:其一,劝阻不要放烟花爆竹;其二,从“孝道”和“环保”角度展开。

可以先说表达“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必只靠放烟花爆竹;然后分析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危害。

【考点】压缩语段,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二、阅读与赏析9.【答案】(1)遇到,正好碰到(2)奔走效劳(3)用来(4)穷困之人居住的房屋。

10.【答案】(1)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任命。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11.【答案】(1)咨臣/以当世之事(2)险躁/则不能治性【解析】(1)句为状语后置句,“以”是标志,应该在“以”前停顿。

(2)“险躁”是主语,“则”是表转折的关联词,应该在“则”前停顿。

【考点】文言文句读。

12.【答案】C【解析】“愿其达官显贵”错,应该是“望其淡泊明志”。

【考点】分析文章内容。

13.【答案】“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

【解析】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

【考点】赏析文中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14.【答案】品质: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园,以天下为已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等。

启示: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佩。

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令人感动等。

【解析】诸葛亮的事迹,可结合《三国演义》《出师表》以及《诫子书》等概括。

启示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从诸葛亮的爱国、忠君、教子等方【考点】探究某些问题。

15.【答案】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解析】由材料二两幅图可知,某地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比率2014年到2016年呈上升趋势,体质则呈下降趋势,这与材料一“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一句相吻合。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16.【答案】示例一:举例子①“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作用: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

②“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岁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作用:具体说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示例二:列数字①“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作用:用数字说明每顿饭的适宜饭量。

②“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作用: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示例三:分类别在生活中应做到控制饮食和增强运动。

作用:分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解析】。

解答此题,先根据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判断文中内容使用的说明方法,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

【考点】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7.【答案】不能删去。

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去掉“尽”,意思就变了。

【解析】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科学、严谨,而“不尽”是副词,属于限制词,保留它使得说明文语言更加准确。

【考点】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18.【答案】略。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宜答“同意”,理由见原文:“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就会造成营养不良。

”【考点】探究某些问题。

19.【答案】“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直接的对象’”。

【解析】整篇文章围绕“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展开,所以,标题即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在标题或者开头,也可能在结尾。

考生在概括时,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判断。

文章开头引用尼采的话,和标题意思基本一致,也可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考点】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0.【答案】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作“文化母乳”,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解析】把“母语”比作“文化母乳”,这种论证方式是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深奥为浅显。

【考点】判断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1.【答案】B【解析】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只是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但并没有坚决否定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22.【答案】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

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

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既可赞美汉字书写的传统性作用,亦可阐述键盘打字的优缺点。

【考点】探究某些问题。

23.【答案】迷信固执【解析】奶奶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说明奶奶“迷信”,“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给她照相,她不高兴,说明她“固执”。

【考点】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4.【答案】①设置悬念,“第一次合影”是什么情况,和谁“合影”,这些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②“合影”二字点出贯串全文的线索“照相”③“第一次合影”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揭示作品的主旨,表现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对家的热爱。

【解析】文章第①段介绍,奶奶-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

而文章又以“奶奶的第- -次合影”为标题;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贯串全文线索的作用。

另外,还能刻画奶奶的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考点】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25.【答案】小说四次出现油桐树,作用有以下几点:①贯串主要情节;②推动情节发展;③表现人物形象;④升华作品主旨。

【解析】分析油桐树的作用,关键是要把握住它是爷爷栽下的树,对奶奶来说有特殊意义。

需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考点】分析物象的作用。

26.【答案】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那条白线比作一道“阴森恐怖”的符,表现“我”面对拆迁惊慌、无奈的心态。

也说明拆迁给“我”的冲击之大,因为爷爷栽的油桐树即将消失,奶奶即将逝去。

【解析】赏析时,先点出修辞手法,再结合原句对这种修辞手法进行诠释,并分析其在文段中的作用。

【考点】赏析文章重要句子。

三、写作与表达27.【答案】略【解析】(一)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在选材时,要注意“考试”的范畴。

它既可指平常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亦可指考驾照,人生的一次答卷等。

选材与立意:选材:清晨,迎着初生的朝阳,我兴高采烈地去上学。

突然,在十字路口,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地上,呻吟着,并向我求救。

“是碰瓷的吗?”我心里嘀咕。

老人用悲凄的眼神,向我哀求。

我的心里正在经受一次考试。

扶还是不扶?我犹豫不决。

最终,我迎着朝霞,把老人扶向了医院。

我通过了人生中的- -次大考。

立意:帮助别人,也是考试。

(二)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描述了这样一个场址:“你现在正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自然王国和谐相处。

”请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叙述发生在自然王国的故事。

选材与立意:”(1)选材:一进蝴蝶泉的大门,花草树木发出的阵阵幽香便扑鼻而来,一年四季都吸引着形态各异的蝴蝶在这里栖息。

顺着林间小道走去,一座人工垒起的石山矗立在草中,上面刻着郭沫若爷爷的亲笔题词“蝴蝶泉”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往里面走,一池泉水清澈见底,四周绿树成荫,古柏参天,这应该就是蝴蝶泉吧!四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也就是蝴蝶聚会的时候。

成群结队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有凤蝶、燕尾蝶、菜花蝶。

凤蝶一-对对停息在池边,仿佛是一朵朵美丽的凤尾花。

燕尾蝶站在树枝上,像许多燕子在一起引颈高歌。

菜花蝶围绕着池塘翩翱起舞,像田里黄了的菜花。

当你置身于这蝴蝶的海洋中时,你会感到心旷神怡,忘记了劳累,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的奇异景观。

立意:大自然可以改变心境。

(2)选材:一次偶然,我来到了一个我向往已久的梦境一河边。

林间鸟语花香,天空湛蓝清爽,河水清澈见底。

水从河坝边没出来,流到浅滩里。

在此有几处泉眼在流淌,与河流交汇在-起,像一个个精灵在欢快地跳动,此刻我的心潮也随之此起彼伏,心中顿时产生~种想法:好想和它们起嬉戏玩耍。

相关主题